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缅怀伟人毛泽东!

教育   2024-09-09 00:00   吉林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的日子。


48年前的今天,一颗伟大的心脏不再跳动,一颗巨星陨落在中华大地,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

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多少年过去,那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始终在耳边环绕,久久不能忘怀。

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是毛主席带领中华儿女:冲锋陷阵,誓死捍卫我们的国土安全;当家做主,替黎民百姓争取解放自由!是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毛主席精神即使穿越时代,穿越人海,依旧不改其一代伟人的雄厚气势。在48年后的今天,依旧激励着华夏儿女砥砺前行!

如今中国强大了,现在强盛的中国,如您所愿。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伟大的毛主席!


48年前的今天,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是毛主席领导我们党,让亿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和制度基础。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无比怀念的心情,通过回顾毛主席人生中许多的“第一次”,再次感受他一生非凡伟大的历程,从中汲取力量,激发斗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毛主席纪念堂”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一份感人至深的护理记录》。

文章介绍说,在毛主席纪念堂毛泽东革命业绩纪念室里,陈列着两百余份文物、文献和照片,它们生动再现了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光辉思想和崇高风范。展览最后陈列的是1976年9月8日毛主席逝世前护理记录。在这张A4纸大小已经泛黄的纸页上,工作人员用红蓝两色笔详细记录了毛主席在9月8日这一天的身体状况和工作情况。

1976年9月8日毛泽东逝世前一天的护理记录

文章显示,护理记录上写到“背部听诊”“用助听器向主席报告工作” “看文件1小时55分钟,白天10分钟,夜晚1小时45分钟”“看书7分钟”……9月8日这一天,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的毛主席依然抱病阅看文件、看书11次,共2小时50分钟。最后一次看文件,是8日下午4时37分,看文件时间长达30分钟,这离他去世只有8个多小时。毛主席在弥留之际难以割舍的依然是他挚爱的人民,念兹在兹的是他不变的初心。

1976年5月27日,同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会谈,是他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1976年7月10日,祝贺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十五周年的电报,是以他的名义发出的最后一份对外电文。

1976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是他圈阅的最后一份文件。

1976年9月8日下午4时37分,是他最后一次看文件,时间长达30分钟,此时离他去世只有8个多小时。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永远离开了我们……

文章最后写道,时光荏苒,这份感人至深的护理记录静静陈列在展柜中,向人们讲述着毛主席心系人民、一心为民的崇高风范,一批批参观者总是在这份护理记录前驻足良久,他们仔细阅读,他们用心体悟,他们无一例外地湿润了眼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的,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微信公众号“人民前线”去年曾发布题为“9月9日,毛主席逝世47周年!我们永远怀念他”的文章。

文章写道,9月9日是什么日子?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9月9日是应该被铭记和纪念的日子,因为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离开我们的日子。

主席离开我们48年了,可我们依然记得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感念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听到他的名字时,依然会泪流满面。

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再次穿越历史云烟,再次回望他的丰功伟绩,向他致以最为崇高的敬意。

主席一生坚定勇敢。马克思列宁主义被送到中国之后,主席就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它,不论身处枪林弹雨还是遭逢口诛笔伐,主席从来都是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1927年9月9日,在湖南喜获丰收的秋天,主席带领乡亲们揭竿而起,为的就是践行最初的信仰和初心。

从那以后,主席脚穿草鞋一身布衣,一路跋涉,栉风沐雨,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始终挺立在队伍的最前面。主席用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智慧,为中国革命勾画出清晰的道路。

主席的一生,既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坚定不移,也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敢不惧。

主席一生踏实务实。主席年轻时,亲眼目睹了无数同胞被侵略者屠戮,无数个家庭的分崩离析。

他深刻地懂得何为民不聊生,何为生灵涂炭,也因此面对问题时,他会比其他人看得更为深刻。

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他直言“落后就要挨打”,坚定践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核讹诈”时,他指出“10年搞出原子弹”,并直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主席一生率性倔强。主席一生本真率性,处处表现出敢爱、敢恨、敢为的毫无做作。赫鲁晓夫来访,本是一场十分正规的外事活动,喜欢游泳的主席却拉着赫鲁晓夫套上救生圈,去游泳池里“会谈”。

尼克松来访,本是惊动世界的大事,主席却要和尼克松谈哲学问题,并交代“正事让他同总理谈”。举重若轻,看清本质,最有效地处理最为核心棘手的问题,是主席奉行一生的原则。

主席也很倔强执着,从参加建党,到秋收起义、到井冈山,再到长征、到会师陕北,直至夺取全国胜利,他经历了许多的曲折和危险,却始终矢志不渝,也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用22年的时间,让一只弱小的军队百万雄师过大江;用28年的时间,让一个弱小的政党完全主政新中国。

主席极具家国情怀。主席来的时候,这个国家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主席成长的那个时代,风雨如晦,黯淡无光。

