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一、地球的形状
(一)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3 000多年前,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提出“天圆地方”说
(2)在2 0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盖天说以及东汉时张衡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二)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提出问题]既然有“天涯海角”,我们在地面上为什么总是走不到边?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建立猜测和假设]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可能是弯曲呈弧形的。
[获取事实与证据]在海边观察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杆消失。在陆地上行走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
[结论]大地是弧形的。
(三)活动验证
地球是一个球体吗?
[实验方案]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观察]铅笔在篮球球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时的变化情况(铅笔的长度铅笔头隐现)。
[实验现象]铅笔在篮球球面上远离时,铅笔头慢慢看不见了,铅笔变短;铅笔在木板表面上移动时,可以一直看到铅笔头,而且铅笔长度不变。
[实验结论]铅笔在篮球球面上移动时,铅笔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铅笔在木板表面上移动时,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不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四)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
(1)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2)过了2个世纪,即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3)1519- 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4)现在,我们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个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
(5)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考点二、地球的大小
(一)地球大小的数据: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二)为什么地球仪做成正球体而不是椭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6357千米,仅差0.33%。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3毫米。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
考点三、地球仪
(一)经线和纬线
(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2)本初子午线: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决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3)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4)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项目 | 形状 | 长度 | 指示方向 | 相互关系 |
经线 | 半圆 | 相等 | 南北方向 |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
纬线 | 圆圈(两极为点) |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 东西方向 | 所有纬线都平行 |
(二)经度和纬度
为了区别地球仪上的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它们标注了度数,在经线上标注的度数称经度,在纬线上标注的度数称纬度。
项目 | 划分界线 | 字母表示 | 度数范围 | 度数变化规律 | 东西经、南北纬判断 | 特殊点 |
经度 | 本初子午线(0°经线) | 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 0°-180° |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180° | 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 | 东经180°和西经180°在同条经线上,180°后面不带“E”或“W” |
纬度 | 赤道(0°纬线) | 南纬用“S”表示,北纬月“N”表示 | 0°-90° |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 | 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 | 北纬90°是北极,南纬90°是南极 |
(三)经纬网
(1)含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2)作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用经纬度表示,无论是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轮船,还是在高空飞行的飞机,都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它们的位置。
(3)不同形式的经纬网
网格状经纬网
①向上增加是北纬,向下增加是南纬,最多到90°
②向右增加是东经,向左增加是西经,最多到180°
极地经纬网
①逆时针是以北半球中北极点的视角,顺时针是以南半球中南极点的视角
②圆圈表示纬线,经过中部的直线表示经线
球面经纬网
(五)半球范围
项目 | 划分界线 | 半球范围 | 判断依据 |
南北半球 | 赤道 0°纬线 | 南半球:赤道以南; 北半球:赤道以北 | 北纬度数在北半球,南纬度数在南半球 |
东西半球 | 20°W和160°E组成经线圈 | 东半球:20°W向东到160°E 西半球:20°W向西到160°E | 西经度数:小于20°W的在东半球,大于20°W的在西半球。 东经度数:小于160°E的在东半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 |
(六)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 中纬度 | 高纬度 |
0°--30° | 30°--60° | 60°--90° |
考点四、阅读地图
要看懂地图,先要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这三个地图的基本“语言”。
(1)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表现方式
表现方式 | 示例 |
线段式 | 不能漏写单位 |
数字式 | 1: 3 000 000或1/3 000000 |
文字式 |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 千米 |
③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的大小指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比例尺的分子均为1,所以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大比例尺:≥1:100000 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比较详细
小比例尺:≤1:1000000 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比较简略
④绘制地图时,比例尺大小的选择与所绘地图的范围、内容的关系
a.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b.地图所示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因此,画一幅学校地图(范围小),就要选用大比例尺;画一幅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范围大),就要选用小比例尺。
(2)方向
①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方向标的地图:通常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端,它的四周都是北。
b.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端,它的四周都是南。
c.同一经线上的点只存在正南、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点只存在正东、正西的关系。
(3)图例与注记
①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符号叫图例。
②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的数字,称为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