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系列讲座|汉唐漕渠的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

文摘   2024-12-09 19:02   北京  

报告题目

  汉唐漕渠的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


报告时间

2024年12月12日(周四)

上午9:30-11:30


报告地点

  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图书馆北门报告厅


报告摘要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言“漕,水转谷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谓“车运曰转,水运曰漕”,漕运即是经水道运输粮食。历史上漕运随首都位置转移,以满足首都政治稳定、军事与经济需求为目标,以连接首都与漕粮产地水路为载体。汉王朝定都关中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繁衍,原有的渭河航运不足以支撑庞大的粮食需要,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春,穿漕渠,通渭”,营建了沟通东西的大型人工粮食通道,成为首都稳定与繁荣的基础。在隋唐时期,漕渠得到继续的维护与发展。唐代之后漕渠逐渐淤塞,渐不为人知。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汉唐漕渠的考古工作介绍,展望漕渠考古的前景。


学者简介

刘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考古研究室副主任,考古所陕西五队、华南二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建筑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发表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研究简报、论文160余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出版《西汉诸侯王陵墓制度研究》(合著)、《南海百咏、南海杂咏、南海百咏续编》《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秦汉帝国南缘的面相:以考古视角的审视》《秦封泥集存》《秦封泥集释》《苏秉琦往来书信集》等著作。



供稿|刘连香

排版|陈果

校对 |刘连香、陈果、王泽祥

审核 | 朱萍、彭菲、胡华征


中央民族大学民社院
“美美与共,知行合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