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尊|古文字通假字典王辉②:做学问不妨碍生活,深度思考成就真学者

时事   2025-01-28 20:11   广东  

武王伐纣究竟是哪一年

甲骨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闻(昏),夙又(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又(右)事(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各家均有考释,主要释义有以下三种:

①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②武王向商都发起最后的攻击,是在甲子日的黎明,当时岁星中天,直到天黑,占有了商都。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③周武王征伐商国,在甲子日的早上举行岁祭,并进行贞卜,得到能克商的吉卜,把这一消息传闻官兵,士气大振。在第二天乙丑早上占有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管师赏赐右史利铜,利就用这些铜做檀公宝尊彝。

王辉:“周武王伐纣这个事情究竟是哪一年?因为隔的时间太长了,司马迁说不清。后来的人也不太容易说清的时候,这中间临潼出土了利簋。1976年临潼零口乡西段村出土的利簋上有32个字,虽然并不多,但它提到了武征商。你看,这个武还带个王字旁,说明专门为周武王造字。周武王征商唯甲子,这个‘子’字时代比较早,像一个小孩子戴着帽子,后来已经有更简单的‘子’。唯甲子朝,是说在甲子这一天早上。‘岁鼎,克闻(昏)’,闻,门字里面一个耳朵那个闻,这里通昏,晚上的意思。‘夙有商’,早上的时候就有了商。这几句话怎么解释?说法很多了。‘武王征商’没有问题。‘唯甲子朝’,古人也有一些说法。‘岁鼎,克闻’,天上有一种星叫岁,岁星照着走,晚上去打仗早上就把商消灭了。‘辛未’,过了几天,‘王在阑(音惯)’这个字很麻烦,是一个地方,现在河南郑州附近,赐有(右)事(史)利金,他们记录王的言行,也可能参与了这场战争,王赏赐给人家金,就是铜。(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这件器物上的文字很少,但是很重要,它关乎这场武王征商的战争情况。”

“武王征商究竟在哪一年?这个事情到现在还是说不清。国家后来组织了一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全国有考古、古文字、历史、立法,近200名专家参与,结果经过五年提出了一条意见:武王征商就在公元前1046年。但是这个说法出来以后有赞成的,也有非议的。为什么非议很多?因为你虽然有一些理由,但是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现在材料仍然不够。司马迁没有搞清楚,历代都搞不清楚,虽然考古材料多了,但是仍然不足。为什么说不足呢?木头可以测碳14,但是碳14也有上下误差,误差几十年,挖出来一个墓,谁也不敢肯定这是周文王时候还是武王时候?但出土的金文的材料上,它有时候会记载有这个——有年月、干支、甲子寅卯,还有月相:初吉、既霸(月亮才有光),既死霸(月亮已经没有光了),既望(十五十六,月亮已经圆了)。出土青铜器有一万六七千件,四要素都俱全的——既有月相又有年月干支齐全的只有一百多件。所以相对来说的话,四要素的含义仍然是不清楚的。因此有种种的说法。”


任田的话我是文科生家庭的孩子,父母爷奶都是老师,我也当过语文课代表,现在拿过高考语文卷子古文部分也能对个七七八八,但王辉拿来这幅利簋铭文拓片,我左看右看对照看——都是中国字,看着也不甚复杂,但通篇看下来硬是不明白在说啥?还得是王辉,给我一一讲解,方知道真正高级的学问,我还在门外。


