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瑰宝-这样的黔东南你喜欢吗?

文摘   2023-10-09 22:20   辽宁  

暂定启程日期:2023年11月15日;返程日期:11月26日

行程详解及费用:待公布

报名:开始接受预报名(10月27日19时召开网络说明会)

咨询:北极星,长按添加微信!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隶属于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贵州省设立镇远专区,1956年4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镇远专区,成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州辖凯里市和黄平、施秉、三穗、镇远、岑巩、天柱、锦屏、剑河、台江、黎平、榕江、从江、雷山、麻江、丹寨15个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

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47个民族,2017年末常住人口352.37万人,户籍人口475.9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81.1%,其中苗族人口占43.0%,侗族人口占30.4%。

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地,秦代属黔中郡和象郡;西汉时期属武陵郡和郡;隋代属郡、沅陵郡和治安郡;唐代属黔中道,置有充州、应州、亮州等羁縻州和奖州等经制州;宋代分属荆湖北路、夔州路和广南路,置有邛水县、安夷县和亮州、古州等羁縻州;元代属四川行省播州宣慰司和湖广行省思州宣慰司,置有麻峡县、黄平府、镇远军民总管府及古州八万洞民总管府。

明洪武年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华府并入黎平府;正统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从2县;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年)置镇远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年)置黄平州。

清康熙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五开、铜鼓、清浪3卫,置开泰、锦屏、青溪3县;雍正七年(1729年)至十一年(1733年),先后置八寨、丹江、清江、古州、台拱5厅,分属镇远、黎平、都匀3府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置下江厅,隶黎平府。

1913年,改府、州、厅为县,设镇远、施秉、青溪、思县、邛水、天柱、锦屏、黎平、下江、永从、榕江、丹江、台拱、剑河、黄平、炉山、八寨、麻哈共18县;1914年设黔东道,治镇远,领镇远、邛水等26县;1923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1930年,思县易名岑巩县,1931年麻哈县更名麻江县。1935年全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其中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镇远,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黎平,后经过1936年和1937年两次调整,原第十行政督察区撤销,原第八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仍驻镇远)。1941年,裁清溪县并入镇远等县,裁丹江县,将丹江河以西之地并入八寨县,八寨县易名丹寨县,丹江河以东之地并入台拱县,台拱县改名台江县。1944年,以原丹江县区域建立雷山设置局,1948年改雷山设置局为雷山县。

1950年全省分设8个专区,其中镇远专区辖炉山、黄平、余庆、施秉、镇远、雷山、台江、剑河、锦屏、天柱、三穗、岑巩12个县,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5县属独山专区(1952年改为都匀专区)。1956年4月18日,国务院以(56)国设司第30号文件批复,撤销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都匀专区的麻江、丹寨、黎平、从江、榕江5县划入黔东南自治州,自治州辖16个县,州政府驻凯里,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折叠旅游资源

全州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有: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侗族大歌);

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施秉云台山);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㵲阳河风景名胜区、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雷公山、㵲阳湖、黎平、台江);

国家地质公园1个(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座(镇远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处(黄平旧州、雷山西江);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8处(锦屏隆里,榕江大利,黎平肇兴、堂安、地扪,从江岜沙,雷山郎德);

中国特色小镇1处(雷山西江);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3项72个保护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5项;中国特色小镇1处(雷山西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3项72个保护点,国家级传统村落309个,数量均排名全国市州级第一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有:省级旅游度假区2处(雷山西江、黎平肇兴);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5项;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雷山风景名胜区、从江景名胜区、岑巩龙鳖河风景区、剑河景名胜区、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丹寨龙泉山—岔河风景名胜区)。

黔东南州的苗乡侗寨成为贵州入选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2016年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旅游目的地最关键因素。

2016年,黔东南州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创建中国苗侗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是贵州省的唯一;雷山县、镇远县、黎平县被国家旅游列为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州为单位被国家旅游列为第二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入选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最佳目的地TOP10;西江千户苗寨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景区带村”示范点;西江镇被国家住建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重点推荐:
台江苗年
黄平谷陇芦笙会
黔东南大山深处的"空申苗寨"
探秘“世界最长的年节”——水族端节
侗族大歌之乡-小黄
苗族苗年万人盛装巡游—凯里

黔东南州国家级非遗项目之苗族芦笙舞(丹寨锦鸡舞)

剑河展溜:中国锡绣唯一保留地

雷山苗族鼓藏节

荔波小七孔、芭莎苗寨.........

