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容小觑|勐海县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专题培训

政务   2024-10-22 23:38   云南  

为有效控制人畜共患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传播,切实保护群众身体健康。10月22日,勐海县组织开展布病监测及防控知识培训活动,安排部署近阶段布病防治工作任务。

培训特别邀请上海市松江区疾控中心帮扶专家顾知渊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重点讲解了布病的定义、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预防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法、治疗方案等相关防治知识。培训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对提升全县基层地方病防治人员的业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勐海县卫生健康局、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各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共24家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及业务骨干60余人参加培训会。



布鲁氏菌病

健康科普小课堂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动物传播的最广泛的人畜共患病之一,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

布病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人患布病后常因误诊误治而转为慢性疾病,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病情可达数日数年甚至数十几年,严重的将丧失劳动能力,给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

布鲁氏菌病是如何传染的?

1

传染源

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的动物及其产品,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牛、猪三种,其中以羊布氏杆菌病最为多见,被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会持续感染下去,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2

传播因子

▷病畜流产物:布病流产胎儿、胎盘、胎膜、羊水等含有大量布氏菌。

▷病畜的乳、肉、内脏。

▷皮毛:布病疫区出产的皮毛制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水:布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池物可以直接污染水源,造成饮水感染。

▷土壤、尘埃:病畜的排泄物(粪、尿)污染土壤,随着牲畜的活动,扬起尘埃,传播布病。

3

感染途径

皮肤接触感染:经体表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等;

食物感染:主要是进食含布鲁氏菌的生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

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患布鲁氏菌病后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男性患者可发生睾丸、附睾肿胀等,女性患者可发生乳腺炎等。

人患布鲁氏菌病后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当,一般预后良好。个别患者未经治疗也可以治愈,但也有些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甚至终生不愈,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布鲁氏菌病本身不易引起死亡。

布鲁氏菌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普遍易感。凡是接触患病家畜及其制品的人员,或是生活在疫区与病畜污染的环境有接触的人员,均有可能感染布病。其中,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以及疫苗生产人员、实验室科研人员等,是易感的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布鲁氏菌病?

1

养殖户预防

饲养家畜要圈养。避开水源。不得散放、串街、混放。人畜分居,无论是成畜还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室内饲养。饲养过牲畜的场所应进行消毒。特别是出现牲畜流产时,一定要避免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注意个人卫生防护。进行照料牲畜、清洁圈舍等劳动时,要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劳动后要彻底清洗。

2

普通家庭预防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吃不清洁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特别是肉、奶等畜产品,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不可食用生肉、生奶等。家庭用的菜刀、菜案,要生熟分开。

布鲁氏菌病可防可治。多数布病患者如及时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如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易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十年,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

出现发热、多汗、倦怠、乏力等疑似症状时,尽快去医院检查,并主动告知是否有牲畜及其制品接触史、是否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或生奶及其制品、是否到过布病流行区等情况。






投稿邮箱:mhtv@163.com

监制:赵媛媛

责编:丁琦璇 李   沿

校对:李德琳

编辑:蒋雨珂

来源:勐海县卫生健康局

 

勐海发布
了解勐海,认识勐海从这里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