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引清泉润心田,先凿源泉于深山”,教育是一场静水流深的修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自身的持续提升如同树根在大地深处的延展,唯有根基深厚,方能滋养出参天的智慧之树,让学生在数学的广袤天地中自由翱翔,拥抱星辰大海。所以南山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陈清容老师一直鼓励老师们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11月20日晚上 7:30,由深圳市南山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陈清容老师精心组织的阅读分享会,围绕《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第三章与第四章深入研读。
本次研讨会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王伟群主任、吉培培老师和向南小学马誉珊老师对这本书的第三章《传统与教育》及第四章《数学教育的用处和目的》的体会和思考进行分享。
王伟群主任重点聚焦于第三章《传统与教育》。首先结合王老师自身的经验鼓励老师们对阅读,然后从传统与教育关系的变革谈起,印刷术的发明打破了传统的不可逾越性,让知识传播与学术研究开启新篇,伽利略、李政道和杨振宁等科学家对传统理论的突破便是有力例证。书中描绘的现代高等教育,师生关系走向平等合作,大学实验室追求科学创造,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仍认为大学只是提供信息之处,且“被动学习”在众多学校依旧盛行,学生多喜爱“讲得多、易听懂”的教师。
王伟群主任结合自身六年级《这月我当家》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教育应给予学生自主探索机会。在解决乐乐家支出问题时,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竟收获了多达 7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涵盖分数转化、线段图辅助、方程运用以及多种创新性的思路,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多样性。
这一分享启示我们,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而要为学生创造空间,让他们通过自身活动去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的潜能,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的进步与升华,引领教育工作者们重新审视教学理念与方法,向着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马誉珊老师分享本书第四章《数学教育的用处和目的》。分享伊始,马老师对该章进行了系统梳理。数学教育需重视多方面联系,内部联系自不必说,与外部的联系更是关键,因为对于非数学家,与亲身经历现实的联系不可或缺,学生借此形成形式系统。在思维培养上,数学虽在是否为最佳思维训练方式上存争议,但无疑能锻炼逻辑、抽象、理性与创新思维。数学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人才选拔工具,但数学教育目的绝非单纯挑选学生。其真正目的应聚焦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在思维发展、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及对现实世界理解等方面的收获,这正契合当下课改理念。
马老师还结合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如一年级《可爱的小猫》教学,一位老师按部就班展示图片引导算式,另一位老师以故事引入,让学生续写故事再结合图片列算式,后者因贴近生活经历使学生参与度极高。《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也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讲故事读懂图以理解数量关系,在难点处理上,增加表演环节,再次强化与现实生活联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积累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创新思维、创造力以及耐心和毅力,将成为他们受益终身的财富。
吉培培老师以“结合经历,理解关系”为主题,带我们走进了《作为教学任务的数学》第三、四章的精彩世界,核心聚焦于“关系”一词。
首先是传统与教育的关系。弗赖登塔尔倡导数学教育要突破传统对权威的迷信,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就像在一年级教学中,吉老师让孩子们玩数字创意画,探寻生活中数字的影子,使数学充满趣味,让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
接着是师生关系的深度解读。从第三章的合作者、协作者等表述,到第四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主张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应从学生视角出发。吉老师以五年级计算复习课为例,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和思维导图了解学生问题,如小数除法中的错误根源等,进而设计以“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何异同”为核心的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对齐等关键问题,打通除数是小数、整数除法以及延伸到分数除法的联系,让学生在经历思考过程中收获知识,这正体现了遵循学生所需、教师引导而非强塞知识的理念。
接着是数学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在现代教育语境下,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学习能助力多种能力培养,且与其他学科整合形成跨学科研究和大单元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吉老师以六年级《圆的整理与复习》、五年级的《认识底和高》《跳蚤市场跨学科案例》3个课例详细介绍了站在大单元整体的角度如何在复习课中打通整个单元知识点的联系以及上串下连的打通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在新授课中如何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跨学科设计中如何用问题联系其他学科建立跨学科体系,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
最后是逻辑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数学专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他的这一想法与我们的新课标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的理念相辅相成。吉老师用二年级的《1-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为例,详细讲述上课老师利用1-5的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思考口诀之间的联系,在研究和PPT演示的数形结合中发现口诀都是每份不变,份数变,得数变。然后应用这个发现推理六七多少呢?这是典型的类比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这场分享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中各种关系的重要性,为教育者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思路与启示,引领大家在数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追求更优质、更贴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教研员陈清容老师对此次分享会赞誉有加,其言语间满溢着对活动丰硕成果的首肯,以及对后续活动的无限期待与向往。陈老师的认可,仿若一道明亮的光,照亮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心间,为我们后续的阅读分享征程筑牢了根基,激励着大家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破浪前行,探寻数学教育的无尽奥秘与宝藏。
此次分享会成效显著,有力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激活教学创新灵感,彰显持续学习的关键意义。让我们深刻领悟到数学教育的丰富内涵与多元价值,为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思考与借鉴方向,值得每一位关注数学教育的人士深入探究与学习。
【END】
文字:马誉珊、王伟群、吉培培
制作:陈金明
审核:陈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