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之所以如此火爆,在于它简单便捷,好处众多。不仅能助力保持良好身材,还能释放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大有益处。
研究表明,每周坚持跑步三次以上,每次30分钟,能有效缓解70%的焦虑情绪,提升心理韧性。
不过,部分跑步爱好者一心追求速度和距离,却将身体发出的警告抛诸脑后,陷入过度追求成绩的误区。这种罔顾身体健康,只为追求所谓成绩的跑步方式,危险重重,堪称 “自杀式” 跑步。
看着街头巷尾一个个奔跑的身影,不禁让人好奇:在庞大的中国跑者群体中,究竟有多少人正不知不觉踏上这条危险之路呢?
有个跑步APP曾对10万多用户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2%的受访用户“因为运动偶尔受伤”,经常受伤的人占比21%,加起来受伤比例高达73%。而且在这些受伤的人中,44%的人膝盖受过伤。
进一步数据显示,在跑步导致的伤病里,因追求速度而受伤的比例占总受伤人数的60%,因过度增加跑步距离受伤的占30%。这到底是因为盲目追求速度和距离,忽略了身体警示,还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跑步知识,过度训练导致的呢?
恶性竞速,风险重重
恶性竞速,指的是部分跑者全然不顾身体发出的信号,一心突破速度和距离的极限。
他们太过执着于挑战极限,常常对身体在运动时发出的细微信号视而不见。这极易引发身体缺氧,数据显示,在进行恶性竞速时,人体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比正常运动时降低20% - 30%,心肌缺血风险增加30% - 40%,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心血管问题。
这种不健康的运动方式,对提高身体素质毫无益处,反而会损害心脑健康,让人更容易患病。研究发现,长期进行恶性竞速的跑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正常运动者高出45%。为何会出现这种恶性竞速现象呢?主要是跑者高估了自身能力,过度在乎与他人竞争。
他们秉持“越快越好”的观念,却忘了要科学理智地跑步。实际上,过度追求速度和距离,未必能带来成就感,
反而可能留下长期的健康隐患。跑步本是为了让身心更健康,可若不遵循科学的训练和恢复原则,把身体逼到极限,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忽视身体信号,代价沉重
跑步时,很多跑者一心想着速度和距离,对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置若罔闻。比如,感觉累了、肌肉酸痛或者身体不舒服,很多人仍继续跑,觉得这只是暂时的,坚持一下就能突破自我极限。但如此盲目坚持,最终会让身体付出惨痛代价。
国内有一场马拉松比赛,将近20000人参加,结果当天伤病情况严重。据赛事医疗记录,共出现12208例伤病。其中9838人肌肉痉挛,1743人扭伤,194人擦伤,20人晕倒,107人腹痛,306人虚脱 。赛事出动了23次救护车,17人被送去医院救治,5人是危重症,3人住进了icu,2人住进心内科。
人体的肌肉和关节若过度使用,极易劳损,甚至骨折。相关数据表明,过度使用肌肉和关节,会使肌肉拉伤的概率增加50%,关节骨折风险提高35%。
这些伤病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康复起来也需花费大量时间,严重者甚至可能再也无法正常运动。这种因忽视身体警告造成的劳损,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等伤病严重了才察觉,往往为时已晚。
此外,高强度运动还会扰乱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疲劳恢复机制。研究表明,高强度运动后,人体免疫系统的恢复时间延长3 - 5天,疲劳恢复时间增加40% - 60%,身体无法及时自我修复。如此一来,跑者会频繁感到疲惫,免疫力下降,极易感冒或生病。
这些并非偶然现象,都是长期不健康的运动习惯所致。忽视身体信号,实则是在提前消耗自身健康,只为获取一时的成就感,实在得不偿失。
酒后跑步,隐患无穷
有些跑者酒后仍坚持高强度跑步,却不知这么做会极大加重身体负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反应变慢,判断力下降。研究发现,饮酒后人体的反应速度会降低25% - 35%,这使得跑步时意外受伤的风险大幅增加。酒精对心脏和肝脏的伤害不容小觑。
饮酒后,心脏需更努力工作来维持血液循环,此时心率失常的概率比正常情况高出40% - 50%,甚至可能引发心脏病。
同时,酒精还会影响肝脏功能,身体运动时无法高效代谢能量,跑完后会感到格外疲劳。这种疲劳不仅会延缓身体恢复,还可能对肌肉和关节造成长远的损伤。更严重的是,酒后跑步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数据显示,酒后跑步时中风或心肌梗塞的风险比正常状态增加60% - 80%。
所以,饮酒后切不可进行高强度运动,务必等身体将酒精代谢完毕。
生病时跑步,危险至极
有些跑者生病时仍坚持高强度锻炼,这无异于拿生命开玩笑。人生病时,免疫系统已全力对抗疾病。此时若进行高强度跑步,身体的防御能力会被进一步削弱。
研究表明,生病时进行高强度跑步,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会降低30% - 40%,病情加重的概率高达70%,还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健康问题。
例如,感冒或被其他病菌感染时,身体的能量都用于和病毒、细菌作战。此时剧烈运动,身体对抗疾病的精力会被分散,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病情必然加重。尤其是发烧时,体温升高已让身体承受巨大压力。
若再跑步消耗体能,脱水风险增加40% - 50%,头晕、晕倒的概率也会大幅上升。
很多跑者认为坚持锻炼能“出汗排毒”,但生病时,身体的代谢和排毒功能不如平时,强行出汗不仅无法加快康复,还可能使病程延长2 - 3天。若想在感冒或生病时尽快康复,最好的办法是谨遵医嘱,好好休息,多补充水分和营养,待身体彻底康复后,再继续锻炼。
科学锻炼,享受跑步
很多人跑步时只关注数据,看自己是否跑得更快、更远,却忽视了身体的感受。这样极易导致过度训练,受伤风险随之大幅增加。
据统计,过度训练的跑者受伤概率比科学训练的跑者高出70%。因此,科学锻炼需依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跑步计划。
运动后,身体需要时间恢复,修复受损的肌肉,增强耐力和力量。若忽视这一点,身体将持续受损。
跑者每周至少应休息一天,饮食上多摄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帮助身体恢复。研究表明,合理摄入营养,能使身体恢复速度提升30% - 40%。
跑步本是提升体质、增进健康的绝佳方式,可若过度追求极限,就可能给健康埋下隐患。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科学锻炼和健康理念,远离“自杀式”跑步,如此才能真正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大家是否有过“自杀式”跑步的经历呢?欢迎留言分享!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跑者老王。科学锻炼,健康快乐。微信公众号:老王谈跑步。
你的「赞」+「在看」,老王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