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1.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修正版:1-1 六经,六气,条辩一
文摘
2025-01-14 07:28
山东
为防失联,请亲们关注备用号:大医济世倪海厦。
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伤寒论》系列课程,希望大家能够将倪师的正统中医传承下去,坚持学习,每天都有所收获。
第一集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介绍这伤寒论,伤寒论呢,在过去大家都耳熟能详,都听过,都知道我们张仲景写的伤寒论。
那在开课之前呢,我先跟大家一个基本的一个概念:这个伤寒呢?是来自《难经·第五十八难》,它《难经·五十八难》的时候说,伤寒有五个病,叫伤寒,伤寒有五:第一个是中风。
这个中风,你不要跟,你不要把它想成那现在个医院里面的中风,那个是stroke,不一样不是那个中风,就是伤于风伤风,那个因为风得到的,;还有呢就是伤寒,,再来呢是温病,再来呢?这个热,再来是湿热。
那不管是那哪一种,都来自伤寒,都是来自伤寒。而是……冬天呢?在中医的观念里面,在《黄帝内经》里面就讲到了,冬天是主收藏,收藏,外面是很冷的,很寒冷寒的,因你为,冬天的性本身呢是主收藏,气候都是冷的,这叫做正气。
那你说:“老师,为什么要叫做正气?”就是一般的,因为节气是这样子,这是标标准准的正气,因为我们在伤寒论里面会碰到时疫,比如说你现在看到的SARS或者是温疫,就是时疫的问题,这里我会把它分开来,伤寒论里面统统有,张仲景都就留有这个方子,下来,只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用,那像SARS我们可以怎么会开大青龙,我们会介绍,都会慢慢介绍给大家看。
你如果是正气,冬天本来就是冷的,那你在冷的这种状况状态之下,你就得到了寒证,那是因为你得了得到正气的病,这是一般的病,你如果是得的到非正气,冬天呢?,本来应该很冷啊,结果呢你是很温热的,结果不断气候
……节气跟,气候跟节气不和,冬行春令,这个时候呢,你发现到男女老少,不管他是大小是谁,哎,得到的症都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疫病,比如说SARS,流行之症性,这种就是疫病了,有有传染性。
那经方里面,就开始实证区分了。那张仲景呢?就是看《黄帝内经》它的热论,我记得是第31篇,31篇热论,张仲景为什么把它从黄帝内经的第31篇这个热论呢把它归纳起来以后,把它分成六经辩证?
所谓六经辩证就是当你把它归纳成六经,比如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劂厥阴,归经了以后呢,每一个经发生的病变,你可以有依寻依循,一个病变,一个症状,一个处方,你有所依循依寻,所以要六经辩证的话,这样子,有这个条理的写下来的话,学中医就很好学。
经方并不是张仲景研究出来的,经方是从上面到……上追,一直追追追到黄帝、岐伯,一直到伊尹的时候都有,都是在用经方,那张仲景呢就是经方的传承的人,他把经方统统收纳起来,上古,古代的圣贤用的绝对处方,所谓经方就是绝对处方,你们不要去改它啦了,依样画葫芦去就解决了,叫经典之方。
那张仲景呢?把它不断收纳起来,同时把它按经的,六经的,这个方式,把它一条一条,这个每一个经发生的不同的病变,那用什么处方,张仲景把它配,配置的非常好,所以我们讲,介绍伤寒论的时候,就是讲如何去配置它,配置它,所以当你们熟练了以后,你只要听,一听到这个那个症状,你已经处方已经开完了,你只要训练成这种,这种,这种,到这,熟练到这种程度才行,所以每一个方子,我都会跟诸位介绍的的很详细,包含什么时候使用。
所以说,当你在进入伤寒的时候,我会分两种,一种是正气,就是按照节气,春夏秋冬得到的病,我们有开处方,有的是时疫,疫病,我们开的处方,这两个不太一样,不太一样。
那张仲景是集大成的人,所以说,我们一直历代都一直以张仲景这个为这个医圣,医圣。那经方家呢,我在网络上写的那些提,推推荐的书,那是你们比较好容易找到的,那这个等到大家学完以后我再推荐很好的书给你们,那这个时候书就不好找了,就要你们花一点心思去找了。
我都有了,因为我知道,我就把它收起来了,那你们可能比较难找,那现在我不能,我不能在网络上写我们在这里先申明,不能网络上写,因为一一写上去,你们从此找不到书了,从此就没有书了。对,一定找不到的。
