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勐海普洱茶地域文化概述(二)

政务   2024-10-21 23:51   云南  

勐海县作为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勐海北接国内普洱茶区和内地,南邻缅甸,从国家级口岸打洛跨缅可达泰国,是中国到泰国最近的路线;勐海是中国面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之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勐海作为滇藏茶马古道的南端,国内茶商茶客到勐海需要经过云南大部分云茶产区,勐海茶产业的兴旺可以带动沿路整个云茶产区的发展。同时勐海作为连接东南亚的重要口岸和目前普洱茶的重要加工中心,通过“一带一路”在勐海对东南亚地区茶叶原料进行交易,输出中国普洱茶技术、设备和标准,具有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茶叶加工、贸易、金融、文化交流的中心的潜力。

茶马古道是连接地域、民族文化的纽带,是中土与西藏,外地商品流通、经济交流的通道,是民族文化融汇的通道,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标记伟大民族精神的大道,是一条长长的民族团结和中外友谊的金桥。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

自唐以后,在云南与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帮驮运云南普洱茶的通道,堪与著名的“丝绸之路”相媲美,这就是至今还有巨大的人文意义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在这期间,勐海担当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气  候

勐海县气候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型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垂直气候明显”的特点。在750~1500米中海拔地区的年平均气温18.3℃ ~18.9℃之间,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在12℃~12.9℃之间,最热月6月的平均气温在22.5℃~22.8℃之间,大于10℃的积温在6000℃以上。最低气温一般在0℃~2℃之间(维持大叶种茶树生命的下限温度是-3℃)。冬季,境内在海拔1000米~1500米之间的山区还存在逆温。因此,勐海县的热量资源丰富,茶树在春夏季生长所需的热量得到充分满足,能安全越冬。县内日温差大,在3月平均温差高达19.2℃,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茶树制造的营养物质多,夜间温度低,茶树消耗的有机质少。县境内所产的茶叶有机物含量高,品质优良。

境内降雨充沛,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以上。从降雨的时间分布看,5~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81%,雨热同期,降雨的有效性高,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空气湿度也较大,常年保持在80%以上,加上雾多,平均每年雾日108天,不但减少茶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每天还以0.2~0.4毫米的雾露水增加地表水,提高空气的湿度,起滋润作用。

境内光照量多质好,光能充足。年日照时数在1782~2323小时之间,日照率在40%~53%之间。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年总辐射量为5054.8兆焦耳/平方米~57375兆焦耳/平方米。从光辐射的季节分布看:春多于夏,夏多于秋,秋多于冬,有利茶树越冬和养分积累,也有利夏秋季茶树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提高;从光辐射的成分看:全年直射量为62551卡/平方厘米,年散射量为64810卡/平方厘米,年散射量多于年直射量,在5~11月中各月的散射量均比直射量多,这一光成分的变化特点正好与雨热期的变化特点一致,极有利于为喜散射光的茶树等耐阴作物提供优越气候生态环境,造就优良茶叶品质。

勐海县可分为5个气候区:

(1)北热带。为海拔低于750米的打洛镇打洛、勐板,布朗山乡南桔河两岸河谷地区及勐往乡勐往河和澜沧江两岸河谷地区。

(2)南亚热带暖夏暖冬区。为海拔750米~1000米的勐满、勐往坝区、布朗山南桔河两岸。

(3)南亚热带暖夏凉冬区。为海拔1000米~1200米的勐海、勐遮、勐混、勐阿(包括纳京、纳丙)、勐往糯东等地。

(4)南亚热带凉夏暖冬区。为海拔1200米~1500米的勐阿镇贺建、勐往乡坝散、勐宋乡曼迈、曼方、曼金,格朗和乡黑龙潭、南糯山,西定乡曼马、南弄、曼佤、曼皮、曼迈、章朗等地。

(5)中亚热带区。为海拔1500米~2000米的西定、巴达、格朗和、勐宋4个乡的大部分地区及勐满镇东南面至东北面。

土  壤

县境内土壤分7个土类、18个亚类、52个土属、85个土种,各类土壤随海拔高低垂直分布。海拔600米~800米以内的属砖红壤;海拔800米~1500米的属砖红壤性红壤,分布在低山和中山地区;海拔1500米~2400米的属红壤或黄壤,相互交错分布于山的中部或山顶平缓地;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海拔600米~1500米之间的坝区。

县境内土壤主要有砖红壤、红壤、黄壤等类型,其中砖红壤主要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面积20万亩;砖红壤性红壤主要分布于海拔800米~1500米的地区,面积462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94%,是勐海县土地面积中占绝对优势的土类,县内的茶园绝大部分分布于这一地带;红壤与黄壤互相交错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面积200万亩。就整体而言:土壤的风化程度较高,土层深厚,一般深达1米左右;pH值一般为4.5~6.0;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5%的地区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7%,含量3%~3.5%的地区占总面积的54%,含量1%~2.9%的地区占26%;速效磷为20~40PPm的地区占总面积的13%,3~3.9PPm的地区约占总面积的62%;速效钾含量>200PPm的地区约占总面积的60%,100~200PPm的地区约占总面积的36%。县境内的土壤极宜茶树生长,具有良好的茶树生长的土壤条件。


投稿邮箱:mhtv@163.com

监制:赵媛媛

责编:丁琦璇 李   沿

校对:李德琳

编辑:蒋   晶(实习)

来源:“勐海文艺”微信公众号

 

勐海发布
了解勐海,认识勐海从这里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