一、台江苗年

苗 年

苗族民间节日





过苗年,苗语称“Nongx niangx hmub”,是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




过苗年是各服饰区域苗族群众在秋收后过的节日,其意义是喜庆丰收。节日时间分别在农历十月、十一月子(said)、丑(hxiud)、寅 (yinx)、辰 (seil)。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一般要举行三、五天的娱乐活动。



在革一、台盘等地,在节日期间迎娶媳妇和嫁姑娘。各地过苗年的时间有所不同,如台拱一带是在十月第一个“丑”日过。但同是台拱的张家寨、洋汪等村寨,则是先在“丑”日头一天的“子”日的晚上过“子”节,次日中午才过“丑”节(苗年)。南宫、巫脚地区是以十月或十一月第一个“丑”日为大年的正日,第三个“丑”日为小年。白邦等地在十一月第一个辰日过苗年。革一、台盘等地在十一月中旬后的“卯”日过苗年,称为“Nongx niangx dlieb”,即过大年,与春节对应称为“Nongx niangx diel”,过汉年节。老屯地区是在十一月的第二个“辰”日过年,都无大小之分。老屯地区的苗族群众认为,这里的苗年节是由革一地区传过去的。因此革一过的是“Hseix”(卯)日,即平安日,长滩老屯一带过的是“Dins”(辰)日,即稳定日。




长滩老屯一带有歌唱:Niangx dit Ghab Yif lol/QidGhab Yif gid bil/Niangx jenb lif dlinl dlinl/Niangx nix lif dlinl dlinl/Niangx jenb vuk nangl lol/Niangxnix vuk nangl lol/Lol leit Sangx Tangb bil/Fat Ghab Dlongx mel nangl/Nongx niangx leit Bod Toud/Nongxleit ghab xangx diangd/Dot bib Senx Nenl hnangd/Senx Nenl mongt khangd dlongd/Bix eb niux beid teid/Ghab xangx maf bel hsangd/Niangx dik mel Nangl Gangd/Liongx Dangx bil jeb dangd/Senx Nenl deilghet xangt/Jex deil mal xok hxangt/Jet mel leit bok khongt/Max lob max bil hmat/Max bib niangx melyangt/……

歌词大意为:船(年)由革一来 / 革一先过年 / 金船(年)光闪闪 / 银船(年)光闪闪 / 金船(年)下浪来 / 银船(年)下浪来 / 来到上长滩 / 淌过榕山寨 / 年过到白土 / 到嘎幸(寨名)返回 / 不让省南(寨名)听 / 省南偷偷看 / 口水流出来 / 嘎幸砍刺拦 / 年跳到八梗 / 跳到上涌党(寨名)/省南(寨名)有故向(人名)/ 骑匹枣红马 / 赶到报空山 / 拍手拍脚喊 / 不送船(年)走过 /……

古老的歌谣




这首歌唱的内容就是说,十一月辰日的苗年,只有上到老屯长滩,下到老屯小河等五六个村寨过,此外还有清水江边的施洞八梗上到南哨、施秉的涌党等地过苗年,其余如施洞等地均不过苗年,只过春节,与汉族无异。苗年与今天流行的公历与农历两种历法的岁始岁终均无关系。但在古代,与周朝和秦代历法相似,因后两者均以十月为岁首,这说明在远古时,苗汉风俗就已互相影响了。过苗年的主要活动可分为祭祀、娱乐和走亲访友等,过年之前,凡是初出嫁的姑娘,都要接回娘家来共度佳节。家家户户酿制米酒,打年粑、磨豆腐、杀年猪,赶制新衣。但后两项,富有之家才办,一般穷苦之家,买斤把肉,旧衣旧服洗净就过年。





苗年是苗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因此,集会也最热闹,在过年的三五天当中,各个村寨均或多或少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有些地区如革一、台盘等地,初一这天接新媳妇家要举行“Noxvgeix nangb”(婚礼酒)活动和送新娘回门活动。有的村寨举行吹笙、踩鼓、跳笙活动;有的村寨集体捕鸟、打猎或闹鱼活动。节日中,有些村寨还组织走亲访友活动,加强亲友之间


