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西青区各街镇社区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群众们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度美好佳节。
张家窝镇融泽园社区与招商公园 1872 物业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闹元宵,花灯映团圆”主题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个欢乐、温馨且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元宵佳节。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众多家庭积极参与花灯亲子 DIY 活动,亲手制作出一盏盏精美独特的花灯,让温暖的亲情在指尖传递,也让传统的花灯制作技艺在新一代中得以传承。在非遗体验区的面人摊位前,非遗传承人手中的面团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三两下捏、搓、揉,活灵活现的小动物、神话人物便跃然指尖,龙嘴大茶壶热气腾腾,师傅熟练地将热水冲入茶汤,再配上各类香甜佐料,一碗碗香气四溢的茶汤瞬间勾起大家儿时的回忆;浓郁的梨香秋梨膏,香气弥漫四周,品尝一口,清甜软糯,润人心脾,传统小吃的魅力展露无遗。
张家窝镇家贤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浓情元宵节,亲子欢聚做汤圆”活动。社区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元宵节的由来与风俗,让大家对这一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志愿者们准备好了包汤圆所需的食材,家长和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动手制作起来。在志愿者和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认真揉面团、搓汤圆、放馅料、捏造型,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将汤圆搓得圆滚滚的。现场氛围温馨融洽,大家一边制作汤圆,一边交流着包汤圆的心得,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随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出锅,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甜软糯的元宵,享受着团圆的幸福时光。
西营门街文瑞家园社区联合街道团工委共同开展满城繁花迎新意,共绘“生生不息”元宵节活动,大家一起猜灯谜,投壶,用水果网兜制作元宵灯笼。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个元宵节,够“闹”也够“嗨”,不仅让居民们体验到了传统手工制作的乐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增进了社区内老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了邻里关系。
精武镇盛兴佳园社区开展“鱼跃元宵·灯映非遗”主题活动, 活动以非遗鱼灯为特色载体,通过文化讲解、手工体验等形式,让居民沉浸式感受传统节俗的魅力,吸引了社区居民热情参与。
从汉代“燃灯祭太一”的古老仪式,到唐代“火树银花合”的灯会盛景;从“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宋时灯市,到“猜灯谜”“舞龙狮”等民俗传承,居民们跟随历史的脉络,深入理解了元宵节背后“团圆美满”“祈福纳吉”的文化内核。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元宵节习俗之一--舞鱼灯,鱼灯起源于渔民“以灯祈丰年”的习俗,鱼跃龙门的造型象征步步高升,鱼身通明的灯火寓意年年有余,其中蕴含着无限农耕文化与艺术智慧。最令人期待的环节便是制作简易鱼灯,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将材料弯成流畅的弧形,将“鱼”的身体与“鱼头”固定起来,再加上“鳞片”点缀,一盏盏形态各异的鱼灯逐渐成型,最后将“鱼肚”中加入小串灯,简易鱼灯便完成了。居民张女士笑着说:“孩子第一次知道元宵节不只是吃元宵,亲手做鱼灯让他记住了‘非遗’这个词的分量,十分有意义”。
赤龙南街道彩虹城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热气腾腾过元宵 暖心汤圆叙真情”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欢聚一堂,亲手煮制汤圆。一颗颗圆润的汤圆在锅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在煮汤圆的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家一起回顾了元宵节的由来与习俗,加深了大家对这一传统佳节的认识。在汤圆煮好后,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们两两成组,将一份份热气腾腾的汤圆送到孤寡、独居等困难老人家中,传递浓浓的社区情意和节日祝福。
记者:宋丽健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