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之家吴园
居民故事
养老院,一个曾经在社会新闻中与“孤单”“虐待”“没人管”等众多负面词汇划上等号的词语。而如今,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品质、专业化运营的养老机构逐步打破曾经养老院带给人们的刻板印象,成为越来越多中国老人在居家养老、护工养老外的另一种主动选择。在泰康之家吴园社区,当问及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绝大多数长辈的回答都离不开“医疗方便”“生活有安全感”“照护更专业”“减轻子女的负担”这几个关键词。
今天居民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对吴园社区给出了高度赞同的长辈。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至退休。退休后,她先后经历了居家养老、护理养老、机构养老以及国外住在儿子家中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并在87岁这年最终决定将吴园当作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家”。入住不到两个月,便用近两千字的长文表达了自己对吴园的五个“感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养老观点。
-图为刘嘉玫阿姨和小儿子在泰康之家吴园的合照-
01
“感恩我的儿子们为我选择来吴园安度晚年”
我在吴园享受着美好的人间”
以下为刘阿姨感谢信节选片段
▪“热情的邻里关系让我感觉温暖”
入住吴园已经47天,每天带着新奇的眼光到处浏览了解我的这个新家。通过几件亲历的小事,我深深感受到吴园是个充满爱的社区,我想表达我的感动和感恩之情。
先说一件事,我来的时间不长,还没结识几位朋友,只和李妹交谈了几次。还很谈得来,有一天在四季花厅门口和她相遇,她在前面等我过来时和我说,看你经常坐电动轮椅,膝盖一定会冷,我有一个小绒毯送给你挡风。我当时十分激动,也十分感动,那几天降温了,我的确感到坐在轮椅上膝盖凉飕飕的,惊喜她怎么会注意到关心到我的腿冷,我的家人都没为我想到。那几天我住在康复医院做腰腿理疗,她立即回家拿了小绒毯送到了我的病房,真是雪中送炭。此后我每天坐轮椅出来,进去都盖着这个小绒毯,腿不冷了,心里暖暖的,真不知该怎么谢她。
-刘嘉玫阿姨盖着李阿姨送给她的毯子-
▪“专业的服务团队让生活免去琐事打扰”
第三件事,我想说吴园的维修师傅工作真是尽职尽责,为老人着想。天冷了室内空调开了,前两天我感到房间里吹冷风,还以为天还不太冷就盖上了厚被子睡觉。第三天发现空调温度显示表调节不了,仍然吹冷风。晚上8点多了,我打电话给总台,请她们来人看看,当时值班人员来看了,认为空调有故障,但维修师傅正在忙别的事儿,让我等一下。9:30左右维修的师傅来了,立即打开玄关的天花板,发现有管道堵塞了,马上放水修好,立即热风就过来了,室内温度从22度上升到24度。我本来想这么晚了,也许要等明天白天再修了,但是他们说24小时值班,今天能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到明天。
▪“康复医院的医护团队让我无后顾之忧”
第五件事,我想说在吴园康复医院看病,深感医生护士对病人的态度是非常的亲切、负责,为病人着想,而不是像社会上的某些医院只为赚钱。我第一次是因喉咙痛去的康复医院,当时是下班的时候了,一位值班的医生和护士给我开了药,但收费的人已经下班,医生便说先拿药回去吃,第二天早上再来缴费,而不是冷冰冰的说明天再来吧。理疗师总是那么温柔可亲。医生和我说可以用PRP治疗肩周炎,不过这种治疗手段是自费的而且很贵,一针要3千多元。但是在看了我的核磁片子之后,康复科医生认为我的年龄和病情用PRP效果不一定好,便建议我先做理疗。我想,在那些只想赚钱的医院,他们很可能就为了给医院创收而给病人过度治疗。
