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胜利——“南风”行动中的派普战斗群以及SS第1装甲军(1)

百科   2025-02-03 11:00   江苏  


突出部战役80周年,我继续连载了全部的派普战斗群在阿登战场,正如前天推送的真正的尾声一篇中提到的那样,战斗并没有结束。

突出部战役80周年:冲锋在前——阿登战役中的派普战斗群(真正的尾声)


匈牙利战场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德国人再次陷入两线作战的噩梦之中。苏联红军随后在东线陆续发动了数个大规模夏季攻势,给予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以毁灭性打击,解放了白俄罗斯全部领土和立陶宛的部分领土,波兰东部,同时进抵东普鲁士和华沙一线,也就是帝国边境线。

1944年8月,苏军马不停蹄,挥师巴尔干,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巴尔干国家退出轴心国集团,从而在战略上构成对德国的包围态势,为突入德国本土作准备。马利诺夫斯基大将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和托尔布欣大将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疾风骤雨般的攻势让吓破了胆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相继退出了战争。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也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脱离了纳粹的魔爪,德国在欧洲只剩下最后一个盟国(仆从国)——匈牙利。

德军在匈牙利的力量并不强,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约翰内斯·弗里斯纳(Johannes Friessner)上将手下仅有4个集团军,奥托·韦勒(Otto Wöhler)的第8集团军,马克西米利安·弗雷特尔-皮科(Maximilian Fretter-Pico)的第6集团军以及匈牙利第2和第3集团军。

奥托·韦勒44年12月成为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

仗打到这个份上,匈牙利这个小国终于坐不住了。匈牙利的摄政王——霍尔蒂·米克洛什海军中将(曾是奥匈帝国的海军将领之一)也打算仿效罗马尼亚的做法,单独同盟军媾和。他派人秘密与苏联缔结了停战协议,匈牙利政府更是随后宣布退出战争。德国人对此早有准备,党卫军的传奇人物——奥托·斯科尔兹尼(Otto Skorzeny)带领手下悄悄进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动了早就计划好的“铁拳”行动,他们绑架了霍尔蒂将军,并将匈牙利箭十字党的党魁,一个狂热的法西斯分子——萨拉希·费伦茨扶上了台。这个死硬的亲纳粹分子承诺动员12至70岁的匈牙利人入伍,匈牙利依旧被牢牢地绑在德国的战车之上。

传奇男人——奥托·斯科尔兹内执行的“铁拳”行动让匈牙利依然牢牢地绑在纳粹的战车上

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只能指示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继续发起进攻。12月26日,两个方面军在多瑙河一线会师,将布达佩斯及其城内守军团团围住。这一惨败直接导致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弗里斯纳上将被解职,取而代之的是第8集团军指挥官奥托·韦勒。从西线战场调来装甲兵将军赫尔曼·巴尔克同时接替马克西米利安·弗雷特尔-皮科将军成为第6集团军指挥官。

虽然希特勒已经在10天前把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家当全部砸进了西线战场(阿登攻势),但他也不想放弃匈牙利,布达佩斯被定义为必须战至最后一枪一弹的“要塞”城市,同时下令组织力量全力为该城解围。为此,他将驻扎在波兰华沙附近的奥托·吉勒的SS第4装甲军(下辖SS第3“髑髅”装甲师、SS第5“维京”装甲师)秘密调动到匈牙利战场执行解围作战。

早在1945年1月8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就要求西线总指挥部将第6装甲集团军从阿登地区撤到德国中部,然后秘密送往匈牙利。希特勒的这一决定遭到了新任陆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上将在内的一众德国将领的反对。就连第6装甲集团军的指挥官,曾任希特勒私人保镖,号称最为忠诚的泽普·迪特里希也对去匈牙利没有任何兴趣。迪特里希此前一直关注着东线的局势,他希望自己的第6装甲集团军能够驻防至奥德河一线。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古德里安建议希特勒,使用库尔兰集团军和迪特里希的第6装甲集团军以及驻守波美拉尼亚的第3集团军从波美拉尼亚向南进攻苏军,目的是要分割包围推进到奥德河下游的苏军,在旧的德、波边境上建立一个强大的防线。而报有同样想法的迪特里希更多的则是因为自己的家人。

