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修正版:1-6 条辩二十七至三十,白虎人参汤等

文摘   2025-01-21 07:28   山东  
为防失联,请亲们关注备用号:大医济世倪海厦。

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伤寒论》系列课程,希望大家能够将倪师的正统中医传承下去,坚持学习,每天都有所收获。
上一篇:5.倪海厦老师《人纪-伤寒论》高清字幕修正版:1-5 条辩十八至二十六,桂枝加附子汤等
第六集
桂枝一半,麻黄用一半,麻黄汤用一半,两个处方混在一起,这里还有个重点呢,这个哦这个,“身必痒”,为什么?因为它“不得小汗出”,我们拿根管子给诸位做个例子如果说我今天把这个吸管放到水里面去,我手指头呢按到这个吸管的头,拿起来,水是不在里面?好,那如果一放开,那个水要出来的话,啊一放开水就往下出来啦。啊,因为这个物理的原则是这样子。
中药为什么要发表?你发表,一发表的时候,毛孔一开开,小便就排出来了。所以我们很多的利尿剂,不管病人是水肿,排不出来的时候,我们用发汗的方法。
你要去发汗,一定药性很热才会发汗吧?药如果不热,药如果不热,你汗怎么会出得来?那我们药有层次上的热,比如说,我们用的最热的药,比如我们硫磺,很热很热,对不对?人家说硫磺有毒,其实硫磺没有毒啊!因为它很热,吃下去很热。
你如果没事,你吃个硫磺看看,吃完以后,你就穿个内裤往街上跑,你就裸奔啊!台湾叫“遛鸟”,是不是?你跑到街上去,你不冷啊?天气再冷你不冷啊,为什么?因为硫磺很热。那,所以说,过去我们用硫磺来消水肿,速度很快啊!病人水肿很厉害,一剂下去,水肿整个消掉了,就消掉了。
那当然没有必要用到那么强,老师这只是一个小问题嘛,不需要用到那么强!我们用中热的药,温性的药,像麻黄呢,辛甘是温性的药,温性的,那吃下去了以后,麻黄桂枝各半汤我们就让它发一点表汗,“得小汗”,小汗一出来以后,小便就排出来了。
这是,这个我们为什么用这个哦处方,主要的依据呢,就是“身必痒。汗呢,药放下去的时候,我们要把它汗发出来。有的时候,要汗,药没有办法把汗完全透发出来的时候,这个汗已经到了皮肤表面,但没有办法离开皮肤表面,停在皮肤下面的时候,这个时候皮肤就会、全身就会痒。
那你当医生的很简单,你就看他,老师那个人有皮肤炎也会痒啊,这个怎么区分?把它皮肤拉开来看啊,皮肤都好好的,没有什么皮肤病啊!那就是痒,就是汗没有透发。这个时候我们把,这个麻黄桂枝各半汤,让它发透一下、发一点汗就好了。
诸位看这个处方,也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这个“一两十六株”,这个株,不是你去拿桂枝一棵一棵的,这个也是一个单位,我猜,以前的钱啊、克啊,现在的公分啊、厘啊,什么的,诸如此类的。那可能是一两哦多少,那不是足足二两就对了。
但是这两个(芍药、桂枝)一样的量,有没有。“麻黄一两去節”,那麻黄为什么要去节,麻黄呢,长相像竹竿,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诸位如果看到原状的麻黄,麻黄长的就是这样子,一节一节的一节一节的,那我们去采用麻黄的时候,我们把节都剪掉,只留住茎。因为麻黄的节呢,这个节是止汗,麻黄的节呢功能是止汗,麻黄的身,才是发汗的。
那桂枝——最主要是桂枝、麻黄两个量是相等的,如果你把它麻黄、杏仁、桂枝、甘草这四味药放在一起的时候,这就是我们后面会介绍到的“麻黄汤”。那桂枝、白芍、生姜、甘草、红枣,这就是我们“桂枝汤”,所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你看“桂枝汤”呢在里面加上麻黄跟杏仁,就已经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所谓各半就是麻黄和桂枝的剂量相等。
那这个水呢为什么要先去煮麻黄、煮一下?那可能张仲景当年就发现到了安非他命(麻黄碱,冰毒)了,对吧,啊麻黄先煮一下,把麻黄上面去掉,泡沫去掉,这个很毒,啊,人吃了会很亢奋。这个时候,再去掉以后再把其他药放进去煮。
所以,麻黄一般来说,所以呢我们在张仲景的用时候,一定要先煮麻黄,煮过以后,再把上面去掉一些药末,然后我们再把其它药放进去煮,你看他写的:煮取呢一升八合,变成,把渣去掉以后,残渣去掉以后温服六合,一升八合是十八合变成六合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我们煮成的话分成三碗来喝,分成三碗来喝。
所以,我们常常在使用的时候,就用三碗,为什么用三碗?我最常用的是九碗煮成三碗,因为三碗的时候,有个好处在哪里?你这个九碗下去煮的时候,你一次把它煮完,剂量开的比较大,一次煮完的时候,第一个,你省了很多时间嘛,同样是煮对不对?
