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了28家!93岁军人爷爷终于选出了眼中“够格”的养老机构!

文摘   2024-10-30 17:06   江苏  



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

采访100位“家”人,解锁100种人生——








“脱下戎装,我依旧是一个兵。”

泰康之家·申园93岁的王广立叔叔——

一位拥有74年党龄、36年军龄的空军老兵

青少年时代的他满腔热血投身革命的洪流

参与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

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

见证了大西南解放的辉煌瞬间

也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把军人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和一生的理想追求



脱下一身戎装的王叔叔

已经在泰康之家生活了6年之久

想当初,为了寻找一个理想的晚年归属

王叔叔参观考察了上海28家养老机构

对申园也是前后8次的调研

最终在战友的一通电话下坚定了决心

入住申园后的王叔叔

依旧保持着一名军人的严格自律

坚持锻炼、挥毫泼墨

续写着人生的新华章

抗美援朝胜利74周年之际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血性的抗战老兵~



泰康居民金句


“来到申园以后,我仍然是一个兵,我有了新的征程,我更需要在好的环境之中,开启更加美好的生活。”

“泰康之家真的是老年朋友的家园,快乐的家园,是保险箱。”


居民简介:

王广立,1931年7月出生于山东济南,1948年11月参加革命,195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抗美援朝等战役。1988年荣获中央军委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退役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驻福建某部工作。2018年8月在考察完上海28家养老机构后,选择入住泰康之家·申园至今。


点击下方视频

一起认识王广立叔叔

记得关注“泰康居民”视频号

更多“醍醐灌顶”的人生智慧

等您解锁!

☟☟☟






01.

老兵的传奇过往:

戎马一生,身经百战









王叔叔

年轻时候的照片


1948年,年仅17岁的王广立叔叔还是济南中学的一名学生。济南解放,王叔叔目睹了解放军的爱国热血、英勇无畏,所到之处,深受百姓爱戴。在父亲的支持下,王叔叔考入解放军华东商业专科学校,从此便穿上了军装,参加了革命。“我由一个普通的学生,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王叔叔激动地讲述渡江战役的壮观场面


参军后,王叔叔跟着华东野战军从扬州渡江到达上海。“渡江的时候,我们大队长做动员报告,他说,同志们,今天晚上我们要渡江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苏杭不能忘了爹娘。”王叔叔至今记忆犹新。解放大军奋勇向前,一路高歌,“南下的时候,红旗遍天下,军人老百姓是一家,一个方向向南,那个场面实在是太壮观了。”


以王叔叔为原型之一拍摄的电影《难忘的战斗》


王叔叔的故事,还上过大银幕。197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难忘的战斗》,故事中粮食采购队员的原型,就是王叔叔和他的战友们,“上海解放以后没多久,我就接受任务,到江苏的太仓,从太仓把粮食送到上海,然后卸船再回来,来回大概有三个月。影片就是史书往上海送粮食那一段。”


王叔叔与老伴庞阿姨





1950年,王叔叔参加了西南服务团,在供给处工作,同年11月,在川东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王叔叔在空五军后勤部华东分部任职,一次外勤途中,与当时在文工团工作的庞美娟阿姨有了一面之缘。后又在火车上邂逅第二面,相谈甚欢。一来二去互生情愫,1956年,王叔叔与庞阿姨步入了婚姻殿堂。


时任空军某指挥所党委纪委委员的王叔叔(前右一)





在随后的日子里,王叔叔参与抗美援朝、解放台湾等重要任务,又陆续参与了空军某基地的后勤和军务管理等工作,还到北京防化学兵学校学习并制定了反轰炸和机场抢修抢救预案和闽南地区的《兵要地志》,后又在福建前线第一线开展各项工作。


王叔叔和他的荣耀勋章





鉴于王叔叔在部队戎马一生的光荣经历,1988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了王叔叔“胜利功勋荣誉章”。





02.

与泰康之家缘起:

考察28家养老机构,情定申园


听着王叔叔讲述当年的故事,看着他珍藏的“老物件”,逝去的时光,扑面而来。这位曾经最“年轻”的战士,已是有74年党龄、36年军龄的耄耋老人。聊起养老,聊起和泰康之家·申园的故事,王叔叔的话匣一下子就打开了。


王叔叔与老伴庞阿姨参加社区活动





“早在2016年,孩子们给我们办理了入住手续,算是申园第一批居民,但我们很难迈出这一步。”2016年,王叔叔的子女购买了泰康的“幸福有约”,并多次劝说二老入住泰康之家。


但对于一个骨子里依然比较保守的长辈,同时也担心孩子们因此被外人指责不孝顺,王叔叔一时之间还是无法接受。“我说,我要考察一下,哪个地方好往哪个地方去,然后考察了28个养老机构。”事实上,除了孩子们的坚持,还有另一个让王叔叔不得不妥协的原因。为了方便照顾二老,孩子们请了住家保姆,但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主仆”关系逐渐移位,本该悉心照顾他和老伴的保姆,却经常让二老迁就,这让王叔叔很是无奈。


考察了28家养老机构,申园是最令王叔叔心动的一个。“我来了8次申园,已经非常熟悉了,也做了很多的调查,服务是第一流的,宏伟的建筑,齐全的适老设施,还有医院,养老不能没有医院。”即便如此,王叔叔依然没能下定决心。


就在抉择的关键时刻,相识50年老战友的一通电话,坚定了王叔叔的想法。“我有一个老战友在一起50多年了,他也入住了,他给我打电话,说哪里哪里好,几句话就打动了我的心,比孩子们说1万句、工作人员说1万句都要管用。”





03.

