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向我倒苦水:
“老王,我都跑了一年了,每次跑还是累得够呛,到底咋回事?”
“为啥我跑了这么久,一点效果都看不到?”
“我天天跑步,咋就是瘦不下来呢?”
其实,不管做什么事,好习惯都是成功的关键,跑步也不例外。一个坏习惯,就可能让你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常见的错误跑法,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每次只跑10分钟
运动讲究强度和时长,要是达不到一定标准,效果肯定不尽人意。很多人每次跑步,就绕着操场跑个两三圈,前后也就十分钟左右。这种运动量,就算天天坚持,减肥效果也微乎其微。
从减肥的角度来说,科学研究表明,单次跑步至少30分钟,才能更有效地刺激身体进入脂肪代谢的高效状态。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曾做过一项实验,将两组体重相近、生活习惯相似的人群分为A、B两组,A组每天跑步10分钟,B组每天跑步30分钟,坚持三个月后,A组平均体重下降了1 - 2公斤,而B组平均体重下降了4 - 6公斤。这充分说明,足够的跑步时长对于减肥至关重要。
对于提升体能和耐力,跑足30分钟同样效果显著。跑步30分钟,既能让身体得到充分锻炼,又不会让人过于疲惫,运动量恰到好处。
而且,从长远来看,长期坚持30分钟的跑步训练,能使最大摄氧量提升10% - 15%,让你的耐力水平大幅提高。
跑完喝饮料
跑完步,大汗淋漓,这时来一瓶冰镇饮料,简直爽翻了。可你知道吗,这一瓶饮料下肚,你刚才的跑步可能就白跑了。
一般来说,一罐500毫升的含糖饮料,热量大约在200 - 300大卡。而我们普通人跑步半小时,消耗的热量差不多也是200 - 300大卡。也就是说,你辛苦跑半小时减掉的热量,一瓶饮料就给补回来了。
还有些人喜欢边跑步边喝运动饮料,觉得能提升运动表现。但运动饮料里含有大量葡萄糖,热量比普通饮料还高。
其实,如果你只是慢跑三五公里,根本没必要喝运动饮料。据专业运动机构建议,通常10公里以内的跑步,只要在跑步前后适量补充白开水,就能满足身体的水分需求。
只有当跑步距离超过10公里,或者进行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时,才需要考虑补充运动饮料。
不做热身,上来就跑
有些跑者,什么准备都不做,抬腿就跑,结果不是跑着跑着岔气了,就是不小心受伤了。回想一下学生时代,体育老师让我们做的那些热身动作,可都是有道理的。
人体的肌肉就像橡皮筋,在低温状态下,弹性和伸展性较差,容易断裂;而在适当的温度下,肌肉会变得柔软且富有弹性。
通过热身,能让肌肉温度升高,增加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从而降低受伤的风险。有数据显示,跑前进行5 - 10分钟热身的跑者,受伤概率比不热身的跑者降低了约40% - 50%。
简单的热身动作,如快走、动态拉伸等,能有效预防跑步中的岔气、肌肉拉伤等问题,让你跑得更安全、更舒适。
跑完暴饮暴食
不少跑者跑完10公里后,觉得自己消耗了大量体力,身体被掏空,于是开始大吃大喝。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跑步结束后的短时间内,身体的消化功能还比较弱,此时猛然大量进食,很容易引发消化不良、腹泻、胃疼等不适症状。
高强度训练后,身体需要补充营养来恢复体力,但要讲究方法。应以优质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主,比如鸡胸肉、鱼虾、全麦面包等,避免油腻食物。
最好采取少量多次的进食方式,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研究发现,遵循科学饮食方式的跑者,在后续训练中的疲劳感比暴饮暴食的跑者降低了30% - 40%,身体恢复速度也更快。
盲目追求跑得快、跑得多
很多刚开始跑步的人,总觉得只有跑得快、跑得远,才算是真正的跑步。于是拼命训练,甚至连休息时间都不留给自己。但这种做法只会增加受伤的风险。
对于初跑者来说,身体还没有适应跑步的节奏和强度,需要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跑步能力。
有研究表明,初跑者每周跑步里程的增加幅度不应超过10%,否则受伤的可能性会大幅上升。
初跑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而不是盲目跟风,照搬大神的训练计划。否则,很容易越跑越累,甚至受伤。
跑步半小时,自拍20分钟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把跑步当成一场秀,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拍照上,而不是专注于跑步本身,怎么可能取得好的跑步效果呢?
跑步是一项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的运动,只有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跑步,才能收获健康和快乐。
跑步看似简单,只要会走路就能跑,但要想跑得有成效,和做其他事情一样,离不开良好的习惯。
就像村上春树说的:“孤独的运动,要靠天性的契合,内心的热爱,严格的纪律性,才可以坚持到最终。”
养成良好的跑步习惯,才能让我们跑得更有效率,收获更多的健康和快乐。
你还知道哪些坏习惯会影响跑步效果呢?欢迎留言讨论,咱们一起把跑步这件事做得更好!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跑者老王。科学锻炼,健康快乐。微信公众号:老王谈跑步。
你的「赞」+「在看」,老王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