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盛开耀濠江

时事   2024-12-20 12:13   广东  
今天
澳门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
25年来
在中央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
社会各界接续奋斗
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
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近日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赴
澳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地
采访澳门近年经济社会发展、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
新进展和新气象
以及深澳紧密交流合作
取得的丰硕成果



伴着活泼欢快的音乐
配着3D特效的光彩变幻
映射出一幅幅
历史建筑、美食节庆画面
在澳门氹仔消防局前地
“2024幻彩耀濠江光雕灯光秀”
正在上演
随着金莲花的登场
现场气氛被推至高潮
中西文化元素交融让澳门这座城市
充满独特魅力

12月13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25周年“2024幻彩濠江光雕灯光秀”举行。

回归祖国25年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与社会各界携手并进,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在经济、民生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形象地说,回归祖国以来,澳门积极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可以“在小桌子上多唱一些大戏”。


保持特色适度多元
经济稳步提升


11月15日,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在澳门开馆,引来大量旅客参观,该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填补澳门在这方面的历史空白,为文旅多元产业延伸提供更多可能性。

回归祖国25年来,“一国两制”为澳门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澳门按照“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下,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目标,积极在会展文旅、中医药大健康、现代特色金融、高新科技等产业领域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旅市场规模显著扩大就是最好例证。近几年“澳门游”持续火热,来澳门旅游的人数1999年为700多万人次,2024年有望突破3300万人次。澳门会展旅游业协会会长何海明介绍,澳门文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近年通过“旅游+美食”“旅游+会展”“旅游+文化”“旅游+金融”等模式扩展,让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样,澳门旅游的服务质量也显著提升。随着氹仔客运码头、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基建设施发挥作用,澳门与周边地区的连接进一步加强。

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等景点组成的精品旅游路线,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

深圳的科技创新优势也正在与澳门的旅游会展、特色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大湾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澳门开拓市场,澳门资金积极投入大湾区的创新产业项目,形成双向奔赴的良好局面,经济合作不局限于简单的贸易往来,更带动产业生态构建、技术创新协同等更高层次的互动。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澳门作为葡语国家的“超级联系人”,在推动我国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叶桂平认为,目前中国与多数葡语国家都签署了“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功不可没。


就业创业融入生活
共绘美好湾区


2023年,澳门本土的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部正式落地横琴。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9月,该公司研发的“导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统”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和创新产品注册申请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首个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立项、研发、注册申报并获批三类医疗器械和创新产品注册证的产品。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李冀钊告诉记者,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吸引众多科技企业进驻,为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推进了一大步,还极大吸引澳门青年人才,公司员工约有10%是澳门籍,从澳门到横琴通勤时间仅需约20分钟。

澳门本土的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工作人员介绍专精特新项目。

横琴口岸作为琴澳两地居民“双城生活”的重要枢纽,其承载琴澳民生跨境通行的特点愈发明显。记者从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查验模式的横琴口岸过关,平均通过时间仅20秒左右。横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七队教导员尹飞说,今年以来,经横琴口岸出入境客流已超2100万人次,创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7%,在出入境人员中,往返琴澳就业、就学、港澳常住居民等日常民生类客流达1460万人次,占年度客流总量的近七成。


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民生再上台阶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特区政府财政收入持续改善,逐步加大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范围与强度,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居民。澳门构建起一套法制统一、权责明确、运作良好的宪制秩序和法律体系,助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充分证明“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氹仔旧城区的重要组成街道之一官也街更添喜庆与热闹。

老有所依,少有所得。全国青联澳区委员、澳门青联副理事长黄淑筠是澳门土生土长的80后,她告诉记者,现在港澳青年可以通过全国、各省市青联及海联会等平台增进对内地的认识和了解,也可以申请到故宫实习、使用国家级实验室,甚至以中国澳门的身份参与联合国工作,“这在以前,澳门青年想都不敢想。”“2024幻彩耀濠江光雕灯光秀”的工作人员梁咏宜也是澳门本地青年,她说:“我之前在台湾读书,今年才回到澳门,以前在澳门外出身上要带现金,现在用手机支付都能搞定。”以后她考虑留在澳门,或者去广东发展,毕竟“从澳门去大湾区其他城市太方便了”




记者手记:
澳门街头感受爱国情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前夕,我们来到澳门采访。冬日暖阳下,街道两旁的五星红旗与澳门区旗交相辉映。漫步在澳门的历史街区,古老的葡式建筑与现代高楼大厦交织成一幅画卷,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活力在这里完美融合。


