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深耕课堂秋意浓 触动心灵写疼痛

文摘   2024-10-27 14:48   青海  


深耕课堂秋意浓


触动心灵写疼痛


——周全中工作室团队和海东市化隆县群科

新区中学开展联合教研活动纪实


      暮秋已至,新冬欲来。为进一步聚焦工作室“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的宗旨,加强校际交流,引导更多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投身教育强国行动,理论探索,实践深耕,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2024年10月22日上午11时,在匆匆完成了当日上课工作后,工作室团队周全中老师、张发旺老师、谢悦老师和叶琳老师一行4人驱车100多公里,赶赴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群科新区中学参加一场教育教学联合研讨交流活动。


县委书记参加的欢迎会


       自2023年11月15日工作室挂牌以来,工作室团队先后奔赴海东市民和县城西高中、海南藏族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学(贵德县)、西宁市第四中学、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共和县)、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浩门镇高级中学、海东市循化县第二中学、海东市互助县第一中学开展联合教研交流活动。此次赴百公里之外的化隆县群科新区中学开展教研活动是第八站。出乎预料的是,此次联合教研活动受到了化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百忙之中,县委书记段大祯携县委副书记李善泽、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贺吉全、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寿邦、副局长海永珍接见了工作室团队一行四人。

       欢迎会上,段书记发表了简洁鲜明且意蕴深广的讲话。段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充满深度思考后的教育智慧和殷殷嘱托,表达了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事业的全力托举和美好期待。与会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进一步激发了我们践行教育家精神、投身家乡教育事业的激情与干劲。会上化隆县委副书记李善泽、教育局副局长海永珍先后致词,对学校和教师工作提出了奋斗目标和要求,阐明了学校间教师间多维度交流对于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此次校际交流和深入思考,能够为化隆县的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灵感。工作室主持人周全中老师也发言表达此行目的,表示非常荣幸能为家乡教育事业竭尽全力。

       此次欢迎会由化隆县群科新区中学副校长范兴龙主持,群科新区中学副校长马成元、李玉功、鲁永峰,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包括黄河中学语文教师在内的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会议。


聚焦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两堂课









       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精彩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将语言建构与运用得以落实落细落小。在此次联合教研活动中,来自海东一中的叶琳和谢悦两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两堂“语文味浓、自主性高、品质感强”的语文课。化隆县县委副书记李善泽观摩了叶琳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
      叶琳老师以语文学科特性和学生主体性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紧紧围绕“故都之秋”的三大特征,引领学生从不同层面鉴赏经典美文。课堂伊始,配乐朗读来自武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一3班和海东市第一中学高一12班以及化隆群科新区中学高一1班三位同学的三篇课外小练笔。以课前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叶老师循循善诱,回归质朴的语文课堂教学,将语言文字探究与表达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故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深广意蕴。

       在理解“特别地”三个字的含义时,叶老师引导学生用造句的方式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与背后隐藏的感情。一位学生脱口而出“我特别地爱我的祖国!”叶老师抓住这一闪闪发光的句子因势利导,让学生有感情有气势地朗读这一句子,将爱国情感充分渲染出来。一堂扎实的语文课应当回归语文教书育人的本质,将语言文字的探究落到实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讲堂”变成“学堂”。在真实的语言探究中自然而然融入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让真实的情感在朴素的语文教学中生发。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配合密切。窗外,是天高云淡,静谧美好;室内,是轻柔的音乐、深情的朗读、静静的思考、热烈的探究、真情实感的迸发……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自始至终,叶琳老师以极大的热情,时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不断引领学生进行深度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充分感悟经典散文的画面之美、语言之妙,领略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命体验,鼓励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拥抱生活的诗情画意。



     

       古代诗歌教学,如何让学生跨越时空走进诗人内心,是个难点。谢老师讲授《将进酒》时首先播放一条音频,让学生梦境中穿越到唐朝变成元丹丘的方式情景导入,让学生置身诗境。为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诗人内心,谢老师整堂课让“读”占鳌头,吟韵诗歌,体会情感。充分尊重学生,学生在一遍遍不同形式的诵读中,老师适时的引导补充,师生亲切自然的对话中,引领学生一点一点漫溯到诗的深处,一步一步读懂李白复杂的心境,使学生能真正走进诗人内心,去真切感受李白的悲——欢——愤——狂”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把握到诗人的情感基调是悲叹、愤激。整堂课真实自然,真正做到了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同品,感受古诗魅力,达成鉴赏提升、传承理解的目标。课题进课堂得到了落实,学者痛快,观者观止,读者回味,品者生香。

     

       两位老师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讲解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们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新知,启迪智慧,提升思维,精彩的课堂不仅让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学相长,也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共享智慧的桥梁。


名师领航,逐光而行


     
       下午3:40,新区中学和黄河中学190多名教师齐聚在领航楼一楼崭新的学术报告厅,共同聆听了工作室主持人周全中老师“从课堂深耕到课程自觉”的成长故事报告。周老师分享了他中师毕业,从基层做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特殊经历,用最接地气,最切身的感受激发了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激励老师们坚信,“有梦就有希望”。

       周老师的讲座从“山水化隆”中的“山”和“水”切入,以“研”字开启,阐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成语的教育意义。简单的八个字对“教研”这一术语给出了更深刻的含义,并用自己最喜欢的三句名言开篇:荣格的“改变自己最快的方法就是做你害怕的事情”;卡耐基的“人最大的动力除了兴趣就是耻辱”以及“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些至理名言是周老师成长中最美好的“遇见”,同时也诠释了周老师“只要有大有作为的思想,只要有梦,只要有态度,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事”这一最朴实也最有深刻含义的理念。