二、黄平谷陇芦笙会:苗族人的“团拜


芦笙阵阵


屋前院坝中三两女子聚在一起,讨论要穿上自己美丽的苗服去集会,男子们拿出芦笙擦拭并不存在的“灰尘”,纷纷“开嗓”吹起音乐。这是属于贵州省黄平县谷陇人的芦笙会。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据考古资料称,芦笙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已出现,吹芦笙是每个苗寨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苗族同胞逢年过节以及红白喜事、谈情说爱都吹奏芦笙,并伴以踩堂舞。可以说,芦笙是打开苗胞心灵的金钥匙,是苗家精神文化生活的主心骨。


服饰游行队伍


谷陇芦笙会,是苗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岁时节令。因此芦笙会的时间点,都聚焦在“秋收农闲”时,也许一开始“芦笙会”的产生只是因为丰收的喜悦想趁着农闲和亲朋好友分享,“每一次的相会都带着对来年五谷丰登的祈愿”。但到了现在,“芦笙会”已成为人们欢聚玩耍的盛会。


儿童盛装队伍


黄平县境共有十多个芦笙集会点,尤以谷陇“九·二七”芦笙会最为热闹、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辐射面最广,芦笙会的娱乐性和竞赛性也更加强烈,芦笙表演、斗牛、赛马、赛歌、球赛、斗鸟、斗鸡、游方等内容,活动一波接一波,总能在其中找到你想玩的项目。



谷陇“九·二七”芦笙会的开幕式决不能错过,镇上及省内外来集会的人们站在街道的两边,彩旗队伍开路,芦笙阵阵,穿着华丽苗族服饰的人们排成长队游街,让人恍然误入了一条银色的长河,巡游队伍的最前方,巨型银头饰被二十多个苗族男子抬着,其顶高1.8米、宽1.6米,重达200斤,价值50多万人民币,旁边是穿着盛装的苗家姑娘,银饰碰撞时叮叮当当的声音伴随着热闹的人声,揭开了集会的序幕。


巨型银头饰


除了巨型银头饰,“天下粮仓”也是一大看点,其作为庆祝丰收祭祀仪式的标志,两侧各增加了六面芦笙会大幡,“粮仓”上面摆满了稻谷束、南瓜、玉米等作物,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集会上更有歌手阿幼朵、杨雨轩献唱,高昂、辽远的歌声让人沉迷,不妨就醉在苗家的悠悠音乐中,欢乐在当下。

 

“天下粮仓”作为庆丰收祭祀仪式的标志,两侧各增加6面芦笙会大幡,吸引众多人围观拍照


为期三天的芦笙会,活动可太多了,斗牛和斗鸡建议都分别去观摩一下,虽然在体型上两者相较可谓“天壤之别”,一庞大、一瘦小,前者是沉积的“力量和力量”之间的较量,蓬勃的生命力在斗争中淋漓尽致,而后者则是在方寸之间,以巧劲、速度相撞而不相让的激情,然殊途而同归。


女性边吹芦笙,边跳舞


赛马更是以风驰电掣的追逐战而让人沸腾,当人骑上马身时,便与其合二为一,同进同退、意念相合,奔跑出去的那一瞬间,仿佛这个世界都被甩在身后,目标只有前方,呼啸的风、溅起的泥、呼喊的人均是战斗的号角。



或者,你也可以“游方”,在这样一个大型“交友相亲”的芦笙会上,不抓住机会可不行,你看那人儿笑开的脸,是否是你喜欢的模样,能歌善舞的苗家男男女女,从不吝啬他们的热情,多的是在芦笙会上认识而相伴一生的人,大可在此自由的交流、恋爱。


百支芦笙相聚芦笙场,实为壮观


待到晚上长桌宴启,酸汤鱼、鸡稀饭、腌肉等苗家特色食品一一被端上,天南海北的人们同坐一桌,为同一个节日举杯欢庆,米酒一喝、歌声一起,众人便忘了是否相熟,笑到一处、皆是朋友,身处人间烟火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万人观斗牛赛


风雨兼程,也别忘欣赏路上的风景,就像谷陇的人儿一样,历经一年的辛苦劳作,也要借着芦笙会的机会和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对来年的祈愿。



旅游TIPS


苗家喜爱斗牛,基本上每个节日集会都有斗牛活动。斗牛时,主人们还特意将糯米饭把牛喂饱,斗牛上阵前有的主人还给牛喂上一、二两甜酒,为牛提神壮胆。斗牛场内外,人们从四面八方牵来斗牛,有的斗牛身上还配有牛鞍,牛鞍上插有五彩小旗,有的牛鞍两边挂满铜铃,有的牛鞍上还插有历届斗牛获得的奖旗,显得格外威风,牛主人也显得异常光彩。