第二个呢,你花多一点时间煮的时候,药力比较强在里边。那所以我常常——我们习惯哦留三碗下来,先喝一碗。治内科病的时候,我们让他先喝,早上一碗,晚上一碗,那另外一碗呢隔天再喝。
那如果是治表证,我们拿它发汗的时候,三小时一碗,三小时一碗,你吃了第一碗没发汗,三小时以后再吃第二碗,吃了第二碗还没有发汗,再吃第三碗。一般来说第二碗,严重的话第二碗就发汗了。
那剂量的时候,我刚刚讲过,剂量的时候,你开的时候,比如说,你看这个人,你不敢开,你开的:桂枝开两钱,白芍开两钱,生姜两片,然后你煮完以后给他吃,煮成三碗喝,他喝完三碗后一点汗都没有,代表你的剂量太轻了,太轻了太轻了那你要加重上去。
一般来说我是不客气的,因为我知道你流汗流太多,加点炮附子就把你救回来了。那五钱,桂枝白芍五钱,五钱你煮成三碗的话,一碗不过是一钱多嘛,喝一碗流汗了,第二碗就不用喝了。原因是这样子,那从来没有说喝了出事,出事。
至于刚刚那个酒客病,有没有,酒客病如果得到的时候,我们可以加一些药,在处方在里面,保护胃,啊,其实你桂枝下去都可以,都不会造成病人会有吐血啊等什么现象,吐家也不会。
那这个,这个条辨呢桂枝二麻黄一汤,我们会有一个,得到一个心得,就这个“汗”,这个汗呢,非常重要,我们在治病上面,我举例给你听,比如说我们治疗肾脏病,肾脏病的时候,中医是肾是水,肝是木,五运嘛,心是火,心是火,当我们治疗肾水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治疗心火,再去治疗肺金,然后肾的功能就会慢慢就会恢复,这是我们治症,对不对?
我们在这个——张仲景说,肝有病的时候,我们先去治脾,对不对?再去治肾,是不是?肝的功能就会恢复了,然后张仲景就是依此类推,这里就依此类推嘛。我们治肾脏我们先去治心脏,再去治肺脏,肾的功能就回来。
我们身上的汗,是心液,心之液,所以当心脏功能很好的时候,我们可以从病人排汗的正常与否,来决定心脏功能好不好。所以肾脏有问题的时候,你那个病人啊,你问他流不流汗,他不会流汗,他再运动再怎么样子,走走走,当然没办法走十公里,因为病人已经很虚了嘛,走了一迈两迈一点汗都没有,运动,天气再热,怎么样,就是不出汗,代表他心脏功能没有恢复。
那我们,这个汗很重要,所以,正常人一定会流汗。流汗,那看你的情形啊,不是说坐那里没事干那边看电视,猛的在那边流汗,流什么汗,那是虚汗嘛!一定是运动过以后才会流汗。
那我们治疗治症的时候,心脏功能一恢复,病人都在流汗。一运动就流汗,流完汗好舒服哦。汗流越多,水肿就消得越大。因为那个比,我刚才不是讲了那个水管,小便就越来越多,就会恢复正常。这个地方就是取汗的方法。那桂枝和麻黄两个并用在一起,得汗!
这个方子啊诸位到时候——记一下,待会我们后面介绍到伤寒介绍麻黄汤的时候,我还会回来再讲这个方子给诸位听。
二七:『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欲与『桂枝汤』则愈。
这个《伤寒论》第二十七个条辨,太阳病呢你刚开始你给他桂枝汤,吃下去,结果呢,他没有,病并没有完全好,没有去,结果病人呢烦躁,桂枝汤证还是在那边,这个时候我们用针灸,刺他的“风池”与“风府”,回头再给桂枝汤,他就好了。为什么会这样子?