这几天我的脑海中时常回响那首《爱的奉献》歌曲中的第二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感到我就在吴园享受着美好的人间,美好的生活,我也愿意献出我的一点爱,尽量帮助有需要的其他老人,让吴园成为更加美好的家园。感恩我的儿子们为我选择来吴园安度晚年,感恩我在吴园遇到的善良有爱的朋友,感恩吴园每一位关心帮助我的工作人员。
👇向下滑动启阅刘阿姨手写的感谢信全文👇
02
“泰康之家吴园就是我最后的家”
从美国远赴苏州养老
现年87岁的刘嘉玫阿姨,是今年10月份入住吴园社区二期的一位新“家人”。当提及对“新家”的印象如何时,刘阿姨用了两个字——“温暖”来概括。在入住吴园社区前,刘阿姨曾经陪同老伴戴叔叔在山东的一家护理院居住了长达两年的时间。老伴逝世后,阿姨独自在一家养老社区生活了半年,而后便跟着大儿子去到了美国。
-刘阿姨在美国期间和大儿子、孙子的合照-
回忆起在美国居住的日子,刘阿姨笑着说:“我之前和儿子开玩笑,让他每周起码抽出半个小时来和我聊聊闲天。”在她的眼中,两个儿子都很孝顺,非常关心与照顾她情绪以及身体状况,在美国和大儿子儿媳共同生活的那段时间也很愉快。不过受制于语言以及社会的文化氛围,没有了能够随时分享生活乐事的邻居好友,儿子儿媳上班后,她每日就只能通过绘画以及看电视剧打发时间,孤独感逐渐开始入侵生活。
“有时周末他们会专门带我出去游玩,我身体不舒服的话儿子也会立刻推掉工作陪我就医。”由于语言障碍,就医自然而然成为了刘阿姨在美国养老时无法逃避的难题。每当需要家属陪同,她便会感觉到压力倍增:“他(大儿子)经营一家公司,工作也很忙。因为我的问题总是打扰他,我也觉得给他的生活造成了负担。”
-刘嘉玫阿姨在美国期间游玩的照片-
除了情感上的矛盾,就医难所带来的现实问题也困扰着刘阿姨。由于居住的房子距离医院过远,年纪渐长的刘阿姨还曾笑着向儿子表达了她的担忧——“如果我半夜突发急症,那该怎么办?”
人情淡薄、就医困难、语言障碍、生活单调……出于种种问题考虑,拿到绿卡后的刘阿姨在儿子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几家美国本地的养老机构,但都不甚满意。于是,在“回国或是在美国选家养老机构”这个现实难题下,回国养老成为了刘阿姨和她两位儿子一致认同的最优选择。在确定回国养老的意愿后,身在美国的大儿子和身在上海的小儿子便开始了为刘阿姨挑选合适养老机构的工作。机缘巧合下,便挑中了位于苏州阳澄湖半岛的泰康之家·吴园社区。
-吴园社区二期的园林景观-
“我今年九月份回国,在上海小儿子家住了十几天,紧接着就住到了吴园。”据刘阿姨的表述,选择吴园是他两个儿子共同考察过的结果,而当时他们之所以挑中吴园则是因为看中了泰康之家全国连锁的专业品牌以及医养融合的特色服务,还有泰康之家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及高素质的居住人群。
“当时我大儿子和我介绍这里,就是说这里住的人基本上都是大学的退休教师或者知识分子,文化水平都比较高,我来这里一定可以找得到聊得来的朋友。”如今,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子能系的刘阿姨已经加入了苏州的北大校友群,并且找到了几位同住在吴园的校友,重新建立起属于她自己的朋友圈。
03
“住进来之后发现这里比宣传的还要好”
医养融合+专业服务团队
-刘阿姨在吴园-
作为“九三”学社社员,刘阿姨曾担任过甘肃省第七届政协委员。在工作中,刘阿姨养成了观察、批判的思维习惯,并且将这种严谨认真的待物方式带到了生活当中。
“上海的小儿子之前专程来吴园考察过,也给我拍了很多这的照片和视频,我自己也在网上看到过很多泰康之家的广告。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这里是不是真的和宣传的一样好?”
带着这个疑问,刘阿姨入住吴园后便开始了她的观察之旅。医院、活动、餐饮、管家、环境、人文……短短47天的观察,社区医护及管家文娱等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社区长辈间互帮互助的友好氛围彻底解开了她心中的疑惑,让她由衷感慨:“这里比宣传的还要好!”