斗牛时由有斗牛(放牛相斗)经验的人牵着斗牛在场内环绕一大圈或一小圈,把牛亮相,让牛熟悉环境和对方。然后将两牛相对,在相距约两米处,同时将牛鼻绳放开,两牛便相互打斗。两牛相斗时两边主客人都在为与自己的牛喝彩助威。如不是比赛争名次,他们还可以从后头或侧面用手推肩顶,给牛助力。四面观众也为两边斗牛吆喝助彩,气氛热烈。

三、黔东南大山深处的"空申苗寨"

位于黔东南大山深处的榕江郎洞、空申和空烈一带的苗寨,地处月亮山腹地。与榕江比邻的海拔2178米的雷公山,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以雷公山和月亮山为护翼的苗岭下,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以苗家风情最具特色。俏丽的民族服饰,古老的织布方法,淳朴的民族歌舞,还有那苗家乐器芦笙。一切都是那样令人向往。这一带的苗寨还是超短裙的故乡

传说很早以前,这里还是无名地,后来空申人的祖先由于战争迁徒到了这里,并决定在此安身立命,取名“空申”。几个世纪后的今天,这里已是有着200余户、上千人口的大寨子了。听老人说,他们的祖先初到此地时,生活艰难,以树皮做帽,围芭蕉叶成裙。后来,他们学会了纺织,就照着芭蕉的叶脉形状做出只有九寸长、无花纹图案修饰的百褶裙。山高坡陡,妇女们穿着九寸短裙上坡下田,跋山涉水,很是轻巧方便。就这样,九寸短裙被代代传袭下来了。

空申人这种独特的服饰,在大山深处掩藏了几百年都不为人知。直到1996年在榕江举办的西瓜节上,世人才有幸知晓了这个美丽古朴的民族和他们独特新奇的服饰。见者无不被其折服。称空申为“世界超短裙之乡”。

她们穿在身上那短而厚的裙子,并不是像我们常见的裙形。它是一块块打着无数细小的皱褶的布,两头分别系一根布绳子,她们把这样的打好褶的布叫裙布。一块十尺长,一尺宽的棉布经过染色、打褶、压形、定型后就变成一块六尺长,一尺宽的裙布。如果不停歇,做好一块裙布至少也要十来天。她们身上穿的裙子,少的有四五层,而多的可达30多层。一块裙布就要耗时十来天,十几块裙布可是个不小的工程哦。而且,那裙布上所有的程序,都是她们手工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出来的。

空申苗族勤劳手巧,她们所做的裙子,除绣花丝线和衬底用的绸缎外,均为自种的棉花,自纺成纱、自织成布,自染自缝而成。所穿的衣服袖口大而短,领口满襟,多数镶有色彩艳丽的栏干和绣有精美的图案,穿着大方。青年妇女还配上一副绣有精巧鲜活的鱼、虫、花、草等图案的围腰布,抄上腰间,配上银核,银花鬓夹,银耳环,银项圈,银手镯等银饰,更显犹如天鹅秀态、风姿绰约。

四、探秘“世界最长的年节”——水族端节

水族端节相当于中国传统的春节,按照水族的历法来推算过节日期。每年从水历十二月至水历新年二月,水族群众都要按古老惯例分地区、分七期轮流过节,每期七天,前后共49天。中国水族端节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为“世界最长的年节”和“世界最长的民族传统节日”。

世界最长的年节
世界最长的传统节日

鱼包韭菜

过端前,水族人像过汉族的春节一样,准备着丰厚的菜肴,鱼包韭菜是端节酒席上必备的一道菜。远古的时候,水族人为战胜洪水、疾病和灾难,采集了九种当地蔬菜和鱼虾合制成一种包治百病的良药妙方,治好了许多在病魔中挣扎的水族人民。他们重建家园,水乡很快又恢复了原有的青春活力。可遗憾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药方失传了,为表达对先辈的敬慕和怀念,水乡同胞用韭菜代替九种菜,沿袭成今天的鱼包韭菜,并在隆重节日里款待客人。

水族一年中过端节最隆重。“端节”是以水书水历推算出来的,写水书是过端前拜祖先的第一步,水书是水族人祖祖辈辈记载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农耕和人际交往的信息手册,从甲骨文时期一直靠着手抄本传承至今,仍然在民间使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书



