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林建议,要想成功打造一批具有互助特色的“乡土名片”,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名片”打造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乡土名片”打造和乡村振兴工作。出台和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对在“乡土名片”打造和乡村振兴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整合各级财政和社会资本等资源,加大对“乡土名片”打造和乡村振兴的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定期对“乡土名片”打造和乡村振兴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本报记者 吴雨)
近年来,为有效聚焦资源要素,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取得突破,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不断优化资源链、延长产业链、扩大销售链、做强土特产品牌,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输出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支撑。
然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品牌创建乏力、集约化组织程度还不够高、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有限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民和县融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建设。
为了让民和县能在融入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市人大代表马秉翔提出:希望市级层面给予民和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项目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巩固和提升高原马铃薯制种繁种、高原冷凉夏菜、牦牛藏羊“西繁东育”这三大基地的建设。
马秉翔表示,如果有资金扶持,三大基地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引进前沿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引进优良品种,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基地的生产能力,民和县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将在市场上更具优势,为融入全省输出地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品牌建设上,马秉翔希望市级相关部门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品牌策划、推广等方面的专业建议,帮助民和县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加强技术培训和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为品牌建设奠定良好的口碑基础。
在今年海东市两会期间,“工业产业”成为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强工业是海东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出路所在、后劲所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是当前海东市发展三次产业的重中之重。
通读政府工作报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的目标旗帜鲜明地表明海东市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坚强意志、坚定决心,也对海东如何做强工业产业顶梁柱规划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这让海东市人大代表、青海中钛青锻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清倍感振奋。他表示:“我要把此次两会精神带回企业一线,把两会期间的所见所感讲给身边的朋友和企业家,让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发更多信心和力量。”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是海东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海东市乐都工业园北区的青海中钛青锻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世界挤压类第一大口径钛管材的诞生地,厂房里如“绿巨人”般的680MN多功能挤压模锻机组,是世界上首台超大吨位的多功能压机,具有模锻和挤压两个功能,属全球首创。
近年来,中钛青锻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聚力整合优势资源,深入开展以专家、技术与销售结合的营销模式,拓展多种市场渠道,实现大口径管材/棒材、大尺寸模锻件市场重大突破;攻克粉末合金挤压的技术难点,顺利完成多支粉末高温合金棒材挤压,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粉末合金涡轮盘的研发试制奠定了基础。
去年五十村种植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种植小麦136.67公顷,长白葱33.33公顷,蚕豆80公顷,油菜140公顷,马铃薯40公顷,实现农业收入1336.8万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希望在长白葱种植产业方面继续加强技术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增加农民收入。”谈到今年的建议,祁有梅这样说。(本报记者 孟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依然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一体加快发展,‘双减’工作案例获全国优秀。普通高中教育多元发展,大学圆梦率提高0.39%,更多学子踏入高等学府。市一中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实现全国大赛一等奖‘破零’……”
成绩鼓舞人心,发展催人奋进。
如今的海东,“上好学”成为人民群众的教育新期盼。
“过去一年,海东市在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令我深受鼓舞;在2025年的目标任务方面,指导思想明确,重点任务突出,系统性很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海东市人大代表、乐都区岗沟学校副校长范成秀感慨地说。
过去一年,乐都区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质量提升方面也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建乐都区第七幼儿园,争取投资565.4万元为12所幼儿园采购玩教具及教育教学装备;古城大街小学一期教学楼建设项目已完成,综合教学楼、食堂、厕所、运动场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可研评审及初设审查;凤山中学二期食堂、体育活动室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但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乡村学生不断涌入城镇,‘乡村弱,城区紧’成为当前乐都教育面临的新常态,教师队伍结构同样有待优化。”范成秀认为,目前乐都区教育工作面临的较为紧迫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干部队伍整体均年龄偏大,创新活力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对此,范成秀建议,在乐都区教师队伍退休高峰期来临之际,应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改善教师队伍年龄及学科结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师资保障;同时注重青年管理干部的培养,强化管理队伍,激活管理活力,创新管理方法;加大薄弱学校投入,持续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赋予更强政府力量。(本报记者 卫正芳)
监制丨苏昂欠 责编丨张海霞
【免责声明】
海东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未标注来源“海东日报”或未含“海东日报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报。
戳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