虽然古德里安和其他将帅一再建议希特勒将党卫军部队调至柏林外围防御,希特勒本人却不如是想,甚至为此斥责反对他计划的将军们不懂战时经济。在希特勒看来,必须集中精锐部队,在匈牙利发动一场的决定性的攻势,控制住匈牙利南部的瑙吉考尼饶油田(Nagykanizsa),甚至重新夺取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这样战争才能继续下去。

德国大部分的燃料和润滑油料工厂此时都已停工,整个德国只剩下维也纳盆地的油田、气田以及巴拉顿湖地区的油田了。二战期间,匈牙利的年采油量是68万吨,到了1945年,这个产量已经占到了德国石油总产量的80%,因此失去匈牙利产油区是难以接受的。匈牙利西部地区还掩护着通向维也纳工业区的接近地,工业区内各军工厂仍在日夜不停的为第三帝国生产着各种战争装备。控制住匈牙利才能保证维也纳的安全。


德军最初的计划

德军统帅部最初计划向盘踞在布达佩斯以西,外多瑙东部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发动一次反击,从而保住匈牙利的油田、矿藏,同时掩护奥地利方向。希特勒的胃口更大,他希望德、匈联军能够完全歼灭盘踞在多瑙河西岸的苏军庞大的桥头堡阵地,然后从韦伦采湖(Velencei-tó)以东和德拉瓦河河口之间继续向多瑙河推进,在多瑙新城(Dunapentele)、多瑙城堡(Dunaföldvár)以及包姚(Baja)的多瑙河东岸建立一系列桥头堡阵地,为更进一步攻势提供跳板。

1945年1月底,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陆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上将的指示下,呈交了第一份代号为“南方”的行动方案。这份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利用巴尔克的第6集团军以及SS第4装甲军 和“布赖特”军级集群(陆军第3装甲军以及匈牙利第2军)从塞克什白堡(Székesfehérvár)以南发起进攻。与此同时,第2装甲集团军也将从大包约姆(Nagybajom)向东发起进攻。德国东南最高指挥部的4个步兵师则渡过德拉瓦河,沿北—东北方向发起协同攻势。德军希望利用这三路合击,消灭占据在多瑙河以西,巴拉顿湖和德拉瓦湖之间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阵地。此外,这个计划还包括夺取多瑙河至德拉瓦河河口一线。

南方集团军群认为要想实现如上计划,有3个先决条件:

1.消灭从多瑙城堡方向向北攻击的苏军后,重新发动“康拉德3号”行动,彻底歼灭达佩斯以西韦尔泰什山和多瑙河之间的苏军。

2.第8集团军必须牢牢守住多瑙河以北的现有防线,保证反击部队(侧翼)安全。

3.集团军群所属的装甲师必须得到装备和人员的补充。此外,还需要2到3个新步兵师的加强。

南方集团军群电告东南最高指挥部(OB Südost),“南方”计划只有在布达佩斯方向取得成功突破后才能发动。因此,这个进攻方案在拟定好了后,却没有具体行动时间。


软腹部的钉子

按照这份“南方”计划,当南方集团军群主力向苏军发起反击时,第8集团军必须守住多瑙河以北的防线,掩护进攻部队侧翼安全。但在德军预定集结区域以北,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近卫第7集团军握有一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的桥头堡阵地。

这要从德军第一次布达佩斯解围作战说起。1945年1月1日凌晨,SS第4装甲军发起了一次凌厉地攻击,直接打在了毫无准备的近卫第4集团军的右翼防线上,这次进攻全靠托尔布欣元帅调来预备队才阻止。

为了挫败德军对布达佩斯的第一次解围攻势,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左翼部队按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于1月5日夜间在未经炮火准备的情况,从多瑙河以北发起反冲击。舒米洛夫上将的近卫第7集团军以及克拉夫钦科坦克兵上将的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突破了德军在赫龙河上的防线,向科马尔诺(Komárno)挺进,目的是占领该市附近渡口,然后利用坦克部队和摩托化步兵直插多瑙河南岸的德军后方,乌克兰第3方面军则同样派出部队相向从比奇凯(Bicske)发起进攻,包围德军解围部队。

