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长,绿色甲醇正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新引擎。甲醇,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化学原料,不仅在化工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因其清洁、高效的特性,正在成为航运业等传统能源消耗大户的替代燃料。
国际能源署(IEA)在2022发布的《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3亿吨,同比上涨6%,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由于全球极端天气多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风险,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20年9月份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然而我国的能源现状却不容乐观,中国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其中仅石油一项每年就有70%依赖进口,仅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占比就超过70%。随着国际局势动荡,市场区域化凸显,高占比的石油进口严重威胁我国能源安全。
在现阶段,通过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和煤化工产业的低碳绿色转型,使用清洁低碳的甲醇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减碳效果。同时可以拉动绿色甲醇的技术创新,推动绿色甲醇的规模化发展。
甲醇是现在和未来碳中和的化学和燃料载体,为可持续生物质和沼气、可再生电力制绿色氢气和工业废气、生物源以及空气中捕获的CO2转化提供了一座桥梁。
在今年《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了中国能源转型要立足国情,将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当前,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2%,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而甲醇能源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甲醇不仅可以直接减少碳排放,还能有效降低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等污染物,是清洁干净的绿色能源。随着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绿色甲醇制备技术的不断突破,如生物质制甲醇、绿氢与可再生二氧化碳制甲醇等,将有效降低甲醇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环保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交通运输领域是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大户。以汽车为例,我国汽车消耗了石油总量的70%,其中商用车虽然保有量少,但由于其“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却消耗了超过一半的车用汽柴油,排放了全部汽车56%的二氧化碳和80%的PM污染物。甲醇燃料的应用,为这一领域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可能。
目前,全球正在探索多种甲醇制备技术路线。甲醇制备技术主要分为传统甲醇制备和绿色低碳甲醇制备。我国煤制甲醇技术、关键设备、催化剂等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炭的节能降碳完全具备技术条件。绿色低碳甲醇可通过利用工业副产氢气或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重碳排放地区二氧化碳捕集相结合来制备。现代煤化工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耦合,每生产1吨甲醇可以消纳约900公斤二氧化碳,而可再生能源电解水每制备1吨绿色甲醇可综合消纳1.375吨二氧化碳。
此外,液态阳光甲醇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绿氢,再由绿氢加二氧化碳转化生产绿色甲醇。生物质甲醇的制取技术也已达到小批量试生产阶段。由此可知,绿色甲醇的技术路线已经贯通,为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探索了一条新路。
事实上,甲醇经济发展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商业应用模式。在国际上,甲醇动力船的开发应用如火如荼,仅从去年以来就有近80艘甲醇动力船订单。在国内,国家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动甲醇汽车应用,实现车用燃料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
对于液态阳光甲醇,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认为,甲醇在碳中和方面有一箭三雕的功能:“首先,它可以资源化转化二氧化碳,解决工业刚性排放的二氧化碳,规模化生产液态阳光甲醇可以直接或间接作为燃料,并可缓解我们国家液态燃料短缺局面。其次,可以氢能作为载体,解决氢能制备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和成本性问题。此外,还可以解决间歇性能源,风、光规模化储能和调峰问题。”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黄伟光也对甲醇寄予厚望。他认为,甲醇是打通可再生能源和终端绿色能源和动力之间的桥梁,甲醇是实现碳循环非常重要的一种载体。“甲醇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工业品,在传统化工领域,它主要代表的是一个存量市场,每年随着GDP的增长,甲醇的需求量也在稳定增加,而在能源领域甲醇代表着增量市场,尤其是随着甲醇作为清洁燃料的大规模应用,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绿色甲醇将成为能源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在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助力下,甲醇加注站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甲醇加注被明确纳入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甲醇能源作为中国特色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引领中国能源事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的指引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甲醇能源将在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为实现能源永续利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扫码关注
编辑:倪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