     

       接着周老师从自身的故事讲起,用鲜活的经历诠释了以上理念。首先他讲到自己从一个本不在语文上有特长的老师成长为一名语文老师;从以“到人民大会堂领奖”为朴素目标,到在奋斗了30年后的2021年6月28日下午,真的就站在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颁奖台的现实。这些一次次的成功都离不开他的努力奋斗,用周全中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对于梦想,对于工作既然认定了,就要有宗教般的意志,要有初恋般的热情。”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周全中老师讲到自己在经历了初中教学以及担任教务主任之后,他有幸调到了海东四中担任高中语文老师。在不经意中听到两位老师对他的评价:“一个荒废学业的老师怎么可以胜任高中语文教学?”也许这对别人来说是一种打击,但却成了周老师前进的动力。他用一年半的时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坚持抽出一定的时间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古诗词进行朗读,且对每一篇每一首文言古诗词的朗读达到了百遍,以至于能熟读成诵。还有为了让本不在语文上有特长的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他大量的进行了阅读,尤其是在阅读《中国青年报》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个标题“我每天都在向上攀登”,不仅深深的打动了他,也成为了他成长的座右铭。有梦想就有希望,逐梦而行必有收获,为了梦想他会不远千里赶赴太原聆听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为了梦想会用一年半的时间去朗读高中语文课本,为了梦会付出别人不曾付出的辛劳……


   

       周全中老师说作为青年教师应有教育情怀,他用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的“1万小时定律说”直观的展示了坚持的重要性,所有的质变都是从量变转变而来的。周老师强调若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老师,必须要树立成长性思维,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这是实现理想的最有效的途径,当然也是最难的途径。他说,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它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毅力和耐心。




     

       周老师还从一个家族父子两代成为飞行员的故事讲起,告诉大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一种文化的传承精神,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他从一棵在倒塌的美国大厦废墟底下冒着嫩芽小树苗的故事讲起。深刻地阐释了“根深才能叶茂、才能具有死而复生的力量”的道理。告诉大家生命应该是顽强的,形象地诠释了“培根”的重要性。也告诉大家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将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同时他也共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若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就需要学会在精神上充实自己,首先他认为一个有修养的语文老师必定是有深厚的阅读涵养的。所以他不仅自己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阅读,并且给学生们能有机会进行大量的阅读创造条件,尤其在过去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自己用油印的方式印了“小舟”报。到后来随着条件的改善,他创办了“阅读芳草地”。他精心搜集每一篇有价值的文章编辑在“阅读芳草地”上,供学生去阅读,让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滋养学生成长,尽可能让更多的孩子提升语文素养……

   

       周老师的讲座对我们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受益匪浅。没有高大上的宣传,没有华丽的语言,却让我们认真倾听的每一位去老师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教育家精神的力量,也看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

       

       相信在他的引领下,听过讲座的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将会更有信念,更有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有教育担当的好老师,他让老师们看到了前进的力量和成长的目标,相信这就是名师的力量。



看望高三1班学生谭震



      在紧张的教学教研活动之余,在工作室成员、化隆群科新区中学语文教师蒋顺梅老师的带领下,周全中老师抽空看望了他教过的学生谭震。谭震同学曾经是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级高一4班学生,当时,周全中老师是他的语文老师。升入高二后,因父母在外地经营拉面生意,又离家太远,便转学至化隆县群科新区中学读书,现为群科新区中学高三1班学生。


   

       一年前离开海东一中时,周老师就鼓励谭震到新学校后继续刻苦学习,勤奋上进,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青年。并且约定,高三毕业前周老师一定会来看望他。此行就是师生见面的最好机会。出发时,周老师特意带了三样礼物:一本笔记本、一本《柳湾》杂志和海东一中校园的银杏树叶若干枚。


     
       听周老师说,谭震语文学得很好,作文立意深刻。曾写过一篇《我给自己画幅像》的文章,在乐都区文联主办的《柳湾》杂志发表过。其中“追风少年给自己画一幅像,画出真实,画出灵魂,画出自己的未来。同时,还要画得美丽,画得坚定。为建设美丽家乡,为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和谐美丽而刻苦学习”一段,令周老师印象深刻。

       周老师经常讲起顾明远先生教书育人的故事,“明远四句”令我印象深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师生成长在活动中。”这是顾先生的教育信条,也是我们教育的基本遵循。这四句话简洁、鲜明、深邃,具有中国教育的言语方式。周老师就是用这样的举动让鲜活的教育信条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动,大家受益良多。

       最后,海永珍副局长、范兴龙副校长和化隆县教育局教研室马海龙主任向授课的三位老师颁发了精美的授课纪念证书,教研室主任冶旭总结了此次系列联合教研活动,表达了在教书育人岗位上践行教育家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的坚定决心。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工作室团队和化隆群科新区中学联合教研活动成功举办更是离不开海东市教育局、化隆县教育局以及海东市第一中学的全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征途漫漫,惟有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方可用教育家精神之光,照耀教育强国之路,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END


责 编:马文忠
审 核:梁万俊
编 辑:赵 燕
期 数:第430期
来 源:周全中高中语文教与学工作室



化隆教育
教育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动态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