近卫第7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两天之内就前进了50公里,逼近科马尔诺,但很快被德军的顽强抵抗打退,也未能占领多瑙河的渡口。乌克兰第3方面军也因仍在进行激烈的防御战,未能转入进攻。虽然占领的阵地也只剩下一半,但近卫第7集团军仍在埃斯泰尔戈姆(Esztergom)西北的赫龙河西岸占据了一块桥头堡阵地。这个桥头堡纵深约17公里。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是一处非常好的跳板,苏军可以随时进攻在多瑙河以南作战的德国、匈牙利军队暴露的左翼。在投入更多兵力后,甚至可以推进到科马罗姆周围的炼油厂,并且使苏军向布拉迪斯拉发方向的突击变为可能。

这就等于在德国人的软腹部埋下了一颗钉子,必须彻底拔除这根钉子,德军才能放心的发动攻势,避免攻击开始后,侧后翼随时受到威胁,而且这个桥头堡本身就牵扯了德国第8集团军太多精力。

1945年2月10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奥托·韦勒在觐见了希特勒以及在德国最高统帅部接受命令后,返回了他在匈牙利西部埃斯泰尔哈扎(Eszterháza)的指挥部,准备着手制定消灭苏军这一桥头堡阵地的计划。

苏军近卫第7集团军的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多瑙河和赫龙河流域,苏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我们再看南边匈牙利境内的苏德战线对峙形式:

通过这张来自Nash的SS第4装甲军下卷的1945年2月12日匈牙利战场的苏德双方战线图,我们可以看到,苏军和德军在布达佩斯以东,沿着巴拉顿湖(南)向北到赫龙市对峙

我们再看这幅图的顶端(北边),赫龙市(Gran,也就是埃斯泰尔戈姆)虽然在德军第711步兵师手上,再往北看,隔着多瑙河在德军防线侧翼与他们对峙的就是苏军的近卫第7集团军,一旦德军再次在巴拉顿湖以北向布达佩斯方向发起攻势,苏军近卫第7集团军即可以利用这个突出部南下攻击德军进攻部队侧翼,也可以北上深入德军腹地,所以这个突出部怎么都要抹平了。

我们用谷歌地图把两幅地图结合起来看就懂了。苏德双方正沿着红线从赫龙(埃斯泰尔戈姆)到巴拉顿湖以南进行对峙(德军在西边,苏军东边布达佩斯一线),德军目的是解围布达佩斯,苏军目的是巩固夺取的布达佩斯,现在,在匈牙利德军头上(北)有一块蓝色标示的突出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那就是赫龙河桥头堡,据守的苏军近卫第7集团军既可以南下渡(莱茵)河侧击匈牙利的德军,又可以继续北上深入德军腹地。

这就是为什么,德军想要在匈牙利发起任何大规模的战略攻势前,都得抹平这个突出部,将苏军赶到赫龙河的东边,然后沿河设防,保证双方战线平齐,避免匈牙利境内的在发起进攻后,侧翼频繁遭到袭扰。


纸面上的精锐

1945年1月初,希特勒的私人副官奥托·京舍(Otto Günsche)亲自将一份绝密命令递交给了第6装甲集团军的指挥官泽普·迪特里希。1月16日,党卫军指挥总局也通过级别最高的电文发布了如下命令:

(1)根据元首命令,西线总指挥部应在1945年1月20日至30日之间将以下部队撤出前线,并在其辖区内进行整补:

(a)SS第1装甲军军部

SS第1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SS第12装甲师“希特勒青年团”

(b)SS第2装甲军军部

SS第2装甲师“帝国”

SS第9装甲师“霍亨施陶芬”

(2) (c) 最后休整日:1月30日

(3) (a) 人员补充应由党卫队指挥总局V处和II处协调完成……

(4)装备补充由西线军需总监或装甲兵总监全程协助完成……

这份命令的内容很明确,就是将在阿登地区打得灰头土脸的第6装甲集团军尽快撤出,整补后调往东线战场。可惜的是,战局可不会按照德国人的时间表走。由于西线盟军的压力,几个已经退出前线的党卫军装甲师不得不再次卷入战斗。例如1945年1月14日时,SS第2装甲军的帝国师和霍亨施陶芬师就被迫再次投入战场。

