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维斌,男,汉族,1965年生,安徽省长丰县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3月入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系应用社会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教授,现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龚维斌其人亦颇有文胆,对时下部分领导干部不读书的现象深恶痛绝,并曾专门撰文抨击。
在文中,他形象地将这些人形容为“官越做越大,书越读越少,话越来越不会说,功能严重退化!”
“嘴尖皮厚腹中空”,并为他们找出“八大病因”,可谓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
干部不读书的八大病因
少数领导干部官越做越大,话却越来越不会说。他们功能退化的原因之一,在于平时不读书,读书不肯动脑筋。
一些人从大学毕业来到工作岗位以后,慢慢地陷于日常事务之中,与书籍渐行渐远。时间长了,他们对书望而生畏,一年甚至几年也读不了几本书。
还有的干部认为,信息时代了,获得信息的渠道各种各样,何必拘泥于读书呢?
在欧美的火车上、飞机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年龄的人手里拿着一本书旁若无人的沉浸在书中的境界中。
病因一:自认为是“失意精英”
有些干部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其实,与其这样,不如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书学习,为将来做准备。
平时不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
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
现在一些干部抱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有问题,那些会跑、会要的人往往容易被提拔、受重用。
这种现象不能说没有。但是,任何单位的领导其实都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思想、能干的人,除非他不想把单位的工作搞好。
真正有本事的人还是有机会的。
现在不是很多地方、单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吗?
这种制度的实行就给那些平时认真读书、思考问题的人提供了展示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
病因二:疲于应酬,劳累所致
一些干部整天忙于迎来送往,沉溺于推杯换盏之中,无暇读书、无心读书、无力读书。
有些人乐此不疲,也有些人感觉无奈。
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应酬本来就很多,如果习惯于这种生活,其他一些人往往会投其所好,创造更多的应酬机会和场合,与之保持亲密接触。
久而久之,他们很可能在灯红酒绿中迷失自我。有的干部认为,没有时间读书。其实,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
病因三:逃避现实,低级趣味
现在一些地方的干部见面聊天,似乎没有别的合适的话题,聊单位的事太敏感、聊工作的事太正规、聊国外的事太遥远、聊古代的事太不现实、聊家里的事太俗气。
聊什么呢?讲段子吧。
段子不少是与床第之事有关,不分场合、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似乎大家听完一乐,客人招待了,气氛活跃了。
有意思吗?不少干部津津乐道,把无聊当作了有趣。
见面难道就不能说说最近读了什么书?
难道就不能谈谈读书的收获和体会吗?
病因四:新媒体冲击阅读习惯
现代生活节奏快了,生活方便了,看手机,刷短视频及网络游戏成为很多干部了解信息、业余休息的重要方式。
严格说来,电视文化、网络文化,都是快餐文化,缺乏系统性、准确性和深刻性。
书籍的独特功能和独特魅力是其它信息载体所无法代替的。
病因五:热衷玩弄权术
不少干部热衷于读如何玩弄权术,如何利用官场的潜规则,如何在官场上勾心斗角之类的书籍。
什么“教你管人36招”、“教你治人40计”、“官场黑厚学”,甚至“风水先生”、“相面的学问”等已成为一些干部喜欢的读物。
而与自己业务有关的、扩大知识、开阔眼界、提升境界的书籍却没有兴趣。
读书是好事,但是,要学会读好书,读有用的书。
病因六:浅尝辄止“懒”病犯
读书应该有计划,根据工作需要、兴趣爱好,选择经典图书、制定阅读进度。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书要一页一页地读,好书还要细细地读、反复地读,就像品茶一样。
有的干部一时兴起,雄心勃勃,有庞大的读书计划,但是,虎头蛇尾,坚持不下来。
也有的干部读书浮皮潦草,不求甚解,急于求成,收获甚微。读书应有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
病因七:脱离实际好作秀
一些干部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搞政绩工程,好大喜功,搞花拳绣腿,劳民伤财。
干部特别是领导要把时间和功夫多用在读书学习、思考问题上,少做或根本不做表面文章。
还有一些干部办公室和家里经典的、时尚的书籍倒是摆放了不少,但是大多是为了装点门面,而不是用于开卷有益。
很多时候,书籍对于他们而言是艺术的陈列品,供奉在那里,从不打开、从不触摸、从不翻阅。
病因八:有下属代劳,自己不必动手
有些干部要作报告却自己不愿意读书、思考、动笔,习惯于让下属捉刀代笔。
这些干部经常动嘴却不会说话,连简单的祝酒词、主持词都要秘书代拟,然后照念。
需要即席讲话时,要么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要么夸夸其谈、东拉西扯,不知所云,空洞无物。
毛泽东同志说,这些人就像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少数领导干部官越做越大,话却越来越不会说。
他们功能退化的原因之一,在于平时不读书,读书不肯动脑筋。领导要带头,成为读书学习的榜样,使之成为风气,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动,最终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