黎雄才(1910-2001),广东肇庆人,中国现代中国画家。与赵少昂、关山月、杨善深并称为岭南画派第二代四大著名画家。黎雄才早年师从高剑父,后到日本学画,曾任广州美术学院顾问、教授。擅长巨幅山水,精于花鸟草虫,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他的山水画青绿山水特点鲜明,评论界将它命名为“黎家山水”。其30年代初作品《潇湘夜雨》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1954年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卷》卷被美术界赞为“抗洪史诗”,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举办的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黎雄才教授,青年时曾从师岭南派创始人高剑父学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游学过日本。黎雄才将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中的精华得以普及传播,为研究中国绘画发展的学者们提供生动的范例。
中国的山水画,到宋代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峰。从黎雄才的山水写生中,显然可见他得力于五代和宋元画家的经验:马远、夏圭坚实雄劲的勾斫笔锋;董源、巨然丰华滋润的长皴浓苔;米家山水的墨点;倪瓒空灵的干擦……都在他娴熟的腕指之下,与真实的自然景物融为—体。
艺术美,是画家的主观与自然的客观相统一的产物。各种流派风格之不同,首先基于主观、客观的比重与组合方式之不同。黎雄才由于尊重自然本身的美,故能明察秋毫,细心地去发现自然之美。他不愿为了“表现”自己,而随心所欲地去窜改自然。另一方面,他又绝非被动地记录自然,即使是在做为入门第一课的一块石头的画法中,他也要求给这块石头以生命,他说:“用笔要活”“无气之石,即为死石。”应该“矫若游龙,且有磊落雄壮气概。”(迟轲,1980年秋于羊城)
学画树木,是山水画第一步,初学者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从一棵树木开始,从一棵树中了解树木的一般结构规律,进而了解各种树的规律。
画树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先画树叶较少,枝干清楚的大树。
二、画树先画干,下笔就要考虑树的阴阳向背,用笔要有顿挫转折。
三、古人云:“山水不问树”。但初学者对树的特征规律还是要熟识掌握。
四、画树叶一般分夹叶与点叶,包括“个字点”“介字点”“松叶点”“梅花点”“胡椒点”等技法。
五、画林,画一棵树较容易,画三、五棵就困难多了,因此画面中的树是画家根据生活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六、画远树同样小心,一般是画好远山后才加上远树。
山水画主要骨干在于山石。中国山水画表现石和山与西洋画所用明暗分体面的画法很不相同,它是通过画家发挥用笔的威力,以粗细、顿挫、 转折、轻重不同变化的线条去表现石和山的立体感与质感。古代画家已知道画石要有立体感,他们总结了一句话:“石分三面”,他们充分发挥用笔的功力,使笔下的线条圆、重、留、变去表现石的体积和质感,他们不完全抛弃明暗,但不受明暗束缚,更多地是用笔表达石的结构。
云烟在中国山水画中云烟属于虚的东西,但它却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中国画很重虚实相生,讲究计白当黑,“虚”与“白”暗示为云烟,它们掩藏着更多的自然景象,云烟的变幻有时也产生神秘感,云烟起了藏的作用,使人感到画面丰富,深奥莫测。云烟便於画面增强气氛, 有事利用云烟增强画面气势,往往众多诸山为云烟所遮盖,虽不见山, 但使人感到山藏云里,增强了想象。中国画家画水,不管是山泉倾泻而下,或是细流缓缓而行, 还是万壑惊雷动的巨瀑,或是烟波浩瀚的河海,画家总是利用虚实手法, 用简洁的笔墨,概括地把对象表现得十分生动。古人说:“五日一水, 十日一石”,充分说明画家的苦心和重视了。
説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更多精彩,请关注
👇👇👇
喜欢本篇记得分享和在下方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