奥托·京舍也是属于警卫旗队系统

这次前往匈牙利的行动,德军采取了最严格的保密措施,并且积极展开了欺骗行动。当运送第6装甲集团军各部的列车在第3高炮军的掩护下驰往东线的时候,德国人仍试图让苏军相信,该集团军正在柏林以东集结。第6装甲集团军的作战参谋格奥尔格·迈尔(Georg Maier)带领部分参谋人员作为先遣单位在非常接近奥德河前线的巴特萨罗(Bad Saarow)下车,然后大张旗鼓在当地制造了一个集团军正在卸车作业的假象。迪特里希更是待在这个“集团军指挥部”里一直到3月初才被允许前往匈牙利前线。

格奥尔格·迈尔

与此同时,南下运送党卫军各装甲师的火车大多都在夜间行驶,所有人员都奉命取下荣誉袖标,肩章,坦克和装甲车辆包括车牌都必须掩盖或擦除,以防泄密。

1945年1月31日,第6装甲集团军更名为SS第6装甲集团军,但为了迷惑苏军,整个集团军都被赋予了相应的伪装番号:

SS第6装甲集团军:匈牙利高级工兵参谋部(Höherer Pionierstab  Ungarn)。

SS第1装甲军指挥部:SS南方大区指挥部(SS Abschnittsstab Süd)。

SS第2装甲军指挥部:SS南方训练指挥部(SS Ausbildungsstab Süd)。

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髑髅师预备分队(SS Ersatzstaffel Totenkopf)。

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维京师预备分队(SS Ersatzstaffel Wiking)。

SS第2“帝国”师:SS“北方”训练集群(SS Ausbildungsgruppe Nord)。

SS第9“霍亨施陶芬”师:SS“南方”训练集群(SS Ausbildungsgruppe Süd)。

SS第6装甲集团军真正的参谋部将乘飞机前往匈牙利,SS第1装甲军大部将乘火车从科隆等地率先启程,经维也纳前往他们的新集结地匈牙利的杰尔(Győr)市,德国人管这个被森林覆盖的城市叫做拉包(Raab)。这里距离维也纳100公里,距离布达佩斯正好也是100公里。德国的铁路系统在盟军不间断的空袭骚扰下,花了3周的时间,才将整个SS第1装甲军送达目的地;而SS第2装甲军则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注释1:布隆即捷克的第二大城市布尔诺(Brno)。

注释2:普雷斯堡即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


SS第1装甲军的装甲力量

关于装甲力量:由于在阿登战役中损失惨重,新补充给警卫旗队师和希特勒青年团师的坦克装甲车辆都是陆续从各处运来的。

根据警卫旗队师的状态报告(1月31日),该师可用坦克数为21辆IV号坦克(6连10辆、7连11辆),25辆豹式坦克(1连12辆、2连13辆),7辆IV号坦克歼击车L/70型,19辆虎II坦克注释3

注释3:警卫旗队豹式坦克、IV号坦克,IV号坦克歼击车L/70型除了上述可用数字外,还有9辆IV号坦克、10辆豹式坦克以及3辆IV号坦克歼击车L/70型需要进行短期维修(即不必送往后方集团军修理厂或德国本土)。SS第501重装甲营的19辆虎II坦克仅记录了2连(9辆)和3连(10辆)的数字,1连当时并不在营里。此外,还有13辆虎II坦克需要进行短期维修。

虎II坦克来自SS第501重装甲营,跟阿登战役时期一样,该营依然配属给SS第1装甲团,作为其2营。此外,警卫旗队师手上还有3辆诺曼底战役时期幸存下来的III号突击炮,但具体可用数字不详。