开端大典


过端是有几个步骤的,先由长老祭祀,随后才能开幕,这样长达49天的节日就开始了。水族赛马,是都柳江两岸水族端节的一种喜庆活动,轮流在各村寨举行,赛马之前要举行一个祭祀仪式,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祭,祭祀完毕,宣布赛马活动开始:骑手扬鞭策马,你追我赶,驰骋在天然赛道,场外观众助威呐喊声不断,热闹非凡。

按水族的历法,端节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进行,具有新丰收的含义。水族人每逢过端,吃饭前都要准备好贡品,并将其摆整齐,祭拜先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五、侗族大歌之乡-小黄


侗族大歌之乡——小黄


        小黄是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首批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它位于从江县城东北面27公里,属高增乡。这里青山环抱,溪流潺潺,鼓楼高耸入云,吊脚木楼鳞次栉比,是南侗地区远近闻名的“侗歌窝”。



小黄,1993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侗歌之乡”,1996年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同年小黄歌手随中国民间艺术团赴法国演出,歌声倾倒巴黎听众,被称为“清泉闪光之音乐”。2003年中国侗族大歌节·西部从江碰柑节”活动中,小黄1212人同台演唱侗族大歌,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仅4岁,震撼人心的场面让人感叹。此外,景点中的鼓楼、花桥、民居、民族服饰、民俗亦让人流连忘返。






        小黄景点为省级名胜区中的主要景点之一。以独特的侗族大歌名扬海内外。小黄侗族大歌是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合唱复调音乐,它的推出改变了西方人认为东方无复调音乐的历史。小黄以会说话即会唱歌著称,全村男女老幼皆会唱歌。寨中鼓楼、花桥、溪边均为歌堂,多人合唱幽扬婉转,浸人心扉,如痴如醉;千人合唱,恢弘壮观,高中低音层次清晰,如高山流水,起伏跌荡,令人叹为观止。







六、苗族苗年万人盛装巡游—凯里

    走进苗年,你就会感觉到四周弥漫着浓浓的苗族千百年来农耕文明发展的气息,这种气息让人心荡神摇,让人欲割难舍,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那里,它带给你的是心灵的震撼,而不仅仅是心理上的猎奇。“苗年是苗族人民展示苗族服饰、信仰、饮食和歌舞等文化的重要节日”。

七、黔东南州国家级非遗项目之苗族芦笙舞(丹寨锦鸡舞)

说起丹寨,许多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苗族蜡染、石桥古法造纸和锦鸡舞。除了这些,丹寨还有千姿百态的彩色金瓜洞,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有天下奇泉打鼓井,有城郊万亩相映成趣的红、白、紫三色杜鹃,有素有黔东第一瀑的排廷瀑布,有绿色宝库猫鼻岭森林公园,还有温柔多情的河流河岔河。


丹寨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共同聚居县。地处都柳江、清水江上游,融合了都柳江系、清水江系苗族文化的特点,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苗族、水族等世居民族在千年变迁和繁衍生息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丹寨民族文化分布于全县七个乡镇,很多村寨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是贵州乃至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精品。锦鸡舞、芒筒芦笙舞、木(铜)鼓舞、给哈舞、板凳舞等民间传统舞蹈曾多次参加省、州及国家举办艺术节比赛获得最高奖。民间工艺蜡染、古法造纸、剪纸、织锦、挑花、刺绣等独秀一方。



丹寨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有石桥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苗族蜡、芒筒芦笙祭祀乐、苗族“嘎闹”服饰、苗年、苗族口头经典“贾”文化染等多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拥有芦笙、鸟笼、花带、翻鼓节、吃新节、牯藏节、踢毽节、山歌、飞歌、情歌,跳芦笙舞、板凳舞、吹芦笙、芒筒、拉古瓢琴、吹木叶,踩歌堂、唱花灯,斗牛、斗鸟、斗鸡、赛马、舞龙、耍狮子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锦鸡舞别具一格,是丹寨县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瑰宝,被外界誉为“东方之舞”。



锦鸡舞以芦笙伴奏,表演时女性个个绾发高耸,头上插戴锦鸡银饰,穿绣花超短百褶裙,戴全套银项圈手镯,脚穿翘尖绣花鞋,她们头戴银饰,身穿黑色短上衣,腰间束若干条五彩镶边,末端坠挂银牌和流苏似锦鸡华丽羽毛的彩条长裙,模仿锦鸡频频“踱步”、“旋转”和“飞翔”,随动作变化而使腰间彩带起落飘散的舞姿,把人们的心又带回到远古时代。