所以,人家我经常会,物以稀为贵,会抓在到手上,而且那都是古书,古书这个都没有版本的,那变成说要我从这个,从我这边拷贝出去了,没有办法了,没有原版。所以诸位,研究过内经以后,就读过热论,我们就知道我们介绍的那个。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今天开始呢,我们伤寒论第一篇,太阳篇呢,我们就分了,大概占了
60%以上,整个伤寒论就占了60%以上,在介绍之前呢,我要给诸位一个观念,有了这个观念你再去看伤寒论的话就简单了。
(画图)你们这个图看了的时候记不记得那个我们那个六壬论?六壬论法里面,也可以看到这个图,这个是十二个时辰,我们所谓五运六气,十二个时辰里面,我们分六个气,分六个气。
第一个气呢,我们叫厥阴,厥阴气,厥阴气呢讲的是亥时跟巳时,这两个是是相对的,厥阴呢,你也可以,我们如果一天分阴阳,大家看那个阴阳的太极图,是一个圆的,不是一条线,就是瞬间黑天黑,瞬间白天,没有这种事,慢慢慢慢天黑,慢慢慢慢白天,这就是说阴和阳是慢慢慢慢在转换的。
那厥阴的意思就是阴的刚开始的时候,它要准备结束了,初进的时候,开始往下坡走的时候,在这边,到子时的时候,我们称为少阴,子时、午时的时候是少阴的时间,到丑未的时候呢,是太阴,如果走到寅和申的时候,这个呢,我们叫少阳,阳开始起来了一点。
再来呢,卯时呢,卯酉呢我们称之为阳明,到了辰和戌
的时候,这个我们叫做叫做太阳,这个是一天的六气,它的循环,六气,那为什么定义叫做做
“气”?这个是还要最难解释的地方,中医的被人家诟病的就是这种名词很多,让,让,人家不太了解,不太了解状态之下,就说中医比较玄啦,这个这个这都是玄玄的,这个没有意思,其实不对,你如果真的了解的话,还找不到别的字好形容它,,用“气”比较好形容它。
所谓六气,气就是不断的动,因为讲的到“气”,就是会流动,它不断的流动,如果说你是顺时针的时候,顺着走的时候,是正,正气,正气就是说你是无病的状态,没有病的状态,你是常人,当医生最基本的要知道,什么叫做叫做健康。
你健康不知道,那你如何知道这个病人病被你治好了?对不对?你如何确定他病被你治好?所以中医和西医不太一样,西医马路上我是肝病专家,我是肾脏病专家,对不对?中医不是,我是健康专家,对啊,中医就是我是们挂有招牌就是健康专家啊。
这所以你肝病如果是找西医的肝病专家看的,结果就西医的肝病专家跟病人两个一起死在肝病,对不对?因为他们都是病的专家,而不是健康的专家。
所以你要学中医一定要知道,整本,整个伤寒经论金匮就是在讲,你看他的病证很多,实际上他的正确性重心在哪里?重心正确性在于健康的标准,健康的标准,所以说如果你这股六气如果是这样子走,是常态,正常的,那如果是反呢?你如果说病去的时候,它反着走,就是病态了,生病了。
所以说比如说病在太阳,太阳的时候,你没有治好,没有找到经方治好,它它进入阳明,或者少阳或者,那至于这个进入了中间的变化怎么样,我们介绍少阳篇、跟阳明篇的时候我会在再跟诸位详细的讲。
基本上,你在开始,开宗明义的时候,脑袋里面先有这个概念,当你存有这个概念的时候,你脑筋就很清楚啊了,这那个厥阳阴证啊,什么样子,你不会疑惑掉,然后你也可以之后会知道,病的在全愈痊愈的时候,它的症状怎么走,怎么走很清楚,其实所以它就是一个图嘛麻,这个就是什么?六气!六气。
大家看这个,伤寒论呢就是条辨,所以我们无法无可避免的的就是一定要把条辨列出来给大家看,那伤寒论这个条辨呢,它是言简刚中,在中国的相书上面上讲,言简刚中的都是君子,人才,讲话简单扼要,有的人讲话很复杂。
因为如此讲了半天,讲了听了十分钟,讲了而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我就跟他说:“你告诉我你要什么就好了”,不要那么复杂,对不对对嘛?那张仲景就是个非常言简刚中正的人,那也因为他的言简刚中正,当然是很好啦,可是呢,误,误了很多人,大家都看,看都看不懂啊?结果问题就来了。
所以说,真的要了解伤寒金匮呢,要把整套看完以后,把它稍微整理一下,就,你的那个次序,系统就出来了,否则的话,光是这样,你看不懂的啊,你记,把它背下来你还是不会用,那我呢,我的工作就是我帮诸位整理过,整理过以后呢?让然后你看的就会比较清楚了。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第一个呢,我们为什么要讲太阳病?从,为什么张仲景从太阳篇开始?太阳呢?在表,诸位在练针灸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我们的膀胱经是太阳经,对不对?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对不对?