(在警卫旗队的上报表上,第一行数字为理论编制,我们可以不看,那差的也太远了,比如理论上IV号坦克警卫旗队应该有109辆,那是43年巅峰时期,我们不考虑。看第二行的可用数字就可以看到可用数字分别为IV号坦克21辆,豹式坦克25辆,虎II坦克19辆,IV号坦克歼击车L/70型 7辆。这份上报表虽然标注的是2月2日,但这是呈送的时间,实际统计时间是1月31日时候的警卫旗队师装甲力量的数字)


在明细表上,可以看到右侧虎II,也就是VI号坦克一栏,1连是空的,2连为9辆虎II坦克,3连为10辆虎II坦克可用,这也就是19辆虎II的数字出处。右侧装甲团的混编营4个连,其中1连有12辆豹式坦克,也就是V号坦克,2连13辆,总计25辆。6连IV号坦克为10辆,7连为11辆,因此可用总数为表格展示里的21辆。


根据英国研究匈牙利战役的专家伍德的资料补充,警卫旗队豹式坦克、IV号坦克,IV号坦克歼击车L/70型除了上述可用数字外,还有9辆IV号坦克、10辆豹式坦克以及3辆IV号坦克歼击车L/70型需要进行短期维修(即不必送往后方集团军修理厂或德国本土)。SS第501重装甲营的19辆虎II坦克仅记录了2连(9辆)和3连(10辆)的数字,1连当时并不在营里。此外,还有13辆虎II坦克需要进行短期维修。


与SS第1装甲团一样,希特勒青年团师的SS第12装甲团也下辖1个混编装甲营,而陆军第560重坦克歼击营依然配属给SS第12装甲团。

1945年2月1日,希特勒青年团师报告其有19辆IV号坦克(17辆可用)、3辆豹式坦克指挥型(2辆可用)、33辆豹式坦克(28辆可用)、15辆IV号坦克歼击车/70型(9辆可用)、2辆豹式坦克抢修车(1辆可用)、16辆轮式装甲侦察车(10辆可用)、30辆轻型装甲运兵车(12辆可用)、136辆中型装甲运兵车(90辆可用)。第560重坦克歼击营报告:17辆IV号坦克歼击车L/70型(7辆可用)、16辆猎豹坦克歼击车(14辆可用)、8辆IV号底盘自行高炮(4辆“旋风”式自行高炮,4辆“东风”式自行高炮,总计4辆可用)、2辆豹式坦克抢修车(1辆可用)。

2月10日,SS第12装甲团新混编1营上报的实力数字为:SS第12装甲团拥有38辆IV号坦克注释,44辆豹式坦克注释

注释:根据胡伯特·迈尔的《希特勒青年团师战史》,这38辆IV号坦克包括从之前的混编1营接收的14辆,1945年1月接收的12辆,来自法灵博斯特(Fallingbostel)的4辆,来自西线装甲兵总监的4辆,来自维也纳兵工厂的4辆。

注释:根据胡伯特·迈尔的《希特勒青年团师战史》,44辆豹式坦克包括从之前混编1营接收的6辆,装车时接收的22辆,来自法灵博斯特的4辆,来自第6装甲集团军的12辆。

根据希特勒青年团师参谋长胡伯特·迈尔的记录,师属SS第12装甲炮兵团在阿登战役期间损失了1门105mm轻型野战榴弹炮,2门150mm重型榴弹炮以及1门100mm加农炮。1945年2月10日,SS第12装甲团拥有34门105mm轻型榴弹炮(牵引式),2辆“胡蜂”式自行火炮,9门150mm重型野战榴弹炮(牵引式),3门10mm加农炮以及24门150mm多管火箭炮。

1945年2月1日,SS第12坦克歼击营1连和2连各有6辆和7辆IV号坦克歼击车L/70型,3连拥有8门75 mm Pak40反坦克炮(牵引式)。SS第12高炮营3个高炮连共装备18门88mm高炮和7门37mm高炮(牵引式);另外2个连装备15门37mm高炮(牵引式)。此外,营里还有2辆四管自行高炮。

根据Wood给的原始数据表,第一列IV号坦克最上面34的数字为理论编制数,通常咱们无视。我用红线拉出来的就是实际拥有数,例如第一列的IV号坦克实际拥有数字就是19辆,我用黄线拉出来的横线就是实际可用数,就是可以投入战斗的,IV号坦克的这一数据就是17辆。