八、卉服鸟章——苗族百鸟衣的密语

苗族百鸟衣,顾名思义,一方面与卉服鸟章有关,二方面因服饰纹样鸟纹居多;三方面因其服饰飘带裙摆缀满了鸟、鸡、鸭等禽类的羽毛而得名。关于苗族百鸟衣的来历,2017年,我在榕江县摆贝村调研期间,苗族百鸟衣服饰制作传承人潘老拉和她的丈夫朱守财给我唱了一首关于苗族百鸟衣来历的古歌:“以前公老路去坡上挖葛麻根,以前奶补去把芭蕉叶做成一件衣,两人情义去挖出一株树,栽了株树变成一棵棉花树,造成一块棉花布,奶补去水井看见桑叶树发芽来,桑叶变成鱼嘴巴,奶补回家把蚕蛋放在火炕上,蚕虫放丝变成一块蚕丝布,构皮树造成一块白金子,丝丝绣成一群花,一群花变成百鸟衣,外面都是蚕丝花,里面都是棉花布才能变成苗族手工百鸟衣制作”。潘老拉夫妇说,这首古歌寨子上的老人家都会唱,但是具体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就说不清楚了。像这样的歌还有很多,体现了苗族百鸟衣是苗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勤劳智慧的苗族女性用无形有声的古歌和有形物化的服饰传承着苗族远古独特的文化。 

穿着百鸟衣的苗族,目前集中分布于雷山、榕江、三都、丹寨四县交界,都柳江畔的乡、镇、村。这些地方的苗族人在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生活中,种棉、养蚕、缫丝;种植物染料、制靛、起缸、染线、染布。自给自足,自耕自纺,家家有染缸,户户有织机,创造了各种繁复的工艺,并将其巧妙地运用于服饰之中。在他们的服饰上,最能体现女性的审美情趣和工艺智慧。
苗族男女老少身着百鸟衣吹芦笙、跳芦笙舞,欢庆十三年才有一次的鼓藏节。黄秀福/摄

在村里,15岁以上的苗族女性常与蜡染、刺绣和织锦为伴,特别是在重大节庆活动前,女人们都忙得不亦乐乎。2019年4月,我在榕江县高排村调研时,发现村中苗族女性们都在熬更守夜的忙着绣缝一家人的百鸟衣,一问才知是2020年2月20日高排村要过鼓藏节。在当地苗寨过节,特别是过鼓藏节这种苗族社会最隆重的祭祀庆典,没有新的百鸟衣,是件非常没面子的事。如果没有新的百鸟衣,一方面表明你家女人非常的懒惰无能,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你家的祖先们来了,会找不到他的后人,更护佑不了后人。就拿村中的刘胜妹来说,她就要绣公公、婆婆、丈夫和两个孩子的白鸟衣,还有自己的,每天晚上12点才睡,半夜两三点又得起来绣花,这种日子持续有两年多了。鼓藏节的日期历来都是三年前就确定好的,在这三年中女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负责做新衣和鼓藏祭祖幡,男人则负责买牛和芦笙。他们就是以这样独有的方式,来欢庆这十三年才有一次的盛大而神秘的节日。

靓丽图案背后的密语


苗族百鸟衣服饰的纹样题材丰富,大多取材自然,与人们日常劳作生活密切相关,如所见所闻的动物、植物和器物。动物纹常有鸟纹、龙纹、蛇纹、鱼纹、蝴蝶纹、蛙纹、蜘蛛纹、螃蟹纹、蚯蚓纹、蜈蚣纹等;植物纹有枫叶纹、四瓣花、八角花、葫芦、蝴蝶花、四叶花、卷草纹等;几何纹样常有如卐字纹、回纹、人纹、井字纹、水波纹、十字花、菱形纹,还有些叫不出名的古老纹样。这些题材的采用并不是随意的,它们都有着苗族群体内部才清楚的秘语,那么这些秘语究竟是什么? 
想弄清楚密语,先来看这些题材纹样的造型。苗族百鸟衣服饰的纹样造型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天上人间无拘无束。其纹样造型的生成,是先民经过对自然界中物像的观察,在大脑中进行选择、概括、整理,再创造转化,经手绘画出来,并经历写实、提炼抽象到符号化的过程。因为创造制作个体不同,纹样造型呈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不但不同题材丰富多样,就算同一题材,造型形式也生动多样。

