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记者节丨获奖者说

时事   2024-11-08 11:45   湖南  


11月8日,又是一年记者节。

回望过去,继1994年电视消息《崽伢子:莫过来!》喜获长沙广电第一个中国新闻奖后,我们精品创作硕果累累。2024年,应用创新《“星城”移动服务》、舆论监督报道《记者调查:12320卫生热线为何变了味》又双双斩获中国新闻奖。
唯有热爱抵漫长,唯以奋进写未来。在2024年记者节来临之际,《长沙观察》推出特别策划《获奖者说》,一起倾听这些获奖者的内心感悟,领略他们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肩上有担当的新闻人风采。






谢鸿鹤 (高级记者)


✦第12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类三等奖《望月湖有家“道德银行”》

✦第11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类一等奖《长沙十多位院士成为科技“知本家”》



长沙广电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创新创优,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优环境氛围,一批创新创优骨干一直埋头扎根在新闻采编一线。20多年前我主创的《长沙袁隆平等十多位院士成为科技知本家》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今年长沙广电又有两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对于地市媒体而言,这非常不容易。我一直认为,要当好一名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缺一不可,必须明了“脚板底下出新闻”的道理,虚心学习、细心观察、用心采访、静心思考,然后以独特适当的角度去精心制作、精彩表达,进而才能成就“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周国强(高级编辑)


✦第27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类三等奖《微传播语境下的电视新闻创新》

✦第9届中国新闻奖广播消息类三等奖《袁隆平品牌价值1008.9亿元》




从事新闻工作近40年,我有幸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那些值得被铭记历史的瞬间。我曾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虽然这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但今天回想起来仍然感到荣幸和骄傲。发现新闻,创作精品,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极具成就感的过程。“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我坚信,好记者的必备本领在于发现新闻价值,在于深度挖掘那些被忽视的角落,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每一次采访,每一次报道,都是对新闻敏感度和专业能力的考验。每一篇新闻精品都是对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检阅。让我们在细节中发现新闻,在平凡中创作精品,打造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作品。




鲍新文(高级记者)


✦第34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类三等奖《记者调查:12320卫生热线为何变了味》

✦第5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类三等奖《崽伢子:莫过来!》




孜孜以求,必有所得。今年再次摘得中国新闻奖,距离1994年获得长沙广电第一个中国新闻奖,已是整整三十年!前后两次获奖,几乎概括了我迄今三十年的新闻从业之路:从刚做记者时的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到从业卅载后依然心怀新闻理想激情满满。一路行来,感慨有之:干好新闻工作,需要过硬的能力,更需要非凡的定力和耐力。这三十年,不正是我的一场“新闻马拉松”吗?心有热爱,方能坚持;新闻老兵,仍需奋蹄!




雷艳飞(主任编辑)


✦第34届中国新闻奖应用创新类二等奖《“星城”移动服务》

✦第28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类三等奖《丝路金桥》

✦第27届中国新闻奖广播消息类三等奖《芙蓉社区废弃自行车变“帮帮快车”》




时光荏苒,今年是我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第30个年头。常常有人说我采写稿件很快。其实,刚入行时,我也慢过,总是为抓不准新闻的价值发愁,稿子写得四平八稳,毫无特色。于是,我就多跑、多看、多想、多写,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中就发现新闻敏感性增强了,采访时善于抓活鱼、抓细节,写稿时也更得心应手,稿件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在年度创优中,先后有30余篇稿件获湖南新闻奖、湖南广播电视奖一等奖,其中2篇稿件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陈爱军


✦第9届中国新闻奖广播消息类三等奖《袁隆平品牌价值1008.9亿元》

✦第7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类三等奖《生命在铁轨上延伸》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

我于1997年和1999年两次获中国新闻奖,有幸成为湖南省第一个两次获中国新闻奖的记者,从业以来共获得新闻奖项近百次。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是使命感和责任感动驱使我们不断前行!我认为,要当好一名记者,要做好三点:

一是心中要有理想、有情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要坚守新闻理想,永葆为民初心,为党发声、为民立言。心中有人民,脚下才有力量。

二是脚下要沾泥土、带露珠。记者要有脚力,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深入火热生活,采访鲜活新闻。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

三是作品要见思想、见温度。记者是社会的观察家、瞭望者,要用敏锐的眼光洞察社会,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作品要有思想、有灵魂、有温度,打造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不忘初心、笃行致远!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奔跑、在记录,永不停顿……使命所在,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所托!