-吴园社区康复医院-
刘阿姨还在采访中提到了一次她和康复医院院长的偶遇。“我听说康复医院的孙院长是骨科专家,有次我在走廊上碰见了他,我就把弟弟吃的缓解腰部以及关节疼痛的药拿给他看,咨询他着这些药物适不适用于我的症状。他仔细给看了药之后告诉我没必要吃,慢慢做康复运动以及中医治疗就好,对老年退行性疾病不要过于焦虑。后来每次碰见他,他都要关心地问我最近康复情况如何,这让我心里感觉暖暖的,有人牵挂着我的。”
后来,刘阿姨还把这些在医院发生的小感动分享给了她的好友同事,她们也纷纷为康复医院医护人员们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态度点赞。
-吴园社区内组织的各项文娱活动-
就医难问题解决后,居住在社区的刘阿姨还感觉到了来自管家、环境等服务团队以及其他社区长辈们的一致关怀,并且在社区浓厚的“家文化”氛围中找到了曾经在美国养老时难以体会到的人情味。
“来到这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了语言和文化障碍,我可以尽情地和别人表达我的所思所想。”除了感谢信中为自己送上小毯子避寒的李阿姨,入住社区后,刘阿姨还通过北大校友群结识了一位和自己经历极为相似的,曾经和女儿在加拿大住了十几年,如今居住在吴园的沈阿姨。刘阿姨还在沈阿姨女儿的拜托下,和管家陪着沈阿姨一起去外院看眼睛,帮助她更快适应社区的生活。
“我在西会所吃饭的时候,经常看见稍微年轻点的老人会主动的去帮那些年纪可能更长一点的老人收拾餐盘,听说那位老先生都90多岁了,这让我觉得吴园真就是一个美好的大家庭。”如今,刘阿姨也常常做些温暖的小事来帮助她人,例如给同病房的长辈带上一份小点心、给刚来吴园的长辈打打电话排解孤独等等。就如同她的信中所写“我也愿意献出我的一点爱,尽量帮助有需要的其他老人,让吴园成为更加美好的家园。”
04
“选对了机构让养老无后顾之忧”
机构养老VS居家养老
-刘阿姨在美国家中绘画-
喜欢摄影、热爱画画、乐于探索与分享……如今,刘阿姨加入了社区的摄影俱乐部,并在和这些摄友交流学习中收获了快乐,身体情况也在社区医院的专业理疗下逐步好转。“我计划是先在吴园这个花园里疗养好身体,然后再慢慢的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交更多的新朋友。”
面对亲朋好友们得知自己入住养老机构后打过来的关心电话,刘阿姨还打趣着说:“我都让他们放宽心,别再打电话过来了,我现在每天安排的满满当当的没时间接电话。”除了对亲朋好友们的贴心提示,刘阿姨还对自己两个儿子表达了自己将会在吴园社区常住的想法,“我搬了很多次家,这次我觉得吴园就是我人生当中的最后一个家。”
四处打卡拍照的刘阿姨
当提到对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选择,刘阿姨有自己的观点。在她的想法中,自己和儿女属于两代人,即使儿女再多孝顺,但在日常的生活中难免会因为观念习惯不同而找不到共同语言。她不愿意给两个儿子增加负担,也希望能够将养老生活托付给更加专业更能保障生命健康安全的养老机构。而入住吴园,则是她经历过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以及在国外和儿子住在一起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之后,综合比较出来的最优解。
“不要害怕入住养老机构,现在中国的养老事业发展得很快,可以尝试着去了解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而该如何选择养老机构?刘阿姨也有她的标准。
-刘阿姨在外游玩-
她以自己几个住在大清谷社区的老友举例,说他们曾经有位共事的好友,在儿子的安排下住进了一家并非全国连锁运营,且管理和医疗条件较差的养老机构,最终这位好友因心情不好最后病重。“回想他的情况,深感遗憾。我那几位大清谷的老友就觉得,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在大清谷生活得很快乐,泰康在做养老这块确实是更加专业。儿女在帮助父母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好点的养老机构。”
刘阿姨认为,泰康之家更像一个类似于“家”的社区,而不是暮气沉沉的养老院或者过于幼稚的“幼儿园”。“老人不是小孩,他们有自己的性格和想法。我不赞成一味的将老人当小孩对待,老人也可以在晚年活出自己的精彩。”吴园比较人性化,这里居住的长辈更加自由自在,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并且通过乐泰理事会等方式作为社区的建设者参与社区的运营,并且社区当中的医院以及随处可见的拉绳报警装置等适老化设计也能够解除后顾之忧。
养老事业如何发展?刘阿姨有话说:
“我住养老机构不仅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同时也关心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近两年养老机构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建立,如何让养老机构的运营更加规范,体现社会的敬老、爱老的文明,而不是商业化的运营。我觉得泰康之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泰康的经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