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等奖!我校在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中再创佳绩!

教育   2024-11-25 15:29   浙江  

11月24日,以“智慧双碳,创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我校研究生的参赛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刷新本项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来自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的《碳智链——基于区块链的电力物资碳足迹溯源平台的开发及其应用》晋级全国总决赛并荣获全国一等奖,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的《氮掺杂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高效去除水中诺氟沙星及其自衍自由基机理研究》和《基于光热催化还原CO₂产甲酸的高效减碳技术》荣获全国三等奖,同时陈达强教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获奖团队介绍



参赛项目碳智链——基于区块链的电力物资碳足迹溯源平台的开发及其应用

获得奖项: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全国一等奖

团队成员:陈成、陈庆鑫、陶怡然、曾祥英、范平、戴怡芃

指导教师:陈达强

推荐学院: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

项目简介:碳智链项目依托三项核心技术。一是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多维数据证据链,确保核算模型构建及碳足迹因子计算获取可信、可证、可溯的高质量数据源。二是基于数据证据链,结合电缆供应链各环节碳排放影响的内外部、上下游相关因素,明确碳排放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和溯源要求,构建供应链多场景多环节碳足迹核算模型库。三是基于数据证据的初始数据供给,参照现行相关标准确定核心碳足迹核算因子,应用供应链全链路碳足迹数据融合技术,开展核算因子的筛选与确值,实现多场景碳足迹核算输出。实现面向政府和企业,提供可靠可信的碳报告、碳溯源、碳认证等端到端一站式碳中和服务。




参赛项目:氮掺杂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高效去除水中诺氟沙星及其自衍自由基机理研究

获得奖项: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全国三等奖

团队成员:王菊、丁浩迪、李智豪、王密

指导教师:黄丹、汪美贞

推荐学院: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本项目创新性地利用可控氮掺杂生物炭(NBC)与纳米零价铁(nZVI)成功构建了NBC-nZVI异质催化剂,实现了绿色氧化剂——氧气的高效利用。通过调节d带中心,加速电子转移和自由基生成,该催化剂实现了对难降解卤代抗生素诺氟沙星(NOR)的接近100%去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低碳、高效、可持续的污染治理新策略,为绿色环境净化技术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赛项目:基于光热催化还原CO₂产甲酸的高效减碳技术

获得奖项: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全国三等奖

团队成员:高梦阳、申博、高俊、陈思苇、马薛晗、师迎雪

指导教师:杨国详

推荐学院: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光催化技术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尤其在降低大气中CO₂浓度和转化为有用产品方面。然而,光催化效率受限于多个因素,包括光谱吸收低、光生电荷易复合等。光辅助热催化技术结合光化学和热化学,为CO₂转化提供了新途径,尤其在CO₂加氢制化学燃料方面显示出优势。通过负载贵金属纳米粒子,如钯(Pd),可显著提升材料的光催化性能。NH₂-MIL-88B的独特柔性骨架结构能有效结合Pd,其“呼吸效应”有助于吸附CO₂,增加与H₂的反应概率,促进CO₂还原为碳氢化合物。这些研究为开发高效的光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据悉,本届大赛共吸引了全国270余所高校2900多支队伍参赛,涵盖11000余名参赛学生及3400余名指导教师,经初赛选拔,有260余支团队、900余名研究生入围决赛,办赛规模再创新高。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作品53项(获奖比例为2.01%),二等奖作品154项(获奖比例为5.84%),三等奖作品334项(获奖比例为12.67%)。

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本届大赛紧扣新能源、储能、低碳、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市场等领域,以环境与新能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未来人居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前沿技术与设计打造具有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作品,旨在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理念的认识,调动研究生参与双碳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科研项目及团队的成果转化,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


编辑丨谢颖涛 杨嘉倩
责编丨徐心楚
审核丨吕义凯
出品丨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新媒体中心
欢迎投稿丨zjsuyjsy@foxmail.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教育

沉潜为学 创新兴邦


微信号:zjsuyjsy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教育
发布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相关信息,服务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导师及关注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群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