傅冠军(一级文学编辑)


✦第3届中国新闻名专栏《方圆之间》




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祝坚守在新闻岗位的记者们节日快乐!新闻有力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当我回想在新闻领域十几年的从业经历、尤其是我主创的新闻调查栏目《方圆之间》获评“中国新闻名专栏”时,内心仍是满满的骄傲与感动。追寻真相,记录时代,为无声者发声,为正义者助力,这就是记者的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




何超(主任记者、主任播音员)


✦第34届中国新闻奖应用创新类二等奖《“星城”移动服务》




在记者节,很荣幸作为“星城”移动服务获奖代表感言。这个奖凝聚着长沙广电人的心血与智慧。我们将文化与科技结合,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化手段,打破传统模式,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定制精准内容和服务,使宣传更有效,服务更优化,让用户满意。这一过程满是艰辛,但我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以心中之光、肩上之责,深入实践。这一奖项是认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创造更多精彩。


    


周虎踞


✦第34届中国新闻奖应用创新类二等奖《“星城”移动服务》




20年前,满怀“无冕之王”的激情和梦想,我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用话筒倾听千万百姓的心声。20年后,顺应媒体深度融合大趋势,我们建设数智融媒综合服务大平台“我的长沙”,打造“星城”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用新技术新工具服务千家万户、赋能社会治理。20年,我与长沙广电共成长,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采编一线到媒体管理,韶华易逝,激情犹在;岗位变化,初心不改。




李越强(记者)


✦第34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类三等奖《记者调查:12320卫生热线为何变了味》




干了23年的新闻采编,心里头对舆论监督的那份执着,真的是越来越深了。这次能拿到中国新闻奖,真的就像是经过了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跑到终点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有喜悦,有感慨,但更多的是对自己和团队那份不懈努力的感激。

这奖,它不仅仅是个荣誉,更是对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舆论监督这条路上摸爬滚打的认可。每次深入调查,每次揭露真相,都是对我们新闻理想的坚守,我会带领团队一直坚持下去。




罗薇薇(记者)


✦第34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类三等奖《记者调查:12320卫生热线为何变了味》




获得中国新闻奖,对我来说,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既是鼓励,也是鞭策。风雨无阻的现场采访、夜深人静的伏案疾书、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勇往直前,这是新闻人不忘初心的坚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篇新闻报道的背后,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信任,这是新闻人坚守的意义。未来,我将以这份荣耀为新的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继续深耕新闻领域,用心讲述每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故事,努力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作品。心怀梦想,砥砺前行。新闻人,一直在路上!




李波(记者)


✦第34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类三等奖《记者调查:12320卫生热线为何变了味》




获得中国新闻奖,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激励。当然,获奖的背后,不是某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政法频道团队的力量,反映的是我们整个团队强大的凝聚力以及不可预估的潜力。从2010年进入政法频道以来,我就深知记者背负着老百姓及政府的所托,“为民发声,替政府发声”注定是他的使命,而作为一名调查记者,更要有宏观意识,要胸怀大局,要善于透过事物现象看见其本质和未来,以挖掘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闻题材。以后,我将不断学习进步,加强自身业务修养,圆满完成自已的本职工作。




黄劲松


✦第17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类三等奖《浏阳试行股田制》




此获奖作品创作的前几年,我和戴江波在浏阳乡下采访注意到一个现象:当时,种田能手嫌田不够,但也有一些农户不愿种(外出打工等),于是个别农户将田地转包给别人耕种经营,这在当时是“新情况”。此后几年,浏阳在农业产业政策和经营方式上不断探索、发展、完善,直至出现股田制。在讨论年度创优工作时,我和时任频道总监杨兵认为此作法在全国具有开创性,有借鉴和推广意义,即将此题材作为重点打造,决定以电视短消息形式呈现。记者肖健从立意高度、切入角度、表现形式等专业角度方面较好的完成任务。最终在新闻评比中获得殊荣。



排名不分先后




END



来源丨长沙观察 

编辑丨梓欣 吴霞   

编审丨朱麟 肖斌 








▼ 扫码查看专栏 ▼

长沙新闻

总编辑调查

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内容、图片、字体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沙观察
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新媒体官方平台,关注热点新闻及综合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