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尊|古文字通假字典王辉①:甲骨文言简意赅,见证千年历史

时事   2025-01-26 21:39   广东  


任田的话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已经出现。‌因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主要是作为占卜时使用的。金文,‌出现在甲骨文之后,‌是镌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金文对考古学家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得许多缺失的部分有了历史记载和依据。


随后出现的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无一不展现了古人的非凡智慧及艺术造诣。‌这些文字象形写意、生动‌优美,‌向世界展示了神秘东方的温婉柔情和严谨求实的文化特质,‌也体现了穿越时间的人类智慧之美。


很多美,我们容易见到,像金冠霞帔一目了然。而另一些美,需要跨过知识的门槛才得见到,如鼎玉龟符,它们大巧若拙,不露形迹,像低低风声穿过华美璎珞。王辉,是将这些时间的璎珞,迎风挂起的人。



秦代宫廷建筑里也是有壁画的

王辉,男,汉族,1943年生,陕西省高陵县人。1981年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研究员。1999年后,兼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秦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秦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个人研究重点为古代文字(殷墟甲骨文、商周金文、春秋战国文字、汉初简牍帛书)和先秦历史文化,其中,尤以秦文字研究、通假字研究整理为著。

王辉曾先后参与秦都雍城、栎阳、咸阳等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对秦铜器和编磬铭文的考释、对石鼓文和秦封泥年代的推断等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出版著作主要有《秦出土文献编年》《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秦文字集证》(与程学华合著)、《秦文字通论》《商周金文》《古文字通假字典》《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视月集——王辉文存三》等近二十部。

秦公一号大墓里的黄肠题凑如何解读?


任田的话王辉参与了秦公一号大墓秦景公墓、秦东陵昭襄王墓考古发掘和周武王伐纣时期临潼出土的利簋铭文研究,他的着手之处与众不同,就是专看文字,从中抽丝剥茧、断代考释。虽然有些墓葬难免被盗掘,但文字遗存仍有重大考古发现,还纠正了一些历史错误,那些錾写在编磬、利簋上的铭文,虽字迹寥寥,却提供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信息。



秦公大墓残磬铭文拓片(部分)

王辉:“早期的史官,他们并没有像司马迁写《史记》那样,做不到那样公允,很多都是直接写到器物上。像景公那样,冠礼时候做的编磬铭文,帝王临死时候陪葬入土。史官们其实写各种各样的内容:除了打猎呀,战争呀,还有女儿出嫁,谁跟谁结婚了呀,生了几个小孩呀都有,有的甚至像篇日记——对哪些人赏赐,土地的交易,打官司,自己家族的光荣历史,他们都会写。基本谁家的历史谁自己写,做不到绝对的客观。而甲骨文里面多数都是占卜内容。”

“甲骨文有四千五百多字,今天能认识的一千五百字。内容诸如:出去打猎天气好不好?有没有收成?打仗是不是能胜利?生小孩顺不顺利?有病的话能不能好?四千五百字可以包括的内容相当广阔了。”

“我当时考证就说这个是秦景公,他当时要举行冠礼,古代王公贵族即位时候很小,秦始皇十三岁,秦景公可能也就十几岁。冠礼是成人礼,所以到了秦景公第四年要举行冠礼,冠礼以后,他就可以亲政管事了,所以这个礼是很庄重的。他要把周天子请来,表示得到周天子的认可,以证他这个继位是合法的。所以就写了这些编磬,到他死的时候,随葬入墓。”

“当时秦景公请到的周天子还是太子,后来成为周灵王,他来见证了这个冠礼,见证了少年景公的地位合法性,冠礼后他们就一起到凤翔去打猎。石鼓文主要就说他们打猎过程中,怎么捉鱼,怎么猎兽,怎么坐船,完了以后怎么祭祀祖先,其中提到吴人,吴人就是虞人,是管畋猎的。石鼓文的推断是在公元前572年。到了景公五年,太子即位称周灵王,秦国对周灵王印象很好,所以把前一年的事情作了十首诗记述这个事情。”

