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沙高铁新城片区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国际青年创业港,正着力打造集国际交流、高端人才创业、中非经贸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一座汇聚全球人才的“创业港湾”。如今,依托“集聚—培养—留用”的新模式,这里已吸引一批外国留学生来此安营扎寨,开启自己的人生创业之路。国际青年是如何与长沙相向而行、双向奔赴,相拥向未来的?日前,记者走进国际青年创业港,探寻国际青年交流创业背后的心路历程。
长沙瑞奇克斯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达加斯加姑娘小米,是国际青年创业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青年创业者。2年前,她把家从武汉搬到了长沙,决心在湖南开启新事业。这个决策,源于2019年6月,当时,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并长期落户湖南,此后,中非人民跨越山海,成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中联重科的起重机在南非紧张作业,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畅销中国市场……看着身边的非商朋友纷纷来到长沙,小米嗅到了商机。
25岁的长沙里科星际贸易有限公司创始人乔力,来自非洲贝宁,黑皮肤的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8年前,在贝宁的孔子学院求学后,他便来到长沙攻读国际贸易专业。在他看来,中非之间互补性很强,非洲需要的工业制成品、机械设备,都是湖南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的制度创新优势,以及长沙优越的交通网络和一客一货的对非航线,让他无论是对接中国国内供应商,还是回非洲签约订单,都能轻松实现。如今,他爱上了吃湘式烧烤,这个城市丰富的夜生活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让他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和乔力一样爱上长沙的,还有来自也门的山河智能海外销售经理阿布,他告诉记者,国际青年创业港诚邀海外人才拓宽国际青年的就业空间,帮助他们在长沙留得下、留得好,而这座城市在教育、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坚定了他带着妻子和三个子女扎根于此的信心。如今,公司还有不少和他一样的国际青年,让他与家人并不孤单。
为留住优秀外籍创业人才,自贸区长沙片区国际青年创业港念好“引用留”“三字经”,
积极探索停居留便利化措施,率先推出“创业签证”改革举措,对国际人才“敞开怀抱”。
来自索马里的萨卡是湖南省首张“创业签”的获得者,在过去,像他这样的创业者办理工作签证需两年工作经验。然而,近两年,国际青年有了留在长沙的“捷径”——湖南率先推出“创业签证”,挑选有意向、有资源的优秀外籍应届毕业生发放签证,并给予创业指导和帮扶。该创新举措让萨卡的“创业梦”有了转机。如今,他在长沙成立了一家外贸公司,将湖南的农业机械、服装、箱包等卖到东非各国。
乔力毕业后获得了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今年首张“创业签证”,并于今年8月在此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过去3个月时间里,他的公司已收到了30万美元的在谈意向订单,这个月底,还将前往非洲8个国家开拓市场。
据统计,目前国际青年创业港已办理中国首批对非创业签证6张(含续签)共4人,为14家初创公司落地长沙提供了先决条件。未来,他们还将对创业公司按照经营规模、营收水平等进行评估,实施动态管理和差异化支持,帮助国际青年逐梦大陆。
在国际青年创业港,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人才,正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创业故事,成为长沙外贸发展的新引擎,一年多时间,国际青年创业港的企业已和26个国家开展商务贸易往来,实现外贸额12亿元。
在长创业的国际青年中,阿布的事业红红火火,入职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仅一年多,便已是公司的“明星”销售经理,将“长沙造”工程机械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促成工程机械设备订单总额超过3亿元,并帮助山河智能开拓中东市场,如今,企业中东市场年销售额增长了300%。
国际青年创业港内,一个个国际人才将各地的经贸资源连接,拿下了多笔“首次”订单,首次把价值3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巴士出口到了乌兹别克斯坦,首次把二手工程机械出口到了拉丁美洲,首次把马拉维的大豆、阿富汗的松子进口到了湖南……
如今,小米在马达加斯加拥有涵盖32家门店的中国产品销售网络,公司累计进出口额高达100万美元,这段时间,她也正致力于为公司新品——马达加斯加香草荚打开湖南市场。
来源丨长沙观察、长沙新闻
编辑丨梓欣 吴霞
编审丨朱麟 肖斌
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内容、图片、字体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