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这么冷,鸟类有哪些过冬妙招?

文摘   2024-12-18 19:58   陕西  

点击蓝字

我们



冬天,你有没有在外面瑟瑟发抖


外面的鸟类是如何应对寒冷的冬天呢?




01


穿厚点



当你冬天换上厚实的大衣时,鸟类其实也会给自己“穿厚点”。


戴菊


在冬季来临之前,很多鸟类都会进行换羽,长出更加厚实、紧密的冬羽。

冬羽的“含绒量”更多,绒羽是羽毛中最柔软、最保暖的。



冬羽的羽枝和羽小枝之间的连接也更加紧密,这样能很好的减少热量的散失。


小䴙䴘


有些鸟类的冬羽还有着特殊的结构,比如小鸊鷉,它可是杰出的保暖专家,它们的冬羽细密蓬松,涂上一层来自尾脂腺的油脂之后,既防水又防寒。这种特殊的羽毛结构使得小鸊鷉即使在冰冷刺骨的水面上也能安然无恙。


02


软技能



除了穿厚点,鸟类还有“软技能”。

它们有自己的节能技能——降低新陈代谢。就像是给身体按下了“节能模式”的按钮。它们会减缓心跳、放慢呼吸,减少活动等以此来减少能量的消耗和热量的散失。


黄雀


但光节能还不够,鸟类们还得防止热量从身体上偷偷溜走。这时,它们就会用到另一个技能——收缩血管

当血管收缩时,皮肤表面的血流量会减少,从而降低热量的传递速度。



特别是在鸟类的脚部和腿部,这些部位的血管排列十分巧妙,动静脉相互交织并紧紧挨靠,构成一个网络。


当热血从心脏流出并到达这些部位时,会与流回来的冷血进行热交换,使得冷血被预热后再流回体腔,而热血则被冷却后继续流向四肢。这种天然的“预热”作用有助于鸟类保持身体主要部分的体温,同时减少从赤裸的双脚上散失的热量。


斑鸫


当然啦,有时候鸟类们也需要快速升温,比如遇到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快速起飞时。这时,它们会迅速扩张血管,增加皮肤表面的血流量。


这样,更多的温暖血液会流向身体表面,通过热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同时,扩张的血管还能促进热量的分布和均匀化,使鸟类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体温。


03


多吃点



在过冬前,很多鸟类都会进行一段“增肥计划”。

它们会大吃特吃,摄入比平时多很多的食物,这些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让自己变得圆滚滚的,来应对严寒的挑战。


白腰朱顶雀


还有一些鸟类会提前“囤粮”,它们会将果实、种子等藏匿在树洞、岩石缝隙等隐蔽处。

此外,它们还会扩大觅食范围,增加觅食时间,甚至改变食性,以应对食物短缺的情况。比如,一些原本以昆虫为食的鸟类,在冬季可能会转而吃果实或种子。


04


挤挤更暖和



冬天,鸟儿们也会“抱团取暖”,往日的“竞争”将抛到脑后。它们聚集在一起,通过彼此的身体热量来保持体温。


集群还能提高觅食效率,让鸟类们更好地应对捕食者的威胁。


来自网络


在鸟群中,个体被捕食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因为多一双眼睛就意味着多一份警惕,一旦有捕食者靠近,鸟群中就会有成员发出警报,大家就能迅速逃离危险。



当然,迁徙是鸟类应对冬季严寒的最壮观方式。

每年秋冬季节,成千上万的候鸟会跨越千山万水,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

in the winter



END




声明:文中图片版权归红视界所有,如需商用请联系我们。




~欢迎~

交流,合作


观鸟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让身心和自然结合,保护大自然,也让大自然来治愈我们。


红视界致力于生态摄影和生态保护,为摄影师提供专业的拍摄服务,帮助他们记录自然之美,同时也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关注我们

红视界带你了解更多鸟类精灵~


往期推荐


鸟中“潜水冠军”,就是这位小辫子


我叫黑水鸡,但我不是鸡


鸟类的耳朵在哪里?


乌鸫,鸟不可貌相


精选作品集


每周精选之作——霸气红


每周精选之作——蓝精灵


每周精选之作——凤头燕鸥献鱼记(囧)


每周精选之作——斑冠拟啄木鸟

红视界
观鸟是一种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