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曲泊帕、芦曲泊帕、阿伐曲泊帕......,这么多“泊帕”的区别,一文带你厘清!

文摘   2025-02-04 11:43   山东  

在血液病的治疗领域,尤其是针对血小板减少症,一类被称为“泊帕”的药物逐渐走入公众视野。这些药物,包括艾曲泊帕、芦曲泊帕、阿伐曲泊帕等,虽然名字相似,但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泊帕”类药物的区别,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使用它们。

一、艾曲泊帕

艾曲泊帕(Eltrombopag)是一种口服的、非肽类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它通过激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促进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加血小板的生成。艾曲泊帕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因化疗等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艾曲泊帕的用量通常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血小板计数来确定,一般建议空腹服用,避免与多价阳离子(如钙、铁、铝、镁等)的药物或食物同时摄入,以免影响其吸收。此外,艾曲泊帕在储存时也需要注意,一般需要在2℃-8℃的冰箱中保存。

二、芦曲泊帕

芦曲泊帕(Lusutrombopag)是另一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也属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它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特别是在患者计划接受手术时,以减少血小板输注的需求。

芦曲泊帕的推荐剂量是每日一次口服3毫克,连续服用7天。与艾曲泊帕不同,芦曲泊帕的服用时间相对固定,且可以与食物同服或不同服。芦曲泊帕在临床上已被证实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减少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事件。

三、阿伐曲泊帕

阿伐曲泊帕(Avatrombopag)同样是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一种,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肝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还可以用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成人患者的治疗,特别是那些对先前治疗反应不足的患者。

阿伐曲泊帕的服用剂量通常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来确定,一般建议与食物同服以增加药效的稳定性。每天口服一次,连续服用5天。与艾曲泊帕和芦曲泊帕相比,阿伐曲泊帕在结构上更为独特,它不含金属螯合基团和肝毒性基团,因此在保证药效的同时,也兼顾了安全性。

四、药物间的区别与选择

虽然艾曲泊帕、芦曲泊帕和阿伐曲泊帕都属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但它们在临床应用、服用剂量、药物价格、不良反应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 临床应用
艾曲泊帕适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芦曲泊帕主要用于慢性肝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阿伐曲泊帕则两者皆可治疗,且可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 服用剂量
三种药物的服用剂量均有所不同,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 药物价格
由于生产厂家、研发成本等因素的不同,这些药物的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 不良反应
虽然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疲劳、恶心等症状。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如果您或亲人正在饱受疾病折磨,控制不住病情、放化疗不耐受、副作用大、解读病理报告、提供治疗建议、新药新技术等问题都可咨询。可以长按二维码免费咨询,我会在第一时间给你解答,不收费!

目前4000+人已咨询!

       

       

“阅读原文”可免费咨询,获得专业的解答!

付雪欢课堂
擅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MDS、白血病、红斑狼疮等血液疾病。专注血液病诊疗,为大家科普血液病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