人生“新征程”:

严格自律 握笔挥毫


王叔叔和老伴庞阿姨入住申园


2018年,王叔叔和老伴一起入住申园,还是那个老兵,但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在申园,王叔叔最大的兴趣爱好依然是锻炼身体和练习书法。得益于他军人般的自律和每日雷打不动的锻炼,如今虽已年过九旬,依然能健步如飞,看上去很是年轻,精神头十足。“我骑脚踏车一般骑30多公里没有问题,上个月我还一个人爬佘山写生。”


王叔叔在申园书法创作





说起王叔叔力透纸背的书法爱好,除了儿时受家庭教育熏陶外,也和参与抗美援朝军械管理工作时的一个“小插曲”有关。当时,还不到20岁的王叔叔负责定期填写投入战场的军械使用情况汇表。他觉得用钢笔填写即可。但上级首长审阅后告诉他:存档的报表文件用钢笔写不利于长久保存,必须用毛笔书写!自那以后,“练毛笔比钢笔更使人心志长久”就成了他铭刻于心的信念,一直坚持到今天。


退休后,王叔叔曾经握刀拿枪的手,再次持笔挥毫,还加入了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勤学苦练书法艺术。历时7年的刻苦精进,成为了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理事和研究员。


王叔叔在练习书法


在申园,王叔叔是百余位老兵中最出名的“书法达人”。“我刚来的时候,参加了好几个俱乐部,现在主要是参加篆书学习,爱上了书法,每天不写字难受。《心经》应该写了800来份,一份是264个字,这样算起来,也有几十万字。”值得一提的是,王叔叔曾用整整5年时间抄录《三国志》,共计37万余字;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岁诞辰,王叔叔还历时一个半月伏案疾书,完成了1.5万余字的党史誊抄。他还毫不吝啬的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热爱书法的好友们,“有一次老战友聚会,我带了有四十几幅字,最后都分完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我送的人也很多。”


王叔叔与老伴庞阿姨参加社区活动





6年过去了,在申园,依旧总能看到王叔叔和老伴庞阿姨的身影,或挥毫泼墨、或放声高唱,相伴相守,简直就是“神仙眷侣”的现实图景。





04.

享老新生活:

一根红绳 十分安心


对于王叔叔来说,申园“最最好”的是这里的人。在他眼中,管家、安保、医生、护士像“自家孩子”一样守护在身边,他们年轻有活力、专业有爱心,甚至比亲生儿女还要尽心尽责。


入住申园不久,就发生了一件让王叔叔深感暖心的事。当时他和庞阿姨出园去市里省亲,约定的返园时间是当天的下午四点。由于聊得太尽兴就错过了时间,在返园的过程中,管家连着打了三个电话询问。王叔叔本想表示歉意,管家不仅没有一句埋怨反而只是关心:“没事,知道您和阿姨安全回来就放心了!”就是这简单朴实的一句话让王叔叔和爱人铭记至今。


让王叔叔感念的还有一件小事。王叔叔手机故障,当时因为和管家还不太熟悉,每次都要花200块钱跑到市区南京路附近去维修,来回多次也没彻底修好。万般无奈,王叔叔找到管家寻求帮助,没想到短短半个小时,就被告知已修好。


王叔叔创作的文章《一根红绳》





每天最多有10次左右的拉绳报警,每次都是第一时间快速到达进行救治。“8月份,冒着40度的高温,往拉警报的地方以百米的速度跑去,我就想,如果我孙女也参加这个工作,这么辛苦受不受得了?”“我就专门做了一个月的调查,跟着他们跑了10余次警报,全过程我都非常清楚,我把一个月的情况写了一篇报道,叫《一根红绳》。”这篇文章,但凡出席活动,王叔叔都会拿出来,“因为在我的心里,它的分量很重!”它也成为诠释泰康之家优秀服务的最好注脚。


“申园真的是老年朋友的家园,快乐的家园,是保险箱。”王叔叔感慨说。



王叔叔在申园续写精彩华章


和千千万万个老兵一样,王广立叔叔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换来了和平年代。当年,枪林弹雨,迎来了浴火重生的新中国;如今,精神矍铄,在泰康之家乐享晚年人生。正如他说的,“山河无恙,吾辈自强,在申园,续写人生华章。”



往期精选




大美兰门!3A景区!秋色满园关不住,康养旅居正当时!




为什么“学会老”,能治愈中年人的精神焦虑!

泰康之家吴园
🌈世界500强泰康保险集团在江苏省布局的首家旗舰养老社区,☎️入住咨询、免费参观请拨打服务热线40000-3785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