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代表委员积极履职、建言献策

时事   2025-01-26 18:55   青海  
点击上方“海东日报”关注我们

海东市进入“两会时间”
来自全市的代表委员
带着全市百姓的真心期许
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下面,小编为您梳理了
代表委员们的精彩发言和建议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马国权:消防安全


2024年,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消防救援能力提升项目已完成建设,但由于项目所在地巴燕镇城镇人口相对密集,现存在消防配套设施不完善、消防救援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


市人大代表马国权建议,全面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健全基层消防治理工作体系、完善专职消防队伍保障机制,方能解燃眉之急。重点要扩大县级政府专职消防救援队伍人员编制,建强专业性强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并依据青海省政府专职队管理办法和保障标准,加大经费保障,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解决后顾之忧。(本报记者 祁树江)



马秀梅:社区人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居民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社区工作人员在专业化水平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提升。


市人大代表马秀梅表示,应通过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培训,采用集中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居民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促使工作人员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本报记者 郝志臻)


潘丰利:湟水流域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湟水流域河谷宽阔、气候宜人。湟水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事关沿湟各族人民的福祉,事关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湟水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人大代表潘丰利建议,建立沿湟流域各乡镇跨区域协调机制,各方通过联合会商、共享经验做法、共谋问题解决方法等方式,共同商讨流域生态治理的重大问题和解决方案,分析研判风险隐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在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合作,提升湟水流域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形成沿湟流域治理强大合力。(本报记者 卫正芳)


苏晓莉: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增加就业、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市场竞争压力大、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市人大代表苏晓莉建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如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开发适合的信贷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等。同时,也希望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和人才的培养,减轻企业负担。(本报记者 孟霞)


杨银霞:生态旅游


近年来,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但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循化县旅游业存在核心吸引力不够突出,可参与、体验性的项目不多,业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市人大代表杨银霞建议,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将撒拉族美食、手工艺、民俗、古建筑等优势资源,用表演、展示、体验等形式进行多方位、立体式的展现,策划推出一系列创新性、参与性、体验性强的特色文化活动,及时推出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和精品旅游路线,把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可创收的旅游产品,激发文旅发展新动能。(本报记者 张语嫣)



韩昱恒:垃圾处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沿岸城乡垃圾污水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面临的重要课题。


市人大代表韩昱恒表示,近年来,循化县积极探索建立全程考核评价、建筑垃圾管理、生活垃圾清运、农村污水治理、环保宣传动员“五项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积极争取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相关扶持政策,探索推广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就地化处理,为循化县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开辟新路径。(本报记者 张语嫣)


祁小明:平台经济


海东市平安区积极引入数字客服项目、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业态,通过数字化手段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有效培育西部地区的新质生产力。


平台经济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居民就业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仍存在企业数据监管难、就业人员变动频繁、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


为促进海东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市政协委员祁小明建议,一是制定海东平台经济产业中长期规划或发展指导意见。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三是加大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力度。四是建议对平台经济灵活就业人员社保予以补贴,助力平台经济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本报记者 李永兰)


韩瑞:食品安全


当前,我国食品行业从业者的健康体检项目主要聚焦于常规体格检查、传染病等的筛查,但尚未将肝炎、HIV、梅毒等传染病纳入必检项目。这些疾病虽不全部通过食品直接传播,但从业者在处理食品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或血液、体液污染食品,均存在潜在的疾病传播风险,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市政协委员韩瑞建议,将肝炎、HIV、梅毒等传染病检查纳入食品行业从业者健康体检项目,是预防疾病传播、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通过增设健康体检项目、完善监管体系等措施,全面提升食品行业传染病防控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本报记者 赵新秋)


杨凡:职业教育


近年来,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开设了众多与本地经济发展相契合的专业,为地方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市政协委员杨凡说,这些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地方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海东市社科联和科技局在推动地方科研工作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科研项目设置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他建议,市相关部门应立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设置相关课题;市政府应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参与到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中来。(本报记者 李永兰)


吴虹:职业规划


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具有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意识,培养其自我规划与发展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与举措。


为此,市政协委员吴虹建议,学校应从以应试为主导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政府和学校可以联合组织家庭教育讲座和工作坊,教授家长如何正确指导孩子,培养孩子的职业规划能力。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从在教室里上课到带领学生走出去,从讲知识到开展学生多元职业场景体验,从内容的零敲碎打到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以此增强高中生的职业认知和规划能力,更好地适应高中生的发展需要。(本报记者 赵新秋)


冶金云:农村垃圾


近年来,全市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市政协委员冶金云表示,进一步改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冶金云建议:一是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设备购买、垃圾转运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在全县22个乡镇购置摆臂式垃圾车、垃圾箱、压缩式垃圾车以及吸粪车22辆。二是继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支持力度,稳步推进湟水河、黄河流域重点乡镇村社纳管排污力度,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本报记者 李永兰)


段广恩: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伤病患者等群体出行便利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总体不错,但在城区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细节上的不足,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市政协委员段广恩建议,应加大无障碍设施改造配备力度,在公园、医院、图书馆、停车场等公共场所补齐无障碍环境建设短板。同时,加大共享无障碍环境信息力度,增加语音播报、字幕等无障碍服务,将无障碍设施信息纳入城市建设的必要项目,将无障碍信息纳入到导航、定位、购物等平台系统,为听力、言语残疾人获取信息提供便利。(本报记者 韩世伟)






监制丨苏昂欠 责编丨张海霞



【免责声明】

海东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未标注来源“海东日报”或未含“海东日报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报。











戳个“在看”




海东日报
最新资讯,原创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