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保基本”向“高品质”转变,恒口示范区“以基层为重点、以推进服务能力提升为核心,精心谋划基层卫生“小切口”改革路径,加快补全体系短板、建强人才队伍、提升业务水平,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改善。
深化改革成效,畅通体系壁障
深化医改是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恒口示范区在扎根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认真执行全市医改最新政策要求,全力打破机制性障碍,促进“区、(镇)、村”医疗单位“一家人、一盘棋、一颗心”。优化治理结构,落实医共体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一个法人”制、执行院长制度,实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区级医院重点提升重症救治能力,争创省市重点专科;各卫生院结合实际,按照“一院一特色”,找准发展方向,形成区域优势。严格考核标准,将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以及业务能力提升、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达标,作为区级医院牵头能力考核的重要标准;将区级医院医务人员支医情况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区级医院人才和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培训、人才培养、学科帮扶、资源整合、学术交流等,全方位提升卫生院综合能力。抓实村医培养,定期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为村医传授适用于基层的医疗知识和诊疗技术,鼓励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生转化,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截至目前,基层就诊率同比上升41.79%、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占比同比上升11.9%。
集中优质资源,提升基层水平
针对基层医疗水平有限、设备有差距等实际问题,依托医共体,调动优质资源向下倾斜。落实“1+1+1”帮扶,从卫健局和区级医院领导班子分别选派一名班子成员对卫生院“1对1”包联,从区级医院选派学科带头人下沉各卫生院担任“业务副院长”,定期组织区级医院专家团队深入卫生院开展业务指导,多维度辅助卫生院成长。加大投入力度,投资5670万元,在大同片区新建“区域医疗次中心”,提升片区首诊水平;开展大学生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按照“12500元/人/年”的标准为定向生补助学费、生活费,逐步落实村医“镇聘、村用”,按照“4500元/人/年”高标准为在岗村医购买“三险”,多渠道强化村医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提升项目,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先后打通互联基层HIS、公共卫生、签约服务、体检系统,为全区居民建立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群众就医可即时获取公卫和签约信息;全面推行“基层检查、区级诊断、结果互认”,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业务2800余次,实现16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有力提升了基层诊断水平。
优化公卫服务,筑牢健康基石
近年来,恒口示范区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康需求,以“提升项目服务质量”为目标导向,巩固做实公共卫生项目,坚持“补短板、固底板、当样板”,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聚焦“补短板”,先后建成了示范区疾控中心(公卫中心)、方舱医院、运溪隔离点、中医医院等补短项目,建成智慧预防接种门诊2处,居民电子档案建档率达98%、高血压及Ⅱ型糖尿病病人管理率达100%、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5%以上、传染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均达100%、预防接种建证率达100%、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0%以上、全区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10种重点传染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职业病管理进一步规范;组建了19个家医签约服务团队,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75%以上,服务质量及群众满意度等不断提升。聚焦“固底板”,提升基层医疗“软实力”。深入推进公有化产权村卫生室建设,为乡村医生提供服务“阵地”,截至目前已建成51所,运用“互联网+视频”,为全区110所卫生室、3个个体诊所及卫生院安装远程视频监管系统,实时监管基层医疗单位诊疗行为;紧扣村卫生室“贴近群众”优势,按照“有阵地、有村医、有终端、有网络、有报销”的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截至目前已纳入102家。聚焦“当样板”,通过抓典范、抓落实、抓规范、抓考核、抓队伍、抓质量,推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档升级,2023年大同中心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达国家基本标准,2024年同步推进恒口镇中心卫生院、梅子铺卫生院创建,创建覆盖率100%,34所村卫生室率先通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有效促进全区乡村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再塑恒口基层卫生“样板”品牌。
恒口示范区卫健系统将锚定“在办好民生实事上取得新突破”部署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提升服务水平,把民生实事办得更好,为民服务的情怀树立得更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往期精彩
编辑:李小彤
审核:胡自勇
投稿邮箱:akhkwjj@163.com
关注我们 关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