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开门红”的日子

民生   2025-01-20 09:07   辽宁  

点蓝色字关注家乡小镇金河


工人们对进场原木进行归楞。

“开门红”这个词汇,现在的年轻人并不熟悉,它是指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企业选在月初或年初,用搞群众性大会战的方式,夺高产、创纪录的一种组织生产形式。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每年元旦前后是冬季最寒冷的时候,木材综合加工厂的知青们,三三两两地推着人力车,急匆匆地向深山装车场赶路,参加木材生产“开门红”。

在林区长大的孩子,似乎并不觉得冷,况且大家当时正值二十岁左右的年龄,一到装车场,大家就争先恐后地往人力车上装木头,四米长的原木,粗的装两三根,细的装五六根。车装完了,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了,大家各自从怀里掏出早晨出发时,从家里带的玉米面饼子和卜留克咸菜,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渴了就抓几把地上的雪吃。

回去的路由于是下坡道,而且坡度较大,大家就用绳子在小车的后面绑上一根带枝丫的梢头木或树根之类的东西,在地上拖着,以降低小车的下行速度。遇到缓坡时,敢于冒险的小青年趁领导不在,把两辆人力车的车把连在一起,人坐在车上掌握车子的方向,让小车自行行驶,由于惯性的作用,车子跑得飞快,驾车人当时的神气劲儿真不亚于赛车场上的勇士。

制材厂女工装运板材。
每次“开门红”结束,厂里都公布每个人的战果,其中有好几位娘子军,成了大家公认的“铁姑娘”,名字都上了红方块大标语,而且还披红戴花,大家可羡慕了。

制材队搞“开门红”,每天都刷新制材纪录。队长是一位1958年从河北招工来林区的老工人,文化不高,头脑精明,性格耿直,朴实能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以弯把锯日采伐超百立方米而闻名全局,后来,工伤导致眼睛高度近视,但依然是个身怀十八般武艺的“拼命三郎”。大冷天儿整天戴着一副高度眼镜,眼镜腿掉了来不及修,就用细麻绳把眼镜拴在耳朵上,不分白天黑夜,同小青年们一起搞会战,夺高产,小队三道圆盘锯,一天能生产枕木100多立方米。

说起当时的报酬,月薪每月都不足百元,可当时大家似乎对钱多钱少也不怎么在乎,每月开工资以后,基本都上交父母统一支配家用,很少乱花钱。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都陆续离开了,也远离了那个“开门红”的特殊年代。

作者:刘朝江,男,1955年5月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当过知青、教师、秘书、厂长,曾任得耳布尔林业局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来源:兴安小犴

家乡小镇金河
金河——兴安之巅、冷极之源,中国最冷的地方,这里即可以体验冬天的极寒,又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本公众号致力于打造最接地气的集生态文化、新闻资讯、旅游商务、生活信息、百姓故事等为一体的掌上阅读平台,感恩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