都在肩背后方,肩背后方这里地方,那太阳经是?很经,那如果,很多人在过去的经方家呢,有的人说:太阳就是太阳,我们不要把它跟针灸的经络混在一起,其实也无可厚非,你混在一起不混在一起,这倒无所谓,因为我们针灸我们看到经络,我们看到就按照经络来治病。
那如果真的是指太阳而是指全身,我也同意,但是,比如说有时候张仲景有些条辨呢又讲到完全是讲在太阳经上面。
那初起的时候是在太阳,也就是在表,中医呢?有我们的所谓的八纲辩证,我们有阴阳、表里、虚实跟寒热,病如果是外来的,外来的,外来的话,刚开始,初,初起的时候,初犯,你一刚开始犯的时候,病在表,病在外面嘛,表就是在外面,病在表。
那张仲景呢把这个表就叫做叫做太阳,就叫做叫做太阳。那太阳之为病呢,他它的症状是什么?——脉是浮的,头项强痛,恶寒。
在历代的,历代的医家,你看太阳的时候,他们下的定义,太阳呢为寒水,这是常态,什么叫做叫做寒水,我们人身上有很多水,所以你摸到他的身上的时候,摸上去皮肤是冰的,皮肤是冰的,正常,常人,常人啊,正常人,正常人你摸到的时候身体身上是冰的,手脚是温热的,你摸他身上是很燥热的,待会我会告诉你他是什么病,待会张仲景会讲到。
所以正常人呢?皮肤表面上是冰的,叫太阳寒水,这个寒水呢?为什么要,我们为什么要有寒水?就是保持我们身体跟外界的一个隔阂,有这个寒水保护到我们不会丧失体温,我们也可以不用可以不像我们学校那个电校,需要自己……叫充电,对不对?
我们吃饭就可以叫充电,那不会受到外界的体温的,外界温度的影响,比如你现在到了非洲去,外面很热,还有到了那个北方去,很冷,我们有这个太阳寒水在保护到这边,所以我们要,这个水是寒冷的,而这个水不是停在那里不
动的,是不断的更换,一直在换一直在换,这个水就水的循环,一直在换。
那水在换的时候,你才会有,比如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喝进去的水,一直在不断的更新,不断的代谢,所以我们人是不断的更新不断的代谢的状态之下,所以人是一个动物嘛,他是全身在动而不是说不动,那是……
那当病在表的时候,大家看,这个脉浮,整个经方里面,张仲景用经方,伤寒金匮呢,它有四种脉,是为主要的脉,第一个就是浮,那有浮呢它就有沉嘛,那,有迟有数,也有以后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条辨,它会告诉你脉迟,脉沉、脉什么东西,那还有很多其它的脉,脉弦呐,先不要去管它。
张仲景主要的代表的四个脉,就在这浮、沉、迟、数,那浮呢跟数,这两个脉呢是阳,沉迟呢是阴,是阴脉,这是一开始的一个,你的一个基本的概念。
那浮脉的定义是什么?我在介绍针灸的时候都有介绍过,你手轻轻的摸到皮肤上,就摸到脉,那就叫做浮脉,所以说你这样子轻轻,那个女孩子其实女孩子跟男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女孩子会比较粗鲁,你看那她东西打坏掉,东西打坏掉都是女的,所以我就很怕她们,女的踩到电线。
你按脉要斯文一点,轻轻的摸到皮肤上面,就可以摸到脉,就是叫做叫做浮脉,不要压它,指头跟它根本就完全是刚碰到的,就叫做浮脉,当然说,当然了咯,我们的脉诊,用脉来看病是下功工,我们有望闻问切,切是下工。
但是我们这里张仲景提到脉,我们一定要有脉,因为你会四种诊断的时候,往往有时候的时候,往往是有时候状况很多,有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望诊,必须要摸脉或者是怎么样,状况会很多所以说四种都要会比较好一点。
那如果说是你重按到骨边就沉啊啊,所以这两个脉是以部位,位置来说,来形容他的位置,那迟和数就以他它的速度来决定,来决定它的迟还是数,那有的脉跳的很慢,你不要管说什么一息几下,先不要管。
他啊脉按上去下去,老师他的脉怎么老是就跳那么慢?我的脉跳的比较比他快,他的脉跳的很慢,或者他的脉跳的很快,一个迟一个数,以这四个作,这个是速度,这是位置,来至作阴阳脉的一个基本,基本上的一个概念。
