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访古便是寻过去印记,我却不以为然,古物、古道不仅是一段过去的历史,是当下时的一种现状,也是未来的映射。
——题记
徽杭古道名声在外,是久已存下的徒步愿望清单。11月17号徽州的行程结束。当晚我便从婺源乘坐高铁到绩溪北,附近青旅住了一晚。次日,到客运站赶最早一班6:00公交出发前往古道。
下车后,行数百米检票进入逍遥谷,踏上古道之旅。天欲雨未雨,青石板路紧邻崖壁,依山盘桓。起初的一段,古道掩映丛林之中,树木遮蔽一侧河谷,流水声间或可闻。
拾级千阶,抵达巨石堆垒成的关隘,门楣东刻“江南第一关”,西刻“徽杭锁钥”,为绩溪人邵道棠题写。古道由此山脊处拐弯,几乎成直角,景色绝佳。据传,此因太平天国时待王李世贤于1861年率部至此,赞为天险而得名。
过“江南第一关”,遥望前路。古道蜿蜒盘桓石壁之上,宛若天梯,望不到头。一侧依山,巉岩高耸,壁立千仞。一侧临渊,深谷峡涧,乱石横砌。
雄关险道,踏上古道,不难想象数百年来,有多人行人商旅经此往来。其中,有众所熟知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有"茶商世家"胡炳衡,有十三、四岁便出走的徽州少年;还有许多无名的人。他们经年累月往返与古道之上。走出了西递的胡氏与宏村的汪氏,留下了一座座皖南古民居群,铸就了与晋商齐名的徽商及其背后的徽文化。
现在古道算是“通途”,在南宋以前只是羊肠小道,只能徒步攀行。巉岩上有一摩崖石刻,字迹已风化。其下方立一新石碑,重刻其文:“圣宋宝祐丁巳六月旦日,大石门胡八十府属讳润捐金用工开辟,凿去巉岩,甃成阶级,以便往来,永无危险,至中秋前五日毕工。聊记岁月云耳。”
记述了古道于宋朝宝祐丁巳年(1257)六月初二,绩溪大石门人胡旦捐资开山筑路,凿开陡峭岩石,砌成台阶,百姓往来化险为夷,至中秋前五日完工。
之后,这段古道经过历次修筑拓宽。其最重要的一次是明朝嘉靖年间,胡宗宪在山道上开山炸石,拓宽路基,铺上石阶,在绝险处构筑栈桥,其基本奠定了古道风貌。
其后,民国二十年(1931),邵在炳、邵之华、程怀邦、胡商岩费时六载拓宽重建,并立有《重修遥遥岭古道碑记》;民国三十二年(1943),徽商胡元堂牵头筹资两万元,再次大修古道磨盘石至岩口亭路段,重修岩口茶亭。
过“江南第一关”,至滴水崖。初冬时,数股细流从山巅顺着光滑的崖壁流下。可以想象,到了雨季定能形成壮观的飞瀑。
过滴水崖,到施茶亭。其最早为清嘉庆年伏岭下人邵承方义所建,供路人歇气避雨,并免费提供茶水。
以施茶亭相仿的茶亭南北均有,多建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崎岖难行的山路或人烟稀少的乡道中。
随着公路铁路的开通,古道被人遗忘,古道上的茶亭也被遗弃在了荒山野岭,有的早已成了一堆乱石。
徽杭古道上曾有8座路亭、茶亭。而今只余这一座施茶亭,现在的施茶亭也是后来复建,还保留着典型徽派建筑风格。但施茶亭却已是卖茶亭了。
施茶亭碑文记载紧靠亭屋东侧附建一神庙,内供观音等萨、土地山神。庙中原有楹联:“古道萦回,重重水口;关山险阻,步步惊心“。“庙居灵岩,卓显神威庇众庶;亭当险道,常供茶水惠行人”。
茶亭虽多建于乡野僻壤,很多地方都会写上楹联,或言景或欢迎行人或作规劝、警醒语或题警世名言。茶亭既是古道上的一个温暖单元,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记忆。
广东秀水石眼桥路边茶亭联:
不费一文钱,过客莫嫌茶味淡;
且停双脚履,劝君休说路途长。
吴兴八里店茶亭联: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杯各自东西。
祁门与黟县西武岭古道上万福亭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拿筒烟来。
贵阳图云关茶亭联: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
一亭俯看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吴恭亨《对联话》载愁岭亭联:
愁甚么,信步行将去;
歇也罢,丢肩放下来。
最有名的当数清代名士梅州人宋湘,他在赶考途中题于粤赣交界梅岭驿站旁凉亭上的长联: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叠叠,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项羽, 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么,请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想后思前,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放春秋佳日过;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扰扰,驿路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恨怎的,劝汝解下几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姑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
……
过"施茶亭"到黄茅培,逍遥谷中一个小村落。过"黄茅培",沿山谷东行,走在山间小路上,两旁青松挺立,路面落了许些金黄的松针。空气中弥漫者大自然无香之香的气味。从历史之中跳脱出来,收获怡然自得的心情。
更可喜沿途几乎没有遇到行人,有十余农家山庄,也都闭门不开。青山翠谷,溪涌泉鸣,偶遇红枫立于路边,便满心欢喜。沉浸自然,自然自然会给与到来者无知无觉丰厚的奖赏,诚所不欺。这是多年面对自然的感受。
过小溪越马头岭,到上、下雪堂。初闻其名,极富诗情画意,心想这名是谁起的,其地是否如陶公笔下“桃花源”?
抵达,只见农家改建而成农家乐,门口牌子上标注这吃饭住宿以及电话,墙壁上则留下了往来行人的涂鸦。想象与旅途中真实所见对峙,又何尝不是一件趣事。
雪堂之名是何人所起,已不得而知。其原因是此处地处山凹,日照不足,冬日积雪,开春始融,称雪堂。上、下之名则以地势区分,地势较高的是上雪堂,地势低的是下雪堂。
地名与想象之间常常有入差。去往人群之中,往往是所见不如所想。深入自然之中,往往是所见超越所想。所见即所得。所想与所见相比谈不上孰好孰坏。所谓:“看山是山,看山非山”。皆以心境、阅历所得浅深之浅深耳。
行之此处,依然没什么行人,门店亦未开放。想来是周一的缘故,周末游人较多时,店家能早早开门。路遇一只小黑狗,一路引我到古道之最高点——蓝天凹,为两山之间垭口,海拔1050米。往东能俯瞰浙江绵延的群山,南接华东第二峰1787米的清凉峰。
蓝天凹为至高点,浙、皖行人皆在此休息。平时有当地人将货物搬运上来摆摊售卖。也有常驻的小店,因垭口常年聚风,开在了距离垭口几百米的位置,对面也有用石块垒成了窑洞,供行人休息。每日会有永来村的村民到此售卖货物。最出名的是野生的山核桃。从蓝天凹一路往下至永来村,出了牌坊便进入了浙江境。
如是,用一上午的时间走完了从绩溪至永来村这段路全长约十五公里的“徽杭古道”,真正古道路段仅两三公里。
事实上,连接徽州与杭州地界的古道都可以算是徽杭古道,其条数数以百计。这段被辟为景区并挂名“徽杭古道”的路线只是其中一段,仅是“徽杭官道”上的支线而已,其称逍遥谷古道当更贴切。
“徽杭古道”盛名在外,是否名副其实,各位走过之后会有自己的答案。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记,大米
古道行纪
路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