如鸟纹形态夸张,动态灵活,造型多变,有真实的鸟,有稼接组合的鸟。如鸟头、鸟身或鸟尾羽长出植物,或由鸟头龙身的鸟龙,是由两个不同动物局部相稼接的结构,但要注意的是鸟头不能朝下,这与龙敬畏有关;龙纹和蛇纹,造型形态为圆环型、半圆环型和一字型,有长短之分,圆环型龙和半圆环型龙蛇纹样的特点为:造型形象富含威严与神秘感,头部置于圆环内,身体围绕头部绕成圆环状,尾部在圆环外。蝴蝶纹多呈正面对称状;鱼纹造型多呈俯视和侧面,鱼嘴、鱼鳞、鱼鳍明显。总之每种形态都有具象、抽象和综合形式,造型各异且传神,细节生动,每一种都灵动而神秘,极具装饰效果。


几何纹样也是百鸟衣服饰纹样中最古老的纹样之一,由点、线、面基本元素变化构成的规则抽象样式,应用时以单独纹样,或以二方连续纹样形式,作为次要纹样分布在服装衣摆、裙摆、袖口等边缘处。蜡染、刺绣、织锦等技艺都能实现二方连续的简单化,便于制作,是集智慧、审美等多方面因素创造而成。

再来看纹样的组合布局,苗族百鸟衣服饰的纹样题材丰富、造型形式多样,按服装结构布局分为主体纹样和配合纹样。主体纹样多以动物纹样为主,如鸟纹、龙纹、蛇纹,还有鼓面纹和综合纹样,之所以以鸟、蝴蝶、龙、蛇为主体纹样,这与苗族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有密切关系。在苗族创世史诗苗族古歌中,提到苗族最神圣的信仰,与苗族的生死存亡有着最重要的关系,因此要放在最重要、最显眼的位置。主体纹样布局在衣服的正面左右胸和背面中心位置,主体纹样常以单个主体纹样为主,这个主体纹样造型面积较大,组合多为轴对称、中心对称。次要配合纹样常以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和动物纹样为主。配合纹样面积小,分布在主体纹样四周,或围绕主体纹样见缝插针,或边缘,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丰富纹样内容,填补主体纹样空白。次要的动植物纹样象征着万物有灵的崇拜,和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回馈。这种布局形成主与次、动与静、变化与统一,在产生形式美、内容美的同时,形成有意趣的空间感,达到一种相互协调适应的状态,构成百鸟衣纹样“以满为美”的形式秩序感。

作为中心元素的动物纹样,不仅与日常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与传统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作为配合元素植物纹样,不仅丰富了百鸟衣服饰纹样的内容,也因植物纹样与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的结合创造出了综合纹样;看似简单的几何纹样,则暗含着生殖崇拜与生生不息的生命观。这些纹样是该苗族支系与先民和大自然跨越时空的对话,是对先民的文化传承。


意蕴深厚的单个纹样题材,如蝴蝶妈妈、枫叶纹、鼓面纹、鸟龙纹等作为充当人与神交流的媒介,深深包涵和寄托着苗族对创世祖先的纪念和崇拜;鱼纹、群人纹、蛙纹则映射着对生命繁衍生息的敬佩;其它虫、花、草等,体现对万物有灵的敬畏,对自然界馈赠的感激。意蕴深厚的题材组合,如前胸和后背中心的纹样,都是成对、成群的同一题材,或不同题材的适合形式,反映了苗族人成双成对、母慈子孝、家庭和谐美满、邻里村寨其乐融融的伦理道德观,特别是对于缺失文字的苗族,达到形式美与内容美统一的百鸟衣,就是苗族的史诗,它规范着苗族人类社会的行为和秩序,体现了苗族人对工艺创造尚真、尚善、尚美的审美境界和审美追求。

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的苗族妇女在检查百鸟衣制作质量 杨成利/摄

总之,苗族百鸟衣创造了纹样造型之“美”、工艺之“精”、匠心之“巧”的同时,更深入地揭示了“美”中之“真”,“美”中之“善”,“精”中之“因”,“巧”中之“理”,是苗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情感的物化载体,是苗族工艺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先哲的工艺思想精髓。

九、剑河展溜:中国锡绣唯一保留地

    剑河县展留村距南寨乡人民政府5公里,位于清水江畔的半山腰上,寨内住有127户苗族同胞,展留四季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有风景秀丽的原生态森林,四周古松、古枫环绕,古木参天,郁郁葱葱。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山下是宽阔的仰阿莎湖。