朋友圈里谈笑有鸿儒

石鼓文部分拓片。

王辉:“我的导师是王国维的弟子……比如说秦的考古材料,原来也就几百件。现在出土的战国简牍都好几千件,上万件,是原来的几百倍,比王国维那个时候要多得多了,所以我们现在这一代人比前人看到的东西可能多一些,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弱点——像王国维他们那一代,从小旧学根底很好,读古书到了十几岁基本上底子就打得很好,稍微年长一点,又到国外受到西方一些学说的影响,像王国维年轻时候受叔本华、德国哲学影响很大,所以他们的视野比较开阔,他们那时候学术辉煌,成名都比较早。王国维他只活了五十岁,但他的成就不限于古文字,他对历史、地理、文学、哲学都有重大成就。到我们这一代,经历“文革”肯定受一些影响,没有国家基金,做这行全凭热爱。到我们下一代,条件比我们还要好,国家有各种基金支持,但是他们也有弱点,他们的旧学底子比我们还要更差一点。”
“为什么旧学功底重要?比如说清代的历史,当时是清朝遗老遗少编的,已经是民国时候了,但他还站在清政府立场上,把太平天国叫匪。太平天国的立场究竟怎样看?后来国家成立了清史编撰委员会,戴逸做主编,现在据说也写了3000多万字的清史,但是不是能比当时的清史稿写得好?也不见得。因为首先的话,你用文言写还是用白话写?你用白话写,当时清代的档案都是文言。两个放在一起很不协调。现在的人对清代历史的了解,也未必比当时的人更清楚。你说用文言来写?当代的人几乎写不出来当时遗老遗少他能写的那个文言文,现在的话要用文言去写,当代的教授也几乎写不出来典范的文言文。所以虽然现在的条件好,终有美中不足。”
“我答辩的时候,北京的张政烺先生请我去矮子斋饭馆吃饭,当时还要收粮票。结果去得迟了,人家关门了,没吃上。张政烺先生的学问很好,他是古文字学者,也是历史学家。他对宋金元历史的研究很好,二十四史中间那个金史一般人都点不了的,他能点读。那天一起去吃饭还有孙机,他的学生,国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饭桌上就说起原来中国没有红薯,明代才传进来。原来中国人口很少,这个红薯引进来以后,人口就大量增加了。所以张政烺就强调说红薯对中国的历史有很大的作用。张先生也喜欢美食。所以做学问不妨碍生活,学问和生活均深有思考,才能有成就,这才是真正的学者。”
“康有为说石鼓文是中国第一文物,此话不虚,研究的人很多。光徐宝贵就专门写了两大本来说石鼓文,徐先生是自学成才,他一生都在研究石鼓文。石鼓文的书法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好多人一生都在临摹石鼓文`。还有吴昌硕,当然他临出他的风格,和原文并不完全一致。还有邓散木、王福庵,光临摹石鼓文的全国都可以办一个展览。前几年在上海图书馆还举办过个石鼓文拓本的展览,历代此类的展览那就更多了。所以石鼓文的影响都是很大的。石鼓曾经丢了几块,宋代的时候又找见了,有人把它刻成马槽喂马,现在都在故宫珍宝馆啊,拓片是绝不让再拓了。抗日战争时候,石鼓都被包起来运到四川。”
“王兆鹏是山东师范大学的教授,高元白先生的弟子,研究上古音的专家。我在2008年出了一本《古文字通假字典》,是记录古文字资料中通假字的工具书(一千多页),汇集甲骨文、金文、货币、玺印、陶文、石刻、盟书、帛书、竹木简牍里的古文字通假例证。王先生就利用这个出土的材料和我这本书,探讨上古音三十韵部的关系,还郑重地请我出具同意书,因为他引用我的话比较多,所以就需要我同意。这说明我的书对研究上古音还有一定的用处。当然我本人对古音没有多少研究,但长期做通假字研究,一天天地看这个东西,前前后后二十多年,对上古音毕竟就有一些了解。对中古音就不敢说了,对近代音也有尝试。但你要说具体运用,我就不一定能做到恰当。”


任田的话王辉的生活简朴,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王辉的师承和朋友圈有点吓人,罗振玉、王国维、张政烺……,每一个名字在学界都如雷贯耳,有些人即使称一代宗师也不为过。


 下期预告 如果你是国内顶流古文字专家,那经你金口断定的带铭文之真文物,其身价一夜之间便能翻上十倍百倍……只是这世间之事,真真假假,那物件极有可能只是西贝货,且此乃大概率之事,一旦如此,你会如何抉择?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

南方新闻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新闻网为权威华南政经平台、综合性新闻全媒体,每日最新最热资讯独家放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