12月15日。澳门大街小巷,市民沉浸澳门回归25周年的喜庆气氛中。

跟市民交谈时,我们感到,大家友善热情,无一例外地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一位老者激动地说:“澳门的今天,是祖国强大的象征,我们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等景点组成的精品旅游路线,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

澳门市民的爱国情怀不仅深植于心,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都包含澳门基本法教育的内容,国家宪法和澳门基本法被列为大学必修课。澳门民众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一国两制”真心认同和拥护。夜幕降临,“2024幻彩耀濠江”光影盛宴拉开帷幕,灯光璀璨,各种爱国、爱澳的元素映衬在墙壁上,也照亮在每个观众心中。

12月的澳门市民感受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



深澳更紧密合作
共创更多彩未来

从空中俯瞰,澳门像一朵向海生长的美丽莲花,绽放在祖国南海的碧波之上,向全世界生动展现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的勃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在南海之滨的深圳,有一座因形似莲花而得名的莲花山,从山顶广场极目眺望,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呈现着深圳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

深圳、澳门同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两地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持续推动在科技创新、贸易、教育、医疗、旅游等各领域深层次更紧密交流合作,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高层紧密联系
推进重点合作


近年来,深圳市领导多次带队访问澳门,与澳门特别行政区高层会晤。深澳高层的频繁互动,是两地各领域深层次更紧密交流合作的一个缩影。


2021年,深圳和澳门建立了合作专班机制,为两地搭建了全面、务实的综合性交流合作平台。2023年,双方建立了10个专班,明确了26项合作任务,现增加到11个专班及30余项合作任务,在文化旅游、会展、金融、中医药、科创、教育、法律、青年创新创业、公务员交流、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系列合作成果。此外,深圳连续三年在澳门举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宣传推介会,鼓励澳门各界把握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合作与发展商机。



用好中葡平台
开拓国际市场


今年5月,深圳企业金雅福集团与澳门新百利来中心有限公司进行了智慧金店澳门首店合作签约,为金雅福未来进入葡语系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深圳市政协常委、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关恩赐是现场签约人,他在澳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利用好澳门中葡平台“走出去”是深企的机遇。


自回归祖国以来,澳门始终在我国与葡语国家交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圳也携手澳门开拓葡语国家市场,举办了五届深圳-澳门贸易与投资合作交流会,打造深圳与澳门及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新平台。去年,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澳门) 推介会在澳门举行,聚焦“新能源汽车出海”。


深澳充分发挥两地产业优势实现互补共赢。比如,在会展业,深圳连续多年组团参加“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并成为今年第二十九届展会的伙伴城市,展会特设深圳市主题馆,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与澳门博览集团完成战略合作签约,加强会展业商贸、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国际会议竞投等方面的合作。在旅游业,“品味时尚深圳,畅游山海鹏城”深圳旅游推介会(澳门站)、“感受澳门无限式”嘉年华等各类旅游推介活动在两地举办。




携手科技创新
共享湾区机遇


“深圳作为‘中国硅谷’,科创企业不断涌现和持续成长,已成为世界科创领域的重要力量。澳门科技大学注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深圳开展了丰富的合作项目。”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季敏向本报记者介绍,2022年至2024年,澳门科技大学与深圳市政府机构、科研单位、企业合作开展了15个项目,大多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


凭借协同创新的独特优势,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深澳科创合作正在“开花结果”。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湾区芯谷数字科技园区去年年底开园,澳大河套集成电路研究院入驻;由澳门大学及多所高校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华人芯片设计技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澳门城市大学与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开展硕博联合培养项目,加强科研合作……



文化交流活跃
促进产业出海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中,深圳、澳门分别获得“设计之都”及“美食之都”称号,随着“深澳双创周”“深澳创意周”等活动举办,这两座极富文化魅力城市间的“文化走亲”让深澳距离更近。

位于龙岗区的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因其浓厚的澳葡特色元素被誉为深圳“小澳门”,园区引进孵化港澳文化企业近20家,统筹落地“深澳创意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商会合作峰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并连续四届成为唯一以深澳文化交流为特色的文博会分会场,促成深澳项目合作超400项。


今年9月,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澳门上演,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咏春》“舞”“武”融合的艺术魅力,在丰富澳门文化的同时,也生动地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圳市政协常委、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关恩赐:
深澳合作实实在在做起来


“澳门和深圳两地经过多年合作,在经济、科技等方面把很多事实实在在做了起来。”深圳市政协常委、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关恩赐不但是深澳合作的见证者和践行者,更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