这里是中国锡绣唯一保留地----剑河展溜


图为锡绣工艺传承人在进行锡绣工艺展示。


剑河苗族锡绣。


美丽的展留村。


锡绣服饰。


锡绣服饰。


锡绣服饰成为游行亮点。

 

美丽的展留村。


    这里至今保留着原生态民族习俗。这里有历史悠久的民族技艺。村子人文气息浓厚,其中苗族锡绣以其工序繁多,技艺独特,做工精细,价值昂贵被称为世界一绝,可算苗族贵族的绝技,已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村里百姓素有吃“长桌饭”的风俗,用长桌宴来款待客人,山间美味,回味无穷;有美妙动听的苗族歌谣,歌声袅袅,余音绕梁;有历史悠久的山寨拦门酒,甘醇可口,唇齿留香;有独具一格的“太极式”芦笙舞,声舞悠悠,如痴如醉


十、雷山苗族鼓藏节


从雷山县委宣传部获悉,经雷山县黄里片区、陶尧片区等老年协会及鼓藏头会议讨论一致决定:2023年鼓藏节时间为11月19日(农历十月初七)苗年时间为11月17日鼓藏节进客时间为11月18日(农历十月初六)节庆从11月17日开始将持续到11月30日。


2023年雷山苗族鼓藏节,过节的村寨之多,范围之广,或许是近年规模之最,届时,黄里、陶尧、羊排、脚猛、开屯、等19个苗寨将一同欢度2023年雷山苗族鼓藏节。


据悉,2022年,雷山最火爆的节日是西江苗族鼓藏节。期间,西江鼓藏节的“讨花带”情定西江,火爆全网。节日间,可谓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错过2022年鼓藏节的朋友,2023年的鼓藏节不要错过。


鼓藏节


鼓藏节(也叫鼓社节或祭鼓节),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苗族节日中规模最为隆重,内涵最为丰厚。鼓藏节既是节日,也是苗族属一鼓的支族每隔13年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节日仪式复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十二道拦门酒



迎客日:


鼓藏节的前一天是迎客日,村民们一大早会穿起了盛装,在进寨路口摆上十二道拦门酒,喜迎八方来客。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十二”是一个大数,十二道拦门酒既表达了对远方来客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苗族千百年来形成了传统价值观。


进客礼




鼓藏节不光是节日,也是亲朋好友相聚的好机会。按西江的传统习俗,每一族血亲来当地作客过节时,准备的礼物有一定讲究,比如公鸭1只、鲤鱼必须用麻绳穿系嘴巴吊在扁担上且鱼的数量为单数等。
抬猪腿




送客日:

在鼓藏节送客日,主人家会给带鸭鱼糯米饭的来客送猪腿、糯米饭或自家酿的米酒等作为回礼。苗族有谚语:“最好莫过寨脚田,最亲莫过是舅家。”鼓藏节习俗之一就是“抬猪腿”,于是在送客日这天,大家会看到很多的客人乐呵呵地抬着猪腿走出寨门。



讨花带:


讨花带是苗族青年男女公开谈情说爱、自由恋爱的一种活动。在鼓藏节讨花带日,各寨男女老少均穿着盛装欢聚芦笙场,青年男女则跟着队伍吹芦笙、跳芦笙舞。一旦小伙子发现有中意的姑娘,则会在亲人的助阵下,向姑娘发起“攻势”,以带有含义的芦笙曲调向他所爱慕的姑娘吹奏。苗家姑娘们穿着苗族盛装汇聚于芦笙场上,远看成一片耀眼的银海,近看每位都银光闪闪、绚丽动人,令人大饱眼福!





据了解,雷山县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距省府贵阳184公里,距州府凯里42公里,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辖9个乡(镇、街道),154个行政村,323个自然寨,1305个村民小组。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2亿元,2021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65397人。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处海拔48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雷山县有2000余种生物物种,含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资源50余种。雷山县内有黑熊、麝羊等23种二类保护动物和天麻、杜仲等200多种名贵野生中药材,中国苗族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之乡。



北极之星户外
沈阳北极星户外运动俱乐部 十年品质出行,秉承传统,精于专业,搭建高品味户外旅行平台! 活动宗旨:简约户外,乐活人生! 团队文化:团结、环保、互助、奉献! 活动论坛:www.bjxoutdoor.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