这个针灸啊,这个可以通关活络,这个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这个是一种太阳证一种特殊的情形,一般来说我们吃桂枝汤就解掉了,那桂枝汤下去的时候,病人烦躁、烦不解,代表说还是有风寒在风府,这是我们风进来的地方,代表说这个桂枝汤力量下去以后,那也不是说药力不够强,那而是病人还有其他的问题在里面,其他的问题。
那你这个脖子这个地方呢受风寒是最严重的地方,汗水很多,那身上流汗呢,身上有汗啊,但是还是没有完全好,没有完全好。这个时候我们知道,汗水是停在风池、风府,因为这个就是风进来的地方,我们下针了以后呢,这个这个部位就会完全恢复。
所以这个这个条辨讲的只是说,其他身体症状恶风啊发热都好了,但是还是有一点点没有完全去除掉。就是大部分都好了,就是还有一点根留在这边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去针他的风池、风府,这个条辨只是告诉你,风池和风府就是我们当初受风的地方,太阳中风的地方。
所以,诸位呢如果风很大或怎么样,去哪里,脖子要遮好,脖子要盖好。
二八:服『桂枝汤』,不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杏仁二十六个去皮尖及双仁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劈右七治味之。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二十八条,如果吃桂枝汤,没有出汗,脉反而变洪大者,再给桂枝汤。那如果出现了忽冷忽热,隔日再发,汗出必解,“桂枝二麻黄一”。诸位如果说,当你看到桂枝汤,桂枝我们用了二,麻黄用了一的时候,桂枝的剂量比麻黄多的时候,一定病人是热多寒少,病人感觉到冷的时间比较短,可能十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冷的现象就没了,一个小时二个小时在发热,所以,二十八条当你出现病人感觉热多寒少的时候,诸位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那你同样的,你如果出现热很多很多,寒只有一点点,你麻黄就减量,桂枝就增加,这桂枝量你可以自己调整的意思,调整的意思。
诸位看这个“桂枝二麻黄一汤”的这个处方,(这里没有这个处方哦),那桂枝的量会比麻黄加重,诸位看书上,这个,这个桂枝呢一两七,一两十七株,如果以三钱来说的话,白芍也是两钱,白芍量比桂枝少一点,那麻黄呢把它当成一钱,三二一的比例,三二一的比例,杏仁是三钱。
平常我开这个处方的时候,我们桂枝三,白芍二,白芍二,麻黄是一钱,那你如果说桂枝和白芍是等量,一样可以,这个倒不必说很斤斤计较,因为这个——这个处方呢,这个用的时间不多,但是你要知道,要知道。那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都是中风和伤寒同时有这个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们才会使用它。
那剂量的大小,啊诸位可以做调整。那张仲景的原则只有,桂枝和麻黄各一半,或者是桂枝二麻黄一,啊并没有桂枝三麻黄一啊这种现象。那这边一样,只要用到麻黄的时候,麻黄先煮,先煮一下。
二九: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里甘草三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二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呢第二十九条,如果在太阳证没有治好的时候,它会进入阳明,病会进入阳明,进入阳明的时候分两种,进入阳明分两种,第一种呢,诸位记得,逆行是病态,如果是顺气,六气是顺的话,是正常,是常态。
