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前夕,我们来到澳门采访。冬日暖阳下,街道两旁的五星红旗与澳门区旗交相辉映。漫步在澳门的历史街区,古老的葡式建筑与现代高楼大厦交织成一幅画卷,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活力在这里完美融合。
近年来,深圳市领导多次带队访问澳门,与澳门特别行政区高层会晤。深澳高层的频繁互动,是两地各领域深层次更紧密交流合作的一个缩影。
2021年,深圳和澳门建立了合作专班机制,为两地搭建了全面、务实的综合性交流合作平台。2023年,双方建立了10个专班,明确了26项合作任务,现增加到11个专班及30余项合作任务,在文化旅游、会展、金融、中医药、科创、教育、法律、青年创新创业、公务员交流、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系列合作成果。此外,深圳连续三年在澳门举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宣传推介会,鼓励澳门各界把握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合作与发展商机。
今年5月,深圳企业金雅福集团与澳门新百利来中心有限公司进行了智慧金店澳门首店合作签约,为金雅福未来进入葡语系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深圳市政协常委、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关恩赐是现场签约人,他在澳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利用好澳门中葡平台“走出去”是深企的机遇。
自回归祖国以来,澳门始终在我国与葡语国家交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圳也携手澳门开拓葡语国家市场,举办了五届深圳-澳门贸易与投资合作交流会,打造深圳与澳门及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新平台。去年,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澳门) 推介会在澳门举行,聚焦“新能源汽车出海”。
深澳充分发挥两地产业优势实现互补共赢。比如,在会展业,深圳连续多年组团参加“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并成为今年第二十九届展会的伙伴城市,展会特设深圳市主题馆,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与澳门博览集团完成战略合作签约,加强会展业商贸、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国际会议竞投等方面的合作。在旅游业,“品味时尚深圳,畅游山海鹏城”深圳旅游推介会(澳门站)、“感受澳门无限式”嘉年华等各类旅游推介活动在两地举办。
“深圳作为‘中国硅谷’,科创企业不断涌现和持续成长,已成为世界科创领域的重要力量。澳门科技大学注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深圳开展了丰富的合作项目。”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季敏向本报记者介绍,2022年至2024年,澳门科技大学与深圳市政府机构、科研单位、企业合作开展了15个项目,大多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
凭借协同创新的独特优势,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深澳科创合作正在“开花结果”。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湾区芯谷数字科技园区去年年底开园,澳大河套集成电路研究院入驻;由澳门大学及多所高校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华人芯片设计技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澳门城市大学与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开展硕博联合培养项目,加强科研合作……
位于龙岗区的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因其浓厚的澳葡特色元素被誉为深圳“小澳门”,园区引进孵化港澳文化企业近20家,统筹落地“深澳创意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商会合作峰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并连续四届成为唯一以深澳文化交流为特色的文博会分会场,促成深澳项目合作超400项。
今年9月,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澳门上演,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咏春》“舞”“武”融合的艺术魅力,在丰富澳门文化的同时,也生动地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澳门和深圳两地经过多年合作,在经济、科技等方面把很多事实实在在做了起来。”深圳市政协常委、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关恩赐不但是深澳合作的见证者和践行者,更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
2016年,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促成的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成立,成为澳门首个以促进深澳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为宗旨的民间社团,关恩赐担任首任会长。成立以来,澳门深圳经济文化促进会主办或协办深澳创意周、“深澳携手 合作共赢”座谈会、澳门·深圳·葡语国家企业家对接会等一系交流活动,并推动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的建立。“深圳企业可以利用澳门中葡平台‘走出去’,我们也可以将世界各地的企业带到深圳、澳门来。”关恩赐说。
“怎么把澳门和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更好连起来,人才交流是重要的一环。”关恩赐说,促进会把推动两地青年的合作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每年都会带澳门青年来深圳,让他们了解深圳城市及企业的发展,“希望更多澳门学生到深圳工作,可以学以致用。以前澳门年轻人几乎没有接触过深圳企业,但现在,深圳的华为、比亚迪等各大企业都有澳门年轻人的身影。”
关恩赐表示,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希望未来澳门可以更好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与其他城市文化、人才等各领域交流,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澳门和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城市,可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澳门会展旅游业协会会长何海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深澳会展合作空间广阔,两地产业合作为会展合作提供基础,同时也以会展为平台促进更多交流。
何海明1989年入职深圳国际展览中心,参与了高交会等多个展览的策划、组展工作,2001年以首个会展专才的身份移居澳门,自此深耕澳门会展业。他是深圳、澳门两地会展协会的创立者,深知澳门与深圳会展业的优势与互补性,并不断促进两地会展业的合作。
会展分为会议和展览,这二者正是澳门和深圳的强项。“深圳的展览业非常发达,展馆硬件设施位居世界前列。澳门会议设施完善,并拥有全球最多数量福布斯五星酒店。所以两地可以错位发展、相互结合。”何海明说,深澳都处于国内国际循环交汇的重要位置,深圳面向大湾区与内地广阔市场,澳门有中葡平台,面向国际市场,是企业“走出去”的桥梁和纽带。此外深圳作为“设计之都”,澳门很多文创产品的设计都在深圳,两地创新生态链等领域的资源都可以有效互补。
此前,深澳两地通过“一程多站”的合作方式将在澳门参展企业带来深圳参观考察,2019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大会让两地开启“一会展两地”的探索。何海明希望,未来深澳可以进一步推广“一会展两地”,联手竞标国际会展项目,链接深澳两地市场,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在大会展的理念下探索更多演艺、体育赛事等方面的合作。
“这是澳门特区居民身份证,这是在内地用的港澳居民居住证,还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澳门艺舍(新新酒店)总经理包旭城从钱包里拿出3张身份证明向记者展示。他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在香港工作过,又在澳门回归祖国当天来到深圳发展,在人生不同阶段,这些证件“悉数上场”。包旭城辗转过不少城市,最后选择在深圳定居,他笑着说:“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
1980年前后,澳门迎来大批入境游客,也催生了酒店业的发展。经验丰富的包旭城被派往香港工作了7年。1997年,他回到澳门,那时“去澳门只有一座桥,还不通私家车,非常不方便”。20多年过去,车水马龙的大桥连接着澳门市民的跨岛往来,构成澳门标志性的“镜海长虹”景观,见证了澳门交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增长。
1999年12月20日,32岁的包旭城作出重要的决定:去深圳!“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充满发展机会。”2000年,他参与筹建的深圳彭年酒店开业,他将澳门五星级酒店经营的先进理念引入其中。2005年进入深圳丹枫白露工作,“开辟代驾、代泊车等服务,受到客户欢迎,客流量也大大增加。”6年后,他又将豪派特华美达广场酒店引入龙华,成为龙华首个国际品牌的高档酒店。
包旭城说,过去几十年,深圳酒店业迅速发展,吸引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入驻,成为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前两年,因母亲年事渐高,包旭城又回到澳门工作。“我太太是台湾人,两个女儿都在香港大学读书,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深圳。”现在,包旭城过上往返深圳和澳门的“双城生活”,“每周末我都坐一个小时的船,回到福田和家人团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采写|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方慕冰 宁若鸿
图片丨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刘钢 刘真
海报丨肖敏
编辑|欧阳晨煜
审读丨吴剑林 李璐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