经过补充,希特勒青年团师的摩托车、汽车、卡车以及牵引车分别恢复到编制的34.4%、63.8%、78.2%和44.5%。关于装备情况,胡戈·克拉斯在他的《指挥官对部队战斗力简评》写道:

……火炮的牵引车辆极度短缺。11门轻型野战榴弹炮、6门重型野战榴弹炮以及1门加农炮无法移动。

摩托化车辆和坦克缺少零配件

缺少指挥车辆……

总体评估为:我师仅能执行一定条件的进攻任务。


SS第1装甲军人事变动

指挥层上,SS第1装甲军仍由党卫队地区总队长兼武装党卫队中将赫尔曼·普里斯(Herman Priess)担任。阿登战役期间担任警卫旗队师师长的威廉·蒙克(Wilhelm Mohnke)在1月13日晋升为党卫队旅队长兼武装党卫队少将后,调往柏林。因此,全师的休整、补充可以说是各个团长自己完成的。他们的新师长奥托·库姆(Otto Kumm)于2月15日全师投入战斗前两天才刚刚到任。奥托·库姆出身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系统(帝国师前身),以优异的指挥才能在战争中获得步步提升,并在服役期间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以及橡叶饰。奥托·库姆也是警卫旗队师最后一任师长。

SS第1装甲军军长赫尔曼·普里斯。详细个人履历会更新到修订版里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最后一任师长,来自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系统。虽然警卫旗队系统和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系统有矛盾,但是到了45年,两家进行了换家操作。库姆来当警卫旗队师最后一任师长,警卫旗队的参谋长莱曼去帝国师当师长


1945年2月初,上级突击大队长约阿西姆·派普(Jochen Peiper)在缺席6周后,重新返回警卫旗队师并继续担任SS第1装甲团团长一职。1945年1月11日,派普由于一系列优异的表现而获得了双剑橡叶饰骑士十字勋章。同阿登战役时一样,SS第1装甲团仍然只有1个混编装甲营,营长维尔纳·波舍克(Werner Poetscke),下辖2个豹式坦克连(1连和2连),2个IV号坦克连(6连和7连)以及海因茨·冯·威斯特哈根(Heinz Von Westernhagen)的SS第501重装甲营。

派普是拍摄了一系列双剑橡叶饰的照片后,才返回前线的。派普原先任警卫旗队SS第2装甲掷弹兵团3(SPW)营营长。哈尔科夫战役时期就敢打敢冲,库尔斯克战役时期,该营就守在普罗霍罗夫卡著名的252.2高地上,他自己拿反坦克枪捅坦克,他手下急了敢开251撞T-34。他确认接任警卫旗队师师属装甲团团长的时候,SS第1装甲掷弹兵团团长弗赖半开玩笑的说,这下装甲团的人要死光了。意思就是派普这么敢打敢冲~那伤亡还不是岗岗的,但是到了45年,派普许多战友相继阵亡,他的指挥风格也不复43年初哈尔科夫战役时期的灵动,转而趋于保守


SS第1装甲团1(混编)营营长维尔纳·波舍克,出身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系统,转入装甲团后,与派普紧密合作,忠心耿耿。详细履历会更入修订版


SS第501重装甲营营长海因茨·冯·威斯特哈根,一个非常悲剧性的人物,同时也是派普的好友。他是接替马克思·温舍最先成为警卫旗队突击炮营营长的,后转为SS第101重装甲营营长


马克思·汉森(Max Hansen)仍然担任SS第1装甲掷弹兵团的团长。由于阿登战役期间的惨重损失,各团、营级层面上变动巨大。1营营长埃米尔·卡斯特(Emil Karst)的职位由赫尔伯特·林克(Herbert Rink)接任。2营营长泽普·翁特科夫勒(Sepp Unterkofler)由于在阿登战役期间阵亡,他的职务由来自SS第6“北方”师的恩斯特·埃伯-哈特(Ernst Eber-hardt)临时接替。3营营长卡尔·伯蒂歇尔(Karl Böttcher)因伤离职,他的位置由阿尔弗雷德·哈夫特(Alfred Haft)接任。