现在它倒着走,当太阳证没有好的时候,它会进入阳明,一种可能就是进入阳明,还有一种可能进入少阳,当进入少阳以后呢,少阳在这边,才会呢,有机会进入太阴、少阴和厥阴。
如果进入阳明的时候,会分两种情形,一种呢我们称为“白虎”,一种我们称为“承气”啊,承气。那这承气跟白虎呢,我们怎么样子去看它,阳明证呢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热在经上面,一种是热在腑上面。不管是哪一种,阳明证是——基本上的大原则就是“但热不寒”,在阳明证的时候只出现热证,完全没有寒证,所以,你看到病人一派热证,比如问他口渴不渴?渴;喝热水冷水?我喝最冰的。热证呢经热。
那如果是腑热,腑热讲的就是承气,我们讲的是承气,就是大便堵到了,大便堵了,那我们当然有大、小承气啊,有调胃承气、有大承气、小承气很多。那阳明证分这两种,所以如果是纯热证出现的时候,病人大渴、燥渴、壮热、发高烧、壮热、津液不够,喝水的时候喝一直喝一直喝,小便一直排,没有办法止渴,这是阳明的经热。
那腑热呢,就讲的是肠胃里面的便秘堵到了。那不管是经热还是腑热,我们指的这个“无死症”,应该不会有死人的,现在有死啊,因为他不知道怎么用白虎啊,也不知道用承气,就死掉了。可以不死的,你知道不?无死症,没有死症才对的。
那如果遇到经热的话,就是白虎,白虎讲的就是石膏,腑热讲的就是承气。那我们后面等到介绍大小承气啊,怎么样子辩证,怎么知道什么时候用大承气、什么时候用小承气,这里还没有提到。
这里的处方呢,讲的是二十九条:如果吃“桂枝汤”,大汗出了以后呢,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并不是说因为你说,下去以后,它白虎汤,这个病人原来是太阳中风啊,吃了桂枝汤,吃完以后呢,哎呀,汗发太多了,变成白虎汤证,不是这样子。
而是说,刚好六天走完,你正在吃的时候,病人已经转入白虎了。转入白虎汤的时候,你还没有发现到病人桂枝汤喝下去了,最后还是出现白虎汤,所以只是说桂枝汤吃得太慢了而已,并不是说你医生开方开坏了,而是病人来的时候,正在转变白虎的时候,碰到你了,你一处方,桂枝汤下去,他第二天变白虎汤证了。
所以,桂枝汤你喝多了,即使你流汗流多了,也不会变白虎汤,流汗流多了,里面那个里虚的时候,我们加点炮附子就好了。那这个是哦反而转变成白虎汤。
那如果是主要症状是,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那,如果说你看到有人呢跑来,老师这个大烦渴,你看渴得很厉害,一直喝水,喝了半天还不能止渴,这看来很像糖尿病,是啊,就是糖尿病啊。
渴证的时候,我在开石膏的时候,石膏,我起价就是一两,谁给你什么五钱啊、三钱啊、八钱,那五钱、三钱、八钱都是刷牙漱口的,根本止不了渴,一开就是上两,我讲的是我们用白虎的时候,那为什么要用大剂的?因为它是去热,它去热。
你在去热的时候,我们会用到白虎汤的时候,病人有壮热,壮热的时候,病人高烧,烧的很厉害啊,有的时候小孩子发烧,或者病人发烧,你去看他,他全身烫的,对不对,他喝冷水,然后被子盖到,他拉着被子不放,恶寒啊,这不是白虎汤证啊。
所谓恶热,壮热,把被子都踢掉了,不能盖东西,全部是一派热症,才是,白虎汤证。对不对?你如果给他被子盖上去,他开始踢呀怎么的,你确定是白虎汤,你可以再试一下。有时候,病人不讲话啦,脑子因为高热病人会谵语,啊,胡言乱语,讲不清楚,那你问他也问不出来,啊,你可以看他的动作就可以知道了。
我们中医的望,不是说一定要望他的颜色怎么样,你看他一些动作,就是CommonSense,他在踢被子了,你再盖被子都盖不住,你还说:“你怕冷吗?”你还问这个问题,对不对?人家已经告诉、回答你了,对不对,在踢被子。哦。
那白虎,白虎汤里面呢,诸位看白虎汤的处方,白虎加人参汤呢,里面有知母、石膏,这个甘草、粳米,这个石膏呢我们为什么要用棉布包起来?因为石膏像石类的,白粉一样,那煮下去以后粘嗒嗒的跑出来,好像那个——就是石灰,就是我们平常糊墙的石灰,然后你把它弄点水,粘粘嗒嗒的,对不对?
