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领读人”
好书推荐
《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
领雁班学员
机械工程系 郑博
推荐理由
《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极具阅读价值。它以独特视角,呈现百位科学家对党的赤诚。从钱学森等事迹中,能感受他们科研报国信念。书中既有感人文字,又展现科学精神与党性光辉,助读者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
《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由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入100位著名科学家亲笔书写的入党志愿书等珍贵手记资料。内容架构丰富,包含科学家肖像照和工作照、入党志愿书中的感人话语、精彩文摘、科学家人物小传、入党志愿书图文以及延伸阅读。既有钱学森、钱三强等“两弹一星”元勋,又有师昌绪、郑哲敏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还有贝时璋、钱临照等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该书讲述了他们入党前后在科研创新一线的奋斗故事,展现了党员科学家们践行入党誓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忠党爱国、献身科学的伟大情怀和感人事迹。
经典文段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钱学森真正发挥了共产党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至诚报国的初心与担当。为了研制“东风一号”导弹,钱学森带领专家团队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克服了无数技术和非技术难关,解决了外国专家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1960年11月5日清晨,“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发射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协助聂荣臻元帅,在酒泉发射场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核武器。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而中国仅用了两年多。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担任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指挥。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那一刻,钱学森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回国15年后,终于实现了报国夙愿,使中国跻身航天大国之列。
阅读感悟
翻开《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我深受触动。书中百位科学家以拳拳之心,在入党志愿书中倾诉对党的向往,对科研报国的坚定。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投身科研,用行动践行对党的承诺。他们在简陋条件下攻坚克难,只为让祖国在科技领域站稳脚跟。这份对党的忠诚、对科学的执着,跨越时空深深感染着我。
这些志愿书不仅是文字记录,更是精神传承。它让我明白,理想信念有着强大力量,能支撑人们无畏艰难。在当下,我们更应传承他们的精神,无论身处何岗位,都要坚定信念,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从科学家们的事迹中汲取养分,让这份精神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融媒中环 · 青春中环人媒体中心 出品 」
图片来源 / 郑 博 陈妤睿 梁竣玮
郭 睿 盛乃越 李诗雨
文字来源 / 郑 博
图文编辑 / 何 琰
责任编辑 / 赵宸萱
审核签发 / 李燕飞 李 璐
投稿&加入我们tjzhictw_bg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