“秦景公在位的时候,他的爵位很不巩固。为什么不巩固?因为他的母亲喜欢小儿子,对他形成威胁,所以他要把这些带文字的编磬随葬,表示他的地位是得到了周天子认可的,是合法的。同时到了景公四十年时候,他身体可能不好,他想如果自己死了以后,兄弟篡位可怎么办?所以他就想叫弟弟来随葬,秦人以往都有这个习惯,秦穆公死的时候就让三良来随葬,当时好多人反对,诗经里的《秦风》《黄鸟》说的就是这个。你看秦景公墓那个二层台上面有好多陪葬的,陪葬的等级不低,有黄肠题凑(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周代和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黄肠题凑几乎是帝王陵的风向标,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推断那些随葬的,好多并不是一般的奴隶,有些恐怕还是贵族——有皇帝忌惮的人或跟他亲近的人。所以很可能当他说出要让他弟弟来陪葬的提议,太后就让他弟弟赶紧逃走,逃到晋国去。结果在逃亡途中,路上车马相接,几十里沿路不断,可见这位皇弟的富有。当时我推测事情发生在公元前573年8月甲申日那天,石鼓文上也提到了这个时间,却说是丙申日。从甲申日到丙申日,中间就隔了十天。简单来说,就是两个日子相差十天。”


任田的话最早提到“黄肠题凑”是汉代,但实际秦公一号大墓里就安排上了。最引人注目的仍然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写了很多字的编磬,记述着太后偏心幼弟的日常,两个少年天子的友情——他俩打猎、抓鱼、坐船等细节,那触手生温的生活质地感,让后世亦可闻这段扑面而来的鲜活。


六年琱生簋铭文拓片,西周中期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耶鲁大学博物馆藏有“五年琱生簋”,器内壁有铭文11行、103字,可与“五年琱生簋”及“五年琱生尊”所铸铭文相连。

秦东陵是如何被一个漆豆鉴定的?


任田的话秦东陵是一个墓群,目前仍在发掘,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一般人看文物,可能只对金银财宝感兴趣,但王辉的专长是古文字和通假字,最擅长在几个金文之间带出惊天信息量,在别人看来没啥价值的残破漆器,正进入了他的舒适区。按规模来说,秦昭襄王墓仅次于秦始皇陵,始皇陵基本不可能批准发掘(现在发掘的兵马俑是陪葬墓)。秦东陵虽然有被盗掘,但毕竟规模宏大,还是出土了不少文物,并因铭文所示有了重大考古发现。漆豆出自东陵,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后附《秦纪》,昭襄王“葬箧(芷)阳”印证了王辉的猜测,这个墓群都是我们熟悉的ID——除了秦昭襄王墓,还有昭襄王媵妾唐八子,即孝文王母唐太后墓;而我们所熟悉的芈月芈八子,则是昭襄王的母亲,史称秦宣太后,葬于芷阳骊山。


王辉:“前几年(2010年)秦东陵芷阳被盗掘,发现了一些漆器,其中有一个漆豆,下面一个座,有20多个文字,写着‘八年相邦薛君’,即孟尝君——他曾来秦国担任相邦,有人挑拨说他是为齐国而来,后来秦王就赶他走,他用鸡鸣狗盗的方法逃出了函谷关。所以从这个漆豆我就考证,既然提到薛君,这个豆又是墓主自用,那就能断定这个墓的主人是秦昭襄王。所以秦东陵的墓群有一个就是昭襄王墓。当然它中间是皇室的厨房(也可佐证是帝王陵)。当时陕西省文物局让我去做鉴定,我建议说既然已经被盗了(规矩是目前帝王陵一般都不让发掘,除非已被盗掘),那就发掘一下。”

“这段话里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知识点,即:‘八年相邦薛君’指的是孟尝君,那么写着孟尝君名字的豆,为何能指向秦昭襄王的墓?不应该是孟尝君的东西出现在孟尝君墓吗?”

“‘八年相邦薛君’折叠了两个字‘监制’,那个时候皇帝的用品很多都是手下大臣或门客制造或监制,当然可能仅仅是名义上的监制,并非孟尝君亲造,孟尝君只是制造者或监造者,使用人是昭襄王,所以这个墓是秦昭襄王的。”


任田的话仅仅20字,信息量如此之大——又是“鸡鸣狗盗”,又是《芈月传》,又是比天涯四美更炫酷的战国四公子之首孟尝君……考古工作枯燥严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每一个推论背后必有支撑。金文门槛太高,没多少人愿意学,更没多少人能学懂,唯一的浪漫就在于距离历史故事这么近!而且是平凡还是风雷,全凭一小刷一小刷刷出存在感——那一个个已被锈蚀的金文,娓娓道出墓主人的名讳,这是过硬的学问功底,更是不可思议的见微知著。


 下期预告 古典奇书《封神榜》迄今被神改成了多少影视剧?其中商纣王的荒淫无道,武王的神勇非凡,皆成世人心中的传奇。可真实的历史——商周交替,那一场本应惊天动地的大战,却仅仅持续了一日便落下帷幕……有没有搞错?下期有证据。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

南方新闻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新闻网为权威华南政经平台、综合性新闻全媒体,每日最新最热资讯独家放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