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文物收藏的热情不减
文物鉴定成为了一门热门的行业
由于铺垫少、反转多
内容猎奇、暗语不断……
直播鉴宝
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型“电子榨菜”
↓↓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
竟然连博物馆的专家
也曾出现过一起监守自盗的事件!
承德李海涛案
中国第一文物监守自盗大案
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件事的始末吧
故宫文物现身香港拍卖会
流失国宝疑似来自承德外八庙
在海内外一片舆论声中,中国著名明清史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诚如出面公开辟谣,称故宫博物院近20年根本没有组织运送文物赴山西展览,所以关于故宫文物“运往山西展览途中被窃”的报道纯属无稽之谈。
(网络配图)
我们将时间倒退回2002年10月28日的下午,当时香港金钟道万豪酒店正在举行一场名为“皇室信仰:乾隆朝之佛教宝物”的专场拍卖会。其中的清朝乾隆时期莲花瓣座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和清朝乾隆时期银坛城这两件拍品,因器身上都有“留平”和“故”字标签,被参展博物馆专家怀疑是故宫藏品。
专案组确认:流失国宝来自承德
且外八庙中竟有数十件赝品!
于是,专案组又调阅承德文保处的原始文物入库单,但遗憾的是这里的原始记录在“文革”当中受到毁损,资料不全。在专案组的要求下,故宫博物院又派人再次查验当年的故宫文物出库单。查验结果,出现在香港拍场的那两件文物的确于1973年出库,移交给承德文物管理处。而且,当年的库房保管员还找出了承德方面的收条。
经反复核实证明:乾隆代莲花瓣座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和银坛城两件国宝级文物的确是从故宫转移到承德文管处。
那么,这两件国宝又是怎样从承德文管处跑去香港了呢?
“内鬼”落网
模范干部监守自盗!
据当年办案的警员描述,文物库管理森严,需办理相关手续,再通过3道大门,库房里有24小时的监控设备,保安人员24小时轮流看守。
不容置疑,外人要通过层层关卡进入文物库绝非易事,而且能将赝品伪造得如此逼真,也绝不是外行所能达到的。那么盗窃文物的犯罪分子很可能就是圈内人士。
(网络配图)
警方介入后,迅速加大了办案的工作力度,调整侦查方案,对文保处内部工作人员反复进行了甄别与排查。根据掌握的情况和种种迹象分析,初期参加办案组协助调查的文物保卫部主任李海涛浮出水面,被列为重大嫌疑对象,警方马上对他布控,并秘密进行内部调查。
2002年12月7日,警方对李海涛进行了拘捕审讯。在充分的证据面前,李海涛在一审时就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由此,他开始了从天堂到地狱的长途旅行。
其实,李海涛所说的“一次偶然的生活细节”,是1993年盛夏的一天,李海涛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的同窗好友、在辽宁锦州某文化单位工作的阎某来承德旅游,顺道看望他。席间,他们谈及近些年许多圈内人“靠山吃山”发大财的事例,李海涛不时流露出失落的情绪。阎同学见状先是戏言探路,说“你要是也想发财我可以帮你!”没想到李海涛就象是蓄谋已久,一拍即合。
第一次盗卖国家文物时的情形,李海涛也始终记得很清晰,他在《忏悔录》中写道:“那一次,我很紧张、很害怕,拿了钱以后低着头一口气跑回家。尽管是夜里,一路上我还是感觉到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有无数只枪口在对着我……关上房门,平静了好一阵子,我才抖抖索索地打开包数钱——整整10万块人民币……差不多赶上我十年的工资啊!”
就这样,李海涛的罪恶之旅不太轻松地拉开了序幕,“一个偶然的生活细节”,很快“起承”,并最终“转合”成一个震惊全国的“大故事”。
偷盗259件文物 获利300多万
被判处死刑!
参加办案的警员告诉记者,当他们把怀疑对象锁定李海涛时,不少人感到意外,因为在大家眼里,李海涛是一位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品学兼优的专业人才,他怎么会监守自盗国家文物呢?
同事们回忆李海涛之时,用“不爱说话,不喜欢凑热闹”来形容。“他每天骑着破旧的二八自行车上下班,休息日也要来单位吃饭,就因为单位午饭很便宜,他上班背着一个大布兜子,被抓前不久才换成皮的。”
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正是他们眼里的那位尖子人才、模范干部,一手炮制了一起震撼全国的惊天文物大案。
即便李海涛已经认罪,但警方还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查证李海涛的犯罪事实:涂改文物档案,用赝品代替文物,还曾经用残件、部件或者附件来代替完整的文物。
最高法院经复核确认,十年来,李海涛盗取的259件文物之中,有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56件,三级文物58件,尚未定级的文物39件。李海涛从中获赃款人民币320余万元、美元7.2万元。
2010年11月19日,李海涛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这件震惊海外的博物馆内部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的案件的内鬼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时间长达7年之长的文物盗窃案也画上了句号。
▌转载|爆料微信号:shangjiado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