当你有这个概念的时候,初病的时候,一个人刚开始得到病,太阳证的时候,得到病,如果你的脉出现浮后面跟到是大,跟到是动,跟到是滑脉,跟到是数脉,这些呢都是属于阳脉,但是以你以一个“浮”为做做一个标准,基准,以一个浮做基准。
那如果说,原来的脉,刚开始生到病的脉呢,是这个脉,结果呢后来呢,这个脉改变了,逐渐改变成为涩脉,按去脉会比较涩,比较微,比较涩比较微呢比较弱,脉没有力量,比较弱,同时呢,比较弦。
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本来是阳脉,比较大,那么呢慢慢呢,变成阴脉,变成阴脉,阳本来很好啊,因为是有病,刚开始的病,这个脉慢慢慢慢变成阴脉的时候,代表病在进,病在进,所谓病在,进就是病在变坏,是越来越坏,越来越严重,这是一个概念。
还有呢,如果你反过来,病人刚开始在病的时候,一开始病的时候,他的脉呢是沉脉,沉脉,跟到呢是很涩,很微,微小的脉,很弱的脉,很弦的脉,这些以后大家在念金匮、伤寒都会读到。
那你以沉为主,刚开始你看一看这个病人一得到病的时候就是这个脉,然后呢,脉改变了,逐渐改变呢,变成浮、大、滑、数,脉动的很强,这几种脉,由阴脉变成阳脉,这是病退,病在退去,退去,这是我们从脉上面可以知道,那这种事,是一个所谓的定性呢,定的脉,就是说一般的常态哦。
所以诸位,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你如果一刚开始摸到的是浮脉,吃了你的药以后呢,结果呢越来越涩,微弱,越来越弦,对不对?那个吃坏了,结果病越来越深。
那如果说,老师:那即然这样子的话,那,怎么,这个你刚才讲的四个脉,浮,对不对?抱歉,浮沉,还有一个那个迟,数,正常的人呢,不浮不沉,不迟不数,就是常脉,这样子想,这个是我把脉简单整理一下给大家。
正常的人呢?不管是春夏秋冬,你摸他,号脉的时候,轻轻,我们把摸脉一定是先轻轻摸皮肤,一摸,摸不到脉,就不是浮脉,那按,稍微按下去可以摸到脉了,他不是浮脉,又不沉,沉就是按到骨边才摸得到脉,脉是就在中间,也不迟也不数,这是正常人。
诸位不要去,这个,先去看,不要先去看我们那个《难经》里面说,啊这个这个是我们这个,那个寸关尺啊,这个什么样,那个那个,这个什么心啊小肠啊,先不要去管它,张仲景没有再那么,那么分那么,分哪么细。
张仲景说:不需要啦,病都解决了还分那么细,对不对?用那摸摸浮沉就够了,就处方就开完了,因为我们还有望闻问嘛,尤其张仲景很会望诊,对不对?很会望诊,所以他不会去强调那么多。
那现在外面很多,诸位可能可以听到,很多有些地方那个哪个中医,啊,一出来的时候一摸脉,什么都不要,病人都是不要讲话,一摸脉,什么都统统都讲的一清二楚,这种是下工,就一开处方的时候,一开出来70----80味七八十味药,一个病70----80个人七八十味药,结果一个病都治吃不好。
张仲景不赞成这样子,说那不是中医,那是巧匠,就是玩一些技巧,巧匠,不是真正的中医的精神,我们看得看到再重的病也不会去那种,这种,这种不需要。这是我给诸位,一个基本的一个概念。
那基本上对于这种脉的一个诊断,张仲景认为说,简单的讲就是,我们把它归纳简单一点的话,张仲景呢认为阳有病,不可以看到阴脉,有病呢,任何的病,有病呢一定要看到阳脉,当见阳脉。
那过去我临床的时候就很明显,病人来的时候,比如说心脏病,这个心脏病跟感冒是最明显,因为一处方一下去就知道了,那个原来那个脉比如说病人原来是很浮很大,很数,或者是有结代,常常跳一下停一下,处方吃下去,才一个礼拜而来,一摸,还没有问他,一摸脉,脉就已经
改变掉了,这就是经方才有办法,经方才有,才有立竿可以看到见影,可以看到这个见影这个结果,当然你要配合一些针灸呢,那效果更快。
感冒那真的是早上吃中午就好了,快到这种程度。
那有些,碰到有些人,有的人要隔日,为什么?因为他感冒的时候可能还有一些情志上面,在吃你的,一边喝你的那个桂枝汤,一边在跟她先生吵架,对不对?然后或者是一边喝桂枝汤一边担心他儿子,所以病没有完全好,还要隔天。