SS第1装甲掷弹兵团团长马克思·汉森也是警卫旗队的元老,敢打的猛人之一,虽然他的团到了45年机动性相当于一个步兵师,但是整体表现依然不错


SS第2装甲掷弹兵团团长鲁道夫·桑迪希( Rudolf Sandig)因为一些精神上的创伤以及在之前的战斗中严重顶撞师长威廉·蒙克而离职,新任团长是从希特勒青年团师抽调来的伯哈德·西布克恩(Berhard Siebken);1营和2营营长分别由新调来的克劳斯·默尔霍夫(Klaus Möllhof)和马克思·荣格(Max Junge)担任,全师唯一机械化(SPW)营,也就是3营营长仍由在阿登战役中因表现出色而获得骑士十字勋章的尤普·迪芬塔尔(Jupp Diefenthal)担任。古斯塔夫·克尼特尔(Gustav Knittle)由于在1944年12月底时巴斯托涅(Bastogne)地区的战斗中负伤,SS第1装甲侦察营营长一职由埃米尔·瓦夫齐内克( Emil Wawrzinek)接任。

伯恩哈德·西布克恩之前一直任警卫旗队的补给支队指挥官,换句话说,管后勤的。希特勒青年团师组建的时候,调入该师任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2营营长。他在诺曼底战役时期,直接掏刀子杀加拿大战俘,战后被英国人清算,吊死了。昂撒人长期生儿子没屁眼 ,他在战斗中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SS第2装甲掷弹兵团1营营长默尔霍夫来自陆军


SS第2装甲掷弹兵团2营营长马克思·荣格


SS第2装甲掷弹兵团3(SPW)营营长蒂芬塔尔,详细履历会加入修订版中


接替克尼特尔成为SS第1装甲侦察营营长的埃米尔·瓦夫齐内克。瓦夫齐内克此前曾担任过该营的2连和3连连长


希特勒青年团师的人事变动上,上级突击大队长马丁·格罗斯(Martin Gross)注释成为SS第12装甲团的新团长。阿登战役时期参战的是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带领的SS第12装甲团混编1营(下辖1、3、5、6连)。这一期间,高级突击中队长汉斯·西格尔(Hans Siegel)正带领混编2营(下辖2、4、7、8连)在法林博斯特整训。现在,西格尔的混编2营将接替1营参加即将到来的战斗。由于在阿登战役期间的惨重损失,SS第25和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除了团长仍然是西格弗里德·米勒(Siegfried Müller)和伯恩哈德·克劳泽(Bernhard Krause)外,他们各自下属的3个营的营长全部发生了更迭。除此之外的变动就是高级突击中队长齐泽尔茨(Ziesenitz)从威利·米勒(Willi Müller)手上接过了SS第12火箭炮营营长一职。

注释:一些资料认为马丁·格罗斯直到1945年3月初才上任,但“南风”行动期间,他就已经到任。因此,他最迟应该于2月中旬就开始执掌SS第12装甲团



马丁·格罗斯。格罗斯最早在柏林党卫队特遣队服役,后者是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前身之一。1942年10月后,格罗斯开始担任SS第1装甲团2营营长。45年2月开始担任SS第12装甲团团长,中间这段履历我得去问问军圈内的大佬


任SS第12装甲团1(混编)营营长的小里宾,阿登战役后,带领手下转入后方休整


SS第12装甲团2(混编)营在汉斯·西格尔带领下,准备进入匈牙利战场参战。诺曼底战役时期,西格尔是SS第12装甲团8连连长



SS第25装甲掷弹兵团团西格弗里德·米勒,我对他知道的不多,我打算正式修订的时候去问问的管理员MARC


SS第26装甲掷弹兵团团长伯恩哈德·克劳泽,诺曼底战役时期,在蒙克手下任该团1营营长,他原来在警卫旗队任高炮营营长,深得手下喜爱



苏军南线态势

夺取布达佩斯后,苏军统帅部希望能让德军把注意力仍然保持在南线,而德国人在匈牙利西部发动这次战略反击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把柏林方向的苏军主力吸引到南线去,双方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不谋而合。