可主席偏要给生长于这片土地的人们以国泰民安,以安居乐业。尽管他走的时候新中国远未达到今日这般繁华,可相对于深陷战乱的旧中国而言,足以配得上“国泰民安”了。

主席用自己的一生,让这个国家从落后挨打变得独立自主,并且用一场抗美援朝战争,让这个世界重新认识这个国家,用“两弹一星”,让所有中国人挺直了腰杆子。

主席的一生,既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也有“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笃定不移。

主席非常无私坦荡。主席少年时,写下那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并宽慰家人“埋骨何须桑梓地”。直到新中国成立10年后,他才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那时,主席失去了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

国家和人民已经填满了他的内心,再没有留一丁点给自己。

这样一个故事,每每想起,就令人无比动容——

中央警卫局在清理主席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主席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

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主席的身边人甚至从来都没有看到过。

从毛岸英牺牲到主席逝世,这中间隔了26年。我们不禁会想,主席究竟是忍受着怎样的悲痛和寂寞,把儿子的衣物小心翼翼地珍藏在身边的。

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主席的一生,既有“我的儿子都不愿意打仗,谁的孩子还愿意去打仗”的将心比心,也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坦荡无私。

主席一生自信幽默。我们年轻一代,更多地是从反映主席的影视作品里,去体味主席的风格,很多人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主席很自信,也很幽默。

关于主席的自信,他的诗句是一种很好的证明。主席曾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也写过“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

关于主席的幽默,有这样一个故事,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突然有人提问主席——

假如此次和谈失败,国共再度开战,毛先生有无信心战胜蒋先生?

主席的回答堪称无比机智巧妙——

至于我和蒋先生嘛!

蒋先生的‘蒋’字,乃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了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位草头将军而已。

我这个‘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反手即反掌。

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民众意愿和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

此言一出,掌声雷动。主席就是在不经意间,运用“幽默气质”的“四两”拨开压顶的“千斤”。

主席一生金句频出。主席的一生,留下了无数光芒四射的名句。主席写的诗词既体现出非凡的伟人气度,也展示出博大的胸襟魄力,更折射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今天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应该从中学习获得在逆境中奋起的信念、智慧与勇气。

我们永远都记得——

最大气从容的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最自信豪迈的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们永远都记得——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霸气硬气的一句: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一种精神,纵然穿越48年的历史云烟,依然会历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即便经历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会更臻醇厚。

伟大的毛主席,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今天是毛主席逝世48周年纪念日,让我们永远缅怀他!永远感念他!


链接:

长征序曲:“风景这边独好”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夏,长征序幕全面拉开,毛泽东作此词以激励革命精神。黎明前登会昌山,为革命前途忧心如焚,却无消极悲观失望之态,反而道出“风景这边独好”之志。

△国画大师关山月画作

《清平乐·会昌》

1934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长征鼓点:“万马战犹酣”


长征开始之时,局势险恶、战事告急,面对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创作小令为党和红军鼓舞士气。三首词分别写驰骋山路上英雄形象之高,红军指挥者胸怀之广,以匡扶天下为己任者意志之坚。

△国画大师关山月画作

《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到1935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长征言志:“而今迈步从头越”


纵有雄关险隘、惊涛骇浪阻挡在前,红军以大无畏的革命正气与天斗、与地斗、与敌斗,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向着既定的长征目标英勇奋进。在夺取娄山关,占领遵义城以后,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本属无奈之举的长征,却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绝处逢生的机遇。《忆秦娥·娄山关》深层蕴涵即在此。


国画大师傅抱石画作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丰碑:“万水千山只等闲”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胜利到达陕北。这个月,毛泽东兴奋不已,灵感迸发,诗思泉涌,接连写了四首脍炙人口的诗词。

成千上万长征人的经历向后人诉说着当年的艰难,然而《七律·长征》向世人强调的却是另一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从容不迫风度。《七律·长征》因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称得上是史诗,现在又因它把支撑红军的精神支柱再现出来,可以称为一座丰碑。

△国画大师关山月画作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抱负:“环球同此凉热”


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念奴娇·昆仑》在长征诗词中最为奇特,诗人把自己想像成一个超级巨人去改变地球面貌求得“环球同此凉热”,最终实现“太平世界”。


△国画大师关山月画作

《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长征誓词:“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到长城非好汉”借助于与中华民族发展史关系极为密切的建筑物,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念表达出来且造出千古名句。而一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展现了革命任重道远而信心百倍的光辉前景。

△国画大师关山月画作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征群像:“大军纵横驰奔”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红军抗日先遣队结束了长征,到达陕北保安的吴起镇。彭德怀指挥先遣队进行了“切尾巴”战斗,歼灭敌军一个骑兵团,取得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第一场胜仗。为此,毛泽东特作本诗赠予彭德怀。


△国画大师关山月画作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长征精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两个月后,毛泽东发出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种精神在次年2月东征路上写成的《沁园春·雪》中艺术地显现出来。

△国画大师关山月画作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缅怀 ● 领袖


吉林家谱
加大对家谱(家训)的研究与宣传,恢复民间家谱的挖掘、整理,引导和带动家谱文化的健康发展,对续谱加以自律管理,相互交流促其健康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