那怎么知道他完全好?后面张仲景就写的很详细,所以很多人说看伤寒论不好看懂,其实伤寒论很明白呀,张仲景写的很清楚啦,我看得是出很清楚啊,待会我们慢慢介绍过去大家就知道了,所以说当你有这个脉的一个基本的概念,我们慢慢会在再重复跟各位讲,跟诸位在再讲,这样子你就不会弄错了。
当你看到脉浮的时候,这个浮是在表,所以太阳病呢一定是初病,刚开始得到的病,所以脉是浮到的。
那头项强痛,恶寒,哦因为,得到这个太阳病的时候,一定在后项,后脑这边会得到,所以诸位在学针灸的时候,就知道了我们脑袋后面的呢,风府,风池,风门,哦老师这些穴道你看这样穴道都是用“风”字来命名,代表说脖子这个地方是最冷的地方啦,风最容易进来这个地方。
所以天气再冷的时候,诸位脖子缩一下,你如果衣服穿的得不够,天气冷没有关系,稍微缩一下脖子呢,就比较不冷。那你如果说,我不相信,老师,我就脖子后面最这么冷,冷气一直从后面吹,那一定一定感冒,一定重感冒,因为伤于寒就是从后面来嘛。
那,那有的人呢,大家不知道这个,这个伤寒因为张仲景当年也没有,也没有想到后来有冷气嘛,是不是?有冷气,所以你要依此类推,那天气很热啊,那我们在外面的时候,全身大汗,对不对,或者回来时候去夜市逛完,吃了鱼吃了什么生煎包啊,吃了烤香肠,是不是身体很热?回来脸就对着冷气吹。
当年张仲景就也想不到还有冷气,像现在都夏天嘛,对不对?寒热之间变化那么快,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脸是歪的,那脸部中风了以后呢,老师跑来说我怎么脸部中风了?没有想到他昨天晚上才有流大汗的时候吹到风,寒则着缩,吹,拉到一边,那张仲景就算没有想到,但是他有方子在那边,这方子已经好了,因为里面理论是一样。
所以说,张仲景,你们,我们现在去看汉朝的处方,汉朝的当时的情形,实际上你如果把它通通处方了解了以后,即使变到现在这个环境呢,处方还是照样适用,还是照样适用。
所以我常常还是开经方来治疗,那个面部中风很快呀,然后告诉他怎么来的,因为张仲景不会这样写呀,他怎么,谁知道后面会发明冷气啊,对不对?但是你的环境是一样,他的理论是一样的,所以你环境再怎么改变,理论还是一样的,那所以我们在念经方的时候,就是一个是这种这个观念,所以时代不一样,朝代不一样,但是处方还是通用。
第二个呢,剂量的问题,待会我会,我们介绍到处方的时候,我再给诸位讲剂量的问题。那会恶寒呢,恶寒的原因呢?我们人身上的常态,正常人呢,肺主皮毛,所以皮肤毛孔呢,就是肺脏在管,我们那个太阳经实际上心肺之表,为太阳。
心脏和肺脏这都是《黄帝内经》的,心脏你不断的搏动,产生的热,搏动不断的,像,不断的,你一个手你不断的这样握拳,不断的就这样子动,产生很多的热,那这个热呢,是要靠肺,肺是寒嘛,肺法好象天,是寒,那这个寒跟这个热两个对在一起,才能保持温度。
就好像汽车引擎,一个要定有很好的水箱大小,你引擎太大水箱太小也不行,水箱太大引擎太小也不行,所以人跟肺脏跟心脏是配好
的,配对配好的,所以保持一个恒温在这边。
那你如果说受到表,受到风寒了以后,一受到风寒了以后,这寒水停在那边,不动,会造成头项强痛,那新的水不断的供应上去,旧的水又不能跑掉,旧的水停在那边,新的水不断的供应上去,这边产生的压力,那这当然痛是来自压力,而并不是说发炎了,痛来来自压力,因为新水没有办法取代旧的水,然后同时呢?水不断的累积在里面,就会产生恶寒的现象,怕冷的现象,那所以张仲景呢就把这几个主要的主力的症状,诸位记得: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这种都是属于太阳症的。
记得将公众号
设为星标
或
经常点“赞”“在看”
哦,否则慢慢的就会收不到倪海厦老师的精彩视频了。
↓↓↓
大医精诚倪海厦
若失联请关注大医济世倪海厦,本号源自倪海厦老师汉唐中医,经方中医。让大家认识真正的中医,识别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为真正的中医正名!
