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滨江,大中小3头长江江豚并肩畅游江水中。从体型看,最大的长江江豚体长约1.7米,最小的长江江豚身形细长,体长不足大长江江豚的三分之一,它表现得尤其活跃,不时紧贴着大长江江豚。从镜头里可以看到,这是小长江江豚在吃奶。
“我连续一个多月观察到它们一家在一起的画面。今年6月,这头小长江江豚出生,大一点的长江江豚前年出生,大约两岁了,体型最大的就是它们的妈妈。”生态摄影爱好者、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志愿者魏长健手不离长焦镜头快门,记录下长江江豚身影。
长江江豚妊娠期一般是11—12个月,且一胎只有1个宝宝。小长江江豚出生后,半年内主要靠母乳喂养,半年后会跟随母亲学习捕食。一般来说,幼体长江江豚可以和母亲生活2年—3年,甚至更久。
“正常情况下,长江江豚3年能生两胎,所以理论上而言,一个妈妈带两个幼崽是可能的。当然,这要以比较理想的繁殖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作支撑。”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光说,长江江豚能否成功受孕、幼崽能否存活,受到环境质量的好坏、种群内是否有适龄配偶、人类是否有干扰等多种因素影响。
近年来,只要一有时间,魏长健就带着长焦镜头出现在江边。他由衷为长江江豚添丁开心:“长江江豚妈妈愿意三年‘抱’两崽,说明它对家园很满意。”他也乐于与围观的市民游客分享赏豚经验,朝着距离江边约50米的江水中看,就能观察到长江江豚跳出江面。
“看!那边有长江江豚探头,小长江江豚也跳出来了!”11月,南京进入最佳“观豚季”,有游客特地来南京江边邂逅长江江豚。人们对生态关注度越来越高,也让“魏长健们”更自豪于自己镜头里拍到的珍贵长江江豚画面。
这样一幅“长江江豚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不是偶然,科学调研结果与市民游客的亲身感受相互佐证。2024年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调查情况显示,长江江豚种群稳定且呈增长趋势。
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张俊介绍,2023年秋季至2024年夏季,调查队共观测到长江江豚336头次,评估种群数量约65头,数量较2022年本底资源调查结果的62头增长4.8%。调查队还观测到母子豚9次,说明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发展潜力良好。
调查范围覆盖保护区全域及附近水域(含洲滩),全长44.8公里,总面积86.9平方公里。调查显示,保护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记录到浮游动物59种、底栖动物56种、鱼类47种、鸟类123种等。保护区内还分布有多种珍贵濒危物种,它们对生态环境品质要求更高,例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等,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物种长体鳜,江苏省重点保护水生生物长吻鮠、铜鱼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及其他公众平台,文中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私信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来源:江苏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