因此,根据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总计划,苏军在南线的军事行动目的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应把敌人赶出捷克斯洛伐克的北部和中部地区。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的任务是解放匈牙利西部和捷克斯洛伐克南部地区,占领维也纳,进入德国南部的接近地。如此一来,可以让德国失去煤、石油和铁矿,工业区以及农业区,并在相当程度上破坏其经济和军事潜力。

1945年2月中旬,苏军南线的形势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部队粉碎了喀尔巴阡山德军的抵抗后,在捷克斯洛伐克发起攻势,准备前出到摩拉瓦—俄斯特拉发工业区。乌克兰第2方面军由第40、第53、近卫第7集团军、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空军第5集团军、普利耶夫骑兵-机械化集群以及作战隶属该方面军的罗马尼亚第1、第4集团军组成,此时正在斯洛伐克南部地域的布雷兹诺(Brezno)、兹沃伦(Zvolen)以及赫龙河到多瑙河一线作战。近卫第7集团军占领了赫龙河右岸的登陆场(赫龙河桥头堡),第27集团军则集结在布达佩斯南面。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部队(第46集团军、近卫第4集团军、第26集团军、第57集团军和空军第17集团军)前出到埃斯泰尔戈姆以东韦伦采湖、巴拉顿湖、德拉瓦河直至下游瓦尔波沃(Valpovo)西北一线。作战隶属于方面军的还有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和多瑙河舰队。南斯拉夫第3集团军在其左方德拉瓦河一带作战。

2月17日,推迟进攻柏林后,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下达指示,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将在布拉迪斯拉发—布尔诺方向和维也纳方向准备并发起进攻。大本营下令将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第27集团军调归乌克兰第3方面军,而把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第46集团军和近卫机械化第2军调给乌克兰第2方面军。大本营又从自己的预备队里抽调进抵索尔诺克(Szolnok)地域的近卫第9集团军转隶给了乌克兰第2方面军。作战隶属该方面军的还有海军少将霍洛斯佳科夫指挥的多瑙河区舰队以及驻在布达佩斯和瓦茨(Vác)的独立海军步兵第83旅。

乌克兰第2方面军接到的命令是以近卫第9集团军、近卫第7集团军、第53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普利耶夫骑兵-机械化集群(近卫第1骑兵-机械化集群)的兵力准备在多瑙河以北向新扎姆基(Nové Zámky)—马拉茨基(Malacky)—兹诺伊莫(Znojmo)总方向实施突击。与此同时,以近卫机械化第2军加强的第46集团军则应沿着多瑙河右(西)岸进攻。这些部队的任务是解放布拉迪斯拉发,并且不迟于战役第20天占领布尔诺、兹诺伊莫,并与乌克兰第3方面军协同攻占维也纳,然后准备向捷克的皮尔森总方向发展进攻。

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任务是以近卫第4集团军、第27和第26集团军兵力从塞克什白堡地域向帕波(Pápa)、松博特海伊(Szombathely)方向发起进攻,破坏巴拉顿湖以北的敌军部署,并不迟于战役第15天前出到匈牙利和奥地利边界。方面军的左翼部队应同时转入进攻,占领瑙吉考尼饶石油产区。此后,再准备以方面军主力在维也纳新城(Wiener Neustadt)和圣珀尔滕方向发展进攻,以便协助乌克兰第2方面军攻占维也纳。命令要求将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沿德拉瓦河左岸展开,以保障方面军左翼安全。进攻的日期定在3月15日。第三帝国的东都“维也纳”,苏联红军势在必得。

苏军近卫第7集团军司令员舒米洛夫


就在此时,风云突变,2月17日,德军突然向守在埃斯泰尔戈姆以北赫龙河右岸登陆场(赫龙河桥头堡)的舒米洛夫上将的近卫第7集团军发起了进攻,此次行动代号“南风”!


(未完待续……)



友情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变推送设置星标或进行互动,避免无法接新内容。


(关注我们 接收最新的二战军事考证信息)








raingun的装甲研究社
一个所有人都可以投稿的全二战题材平台,欢迎大家向我投稿,军事题材即可,无论是二战,一战,还是现代战争都ok.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