最新文章
倪海厦:什么情况需要吃金匮肾气丸?
10.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修正版:2-2 条辩三十八至四十二,麻黄汤等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肺癌,胸痛澈背,背痛澈心5.06复诊
倪海厦:我们调和这五种味道,身体就不会有病变
9.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版:2-1 条辩三十五至三十七,葛根汤等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肺癌,胸痛澈背,背痛澈心5.05复诊
倪海厦:阳气是什么?阳不足会身体会有什么问题?
倪海厦:便秘一定要重视,一味药轻松解决
倪海厦:绝对不能让身体里面累积任何东西,否则会产生很多疾病
倪海厦:冬伤于寒,春必瘟病,瘟病本身不存在,一定要冬天伤到寒才会存在瘟病
倪海厦:逢年过节酒局应酬少不了,解酒妙方,喝酒像喝水一样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年?
倪海厦:这样泡茶喝,气会很足,说话的声音也会变大
倪海厦:小孩子常吃点这个,体力会很强,脑筋会非常灵活聪明
倪海厦:久咳不愈,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倪海厦:每天最养生的两个小时你在干嘛?难怪一身病!
倪海厦:这个方子,经常喝不易生大病
只要其证系阴虚,水热互结,无论何种肾脏疾病皆可用此名方!
8.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修正版:1-8 条辩三十三至三十五,芍药甘草汤等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肺癌,胸痛澈背,背痛澈心5.02复诊
新冠爆发5周年总结,祸国殃民的专家名利双收
7.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修正版:1-7 条辩三十一,三十二,甘草干姜汤等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肺癌,胸痛澈背,背痛澈心4.30复诊
补虚强壮的第一名方,弱不禁风,也给你补起来!
6.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修正版:1-6 条辩二十七至三十,白虎人参汤等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肺癌,胸痛澈背,背痛澈心4.28复诊
张锡纯的治虚劳方,养肾阴、清虚热、固精气、通血脉的奇效良方,鲜有人知
5.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修正版:1-5 条辩十八至二十六,桂枝加附子汤等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肺癌,胸痛澈背,背痛澈心
倪海厦:经常吃这种主食,气力足了、体重轻了、脂肪肝都变好了!
倪师最新正版教材,正版笔记,授权发售
倪海厦:脾虚比肾虚更可怕,教你三招解决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血压高5.14复诊
倪海厦:每天最养生的两个小时你在干嘛?难怪有人一身病
4.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修正版:1-4 伤寒论中一两是现在的多少克?
一个大名鼎鼎的方子,不仅强力败毒,还消肿,祛湿,祛痰
3.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修正版:1-3 条辩八至十五,太阳病,桂枝汤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血压高5.07复诊
早上逍遥丸疏肝,晚上归脾丸健脾,老祖宗的智慧,实在佩服
2.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修正版:1-2 条辩二至七,中风,伤寒,温病,风温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血压高
1.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修正版:1-1 六经,六气,条辩一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血小板减少、紫瘢症5.19复诊
这波流感来得猛,99%是甲流,说一个中成药,专门应对流行感冒
伤寒论序言:伤寒论经方六经辨证才是正统中医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血小板减少、紫瘢症
倪海厦:把这个治好了,其他病根源就去掉了
倪师最新正版教材,正版笔记,授权发售
倪海厦:健康的女人,这里应该是热的!寒在里面的时候,会造成肌瘤、肿硬块
真正的衰老从肾虚开始,一个中成药,把精血全都补到根上!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