汤就,汤药都倒不出来,因为粘粘的,倒出来白白的,噗,噗,一下子,那个很粘稠,所以你要用棉布把它包起来,这样煮出来以后,汤才会稀,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为什么要用粳米?我一再跟诸位讲,在中医的观念里面,中医呢认为说,饮水入胃,水到了胃里面以后,胃的火就把水气化掉,因为你喝的是水。
你如果是食物入胃,胃咀嚼了以后呢,到小肠去,小肠,那小肠是火啊,本来就是相火,所以小肠会把食物消化掉,这个食物的残渣再进入大肠,大肠,那里面大肠里面有水和残渣,小肠的火在下面烧,水在上面走,这个水气化掉以后回到肺里面,这个水才能够止渴。
我们休息一下。
这个白虎汤跟白虎人参汤,什么时候会用到人参?这个处方在里面有人参,诸位看这个图,当饮食入胃以后,到了小肠,小肠把它消化掉以后,只有食物的残渣跟水进入大肠,那小肠的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在上面,所以气化掉。
所以中医的生理跟西医这个基本上是一样的,西医说大肠把水吸收掉,只是中医认为说大肠没有那么聪明嘛,你吃猪大肠吃完,你大肠那么厉害光吸收水不吸残渣,为什么?原因就是火在下面烧,所以水是气化上去的,中医讲气。
气化上去以后,从大肠进入肺,再从肺到我们的皮肤表面,到我们的喉咙,津液就回头。所以说,后面的时候,你看他在这个处方里面的时候,张仲景在用白虎汤的时候,有加什么,加粳米,就是糯米,甜的这个米,这个好像煮稀饭一样,是不是煮稀饭一样,就是有食物在里面,食物在里面了以后,这个水就有办法进入我们的这个水的循环系统。
所以你如果这种状况,你如果只是喝水,口渴去喝水的话,绝对没有办法把那个口渴止掉,没有办法,所以喝下去就气化掉,喝完就气化掉。结果越喝,嘴巴还是渴的。
加人参的时机呢,张仲景在经方里面用的最强的补阴的药,就是用到人参到顶了,人参是到顶了,最强的。那会使用到人参,因为病人,他就认为说病人津液伤得很重,津伤得很重才会用到人参。所以一定是大汗不止,大烦渴,你看,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口渴不能解,这个时候我们用人参下去把他的津液补回去,否则,平常他不会使用的,不会使用的。
那如果说今天我们不用人参,遇到个病人,发高热,发高烧,全身是但热不寒,发高烧,大便很正常,我们知道它是白虎汤,因为为什么?因为,但热,你问“他怕不怕冷”,不怕,“风吹得难过不难过”,不难过,那多吹,风吹多点还很舒服,为什么?因为他很热,也没有恶寒,那发高烧、大便很正常,这个时候,我们用,不需要人参,光是白虎汤一剂下去就可以,把这个烧退掉了,烧退掉。
那里面的知母呢,诸位看,我们一般来说,这个石膏,我最常使用的处方的时候,我石膏用一两,知母大概四钱、五钱,剂量就够了,四钱、五钱的剂量。
那这个炙甘草,两钱啊、三钱,炙过。这个,这个粳米呢,你不要放太多,它太多煮成干饭了,因为那个汤都吸收掉了嘛。所以六合,你不要非得放六碗下去啊,差不多两钱、三钱就可以了。不要把它真的煮成干饭,那怎么吃?你看,它煮米熟汤成,去残渣,喝的是汤汁,看到没有?所以是很稀的稀饭。哦。
白虎汤用得非常多,所以我们石膏,因为石膏的颜色是白色的,我们又名白虎。
三十:『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十八铢去皮芍药十八铢甘草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大枣四枚劈麻黄十八铢石膏二十四铢碎,绵囊右七味,咀,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这个三十页,第三十条,抱歉啊,不是三十页。这里的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以发汗。
这个,诸位记得我刚开始的时候,我跟诸位讲,伤寒论里面讲了阳盛,还有阴盛,还有亡阳跟亡阴,这个阳没有了,我们怎么知道他阳没有了?发热恶寒,你热多寒少,阳在的时候,这种热多寒少呢,是阳往外走,啊阳往外走,里面阳不够了,所以说你看到是热多寒少,病人会有烦躁的现象,诸位记得生病最怕就是烦躁。
在—个人在死之前,临死之前,会手足躁扰,会没有办法安静下来,会动来动去,晃来晃去啊,没有办法停止下来,烦躁啊,这种现象,那这个烦躁除了情志、心情,还有些神志不清,常常有看到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那还有呢手足躁扰,手脚也不听使唤,就爱动来动去,这种都不是很好的一种现象。
所以说,当你,这个病人出现这种现象,有烦躁的现象,脉又微弱,意思就是阳一直往外走,正常人呢,正常人呢常人呢,阳的功能是什么?是要固,是要密,秘藏,要收藏,要固,因为有阳,所以阴才会停在里面,阴才会——这个阴阳之间的关系呢,它们平衡关系是这样子,如果我们没有阳,皮肤表面上没有阳,那人就会不断地失水,不断地流水,汗就一直出来,所以我们用炮附子下去,把阳固住,汗水就会停掉了,所以阳的目的是要固到阴,这是阴阳的平衡。那如果阳失掉了,阳去掉了,病人呢亡阳的现象病人就会出现这种,脉微弱就是无阳,不可以再发汗。


记得将公众号设为星标经常点“赞”“在看”哦,否则慢慢的就会收不到倪海厦老师的精彩视频了。↓↓↓

大医精诚倪海厦
若失联请关注大医济世倪海厦,本号源自倪海厦老师汉唐中医,经方中医。让大家认识真正的中医,识别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为真正的中医正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