2016年,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促成的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成立,成为澳门首个以促进深澳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为宗旨的民间社团,关恩赐担任首任会长。成立以来,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主办或协办深澳创意周、“深澳携手 合作共赢”座谈会、澳门·深圳·葡语国家企业家对接会等一系交流活动,并推动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的建立。“深圳企业可以利用澳门中葡平台‘走出去’,我们也可以将世界各地的企业带到深圳、澳门来。”关恩赐说。


“怎么把澳门和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更好连起来,人才交流是重要的一环。”关恩赐说,促进会把推动两地青年的合作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每年都会带澳门青年来深圳,让他们了解深圳城市及企业的发展,“希望更多澳门学生到深圳工作,可以学以致用。以前澳门年轻人几乎没有接触过深圳企业,但现在,深圳的华为、比亚迪等各大企业都有澳门年轻人的身影。”


关恩赐表示,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希望未来澳门可以更好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与其他城市文化、人才等各领域交流,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澳门会展旅游业协会会长何海明:
推广“一会展两地” 链接两地市场


“澳门和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城市,可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澳门会展旅游业协会会长何海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深澳会展合作空间广阔,两地产业合作为会展合作提供基础,同时也以会展为平台促进更多交流。


何海明1989年入职深圳国际展览中心,参与了高交会等多个展览的策划、组展工作,2001年以首个会展专才的身份移居澳门,自此深耕澳门会展业。他是深圳、澳门两地会展协会的创立者,深知澳门与深圳会展业的优势与互补性,并不断促进两地会展业的合作。


会展分为会议和展览,这二者正是澳门和深圳的强项。“深圳的展览业非常发达,展馆硬件设施位居世界前列。澳门会议设施完善,并拥有全球最多数量福布斯五星酒店。所以两地可以错位发展、相互结合。”何海明说,深澳都处于国内国际循环交汇的重要位置,深圳面向大湾区与内地广阔市场,澳门有中葡平台,面向国际市场,是企业“走出去”的桥梁和纽带。此外深圳作为“设计之都”,澳门很多文创产品的设计都在深圳,两地创新生态链等领域的资源都可以有效互补。


此前,深澳两地通过“一程多站”的合作方式将在澳门参展企业带来深圳参观考察,2019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大会让两地开启“一会展两地”的探索。何海明希望,未来深澳可以进一步推广“一会展两地”,联手竞标国际会展项目,链接深澳两地市场,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在大会展的理念下探索更多演艺、体育赛事等方面的合作。



澳门艺舍(新新酒店)总经理包旭城:
澳门回归当天我来深圳发展


“这是澳门特区居民身份证,这是在内地用的港澳居民居住证,还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澳门艺舍(新新酒店)总经理包旭城从钱包里拿出3张身份证明向记者展示。他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在香港工作过,又在澳门回归祖国当天来到深圳发展,在人生不同阶段,这些证件“悉数上场”。包旭城辗转过不少城市,最后选择在深圳定居,他笑着说:“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


1980年前后,澳门迎来大批入境游客,也催生了酒店业的发展。经验丰富的包旭城被派往香港工作了7年。1997年,他回到澳门,那时“去澳门只有一座桥,还不通私家车,非常不方便”。20多年过去,车水马龙的大桥连接着澳门市民的跨岛往来,构成澳门标志性的“镜海长虹”景观,见证了澳门交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增长。


1999年12月20日,32岁的包旭城作出重要的决定:去深圳!“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充满发展机会。”2000年,他参与筹建的深圳彭年酒店开业,他将澳门五星级酒店经营的先进理念引入其中。2005年进入深圳丹枫白露工作,“开辟代驾、代泊车等服务,受到客户欢迎,客流量也大大增加。”6年后,他又将豪派特华美达广场酒店引入龙华,成为龙华首个国际品牌的高档酒店。


包旭城说,过去几十年,深圳酒店业迅速发展,吸引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入驻,成为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前两年,因母亲年事渐高,包旭城又回到澳门工作。“我太太是台湾人,两个女儿都在香港大学读书,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深圳。”现在,包旭城过上往返深圳和澳门的“双城生活”,“每周末我都坐一个小时的船,回到福田和家人团聚。”



愿祖国繁荣昌盛
愿澳门的明天更美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写|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方慕冰 宁若鸿

图片丨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刘钢 刘真

海报丨肖敏

编辑|欧阳晨煜

审读丨吴剑林 李璐 甘霖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是深圳市委机关报,是深圳最权威的新闻媒体,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因特动人,因您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