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常诵《心经》,心得安宁百障消?

文摘   2024-11-10 09:28   江苏  

点击下方关注聆听佛歌梵音

《心经》的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短精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经典。


自古以来,此经一直在佛教界广泛流传,每个朝代的很多信徒都能流利地背诵。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高僧翻译和注解了这部经典。


据不完全统计,《心经》共有七种译本,对本经的注疏至少有百家之多。该经也是汉传佛教寺院每天晚课必诵的经典。



全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二个字,却涵盖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内容精华。


《心经》所揭示的缘起性空之理,是大乘一切经教建立的理论基石。如实准确地把握此经的思想内涵,对于学习经教,指导修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经》不仅对人的修行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 还对人的为人处世有多方面的启示。



《心经》开宗明义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只有时时以甚深的般若进行观照,才能见到我们身心世界五蕴皆空所显示的真理。见到了真理,开发了智慧,才能够度一切苦厄。


而倘若我们要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就要发心修菩萨行,要修到彼岸的功德,首先要具备七种最胜方便。具足此七种最胜方便,才可以称为到彼岸。



1、住菩萨种姓。修菩萨行,行菩萨道,一定要具备菩萨种姓,要有这样的善根,要有这样的福德因缘。没有菩萨的善根,没有福德因缘,就发不起修菩萨行、行菩萨道的大道心。


2、依大菩提心。修菩萨行,行菩萨道,它的动力就是大菩提心。


3、悲悯有情。行菩萨道的目的,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要下化众生,必须要有对有情众生的悲悯之心。



4、具行事业。有了发心,有菩提心,有慈悲心,仅仅发心而不付诸实践,那种发心永远不能成为现实,所以要具行事业。就是要行六度万行,以这样福慧事业来庄严菩提心、菩萨道。


5、无相智所摄。修一切善法,修六度万行,都要以无相智作为出发点,不要起执著,不要为名闻利养而修。不能修有相法,要修无相法。所谓无相,就是要破除执著。



6、回向菩提。将所修一切善法功德,不回向人天小果,一定要回向无上菩提。


7、不为二障间杂。二障就烦恼障、所知障。在修万行,修一切功德时,都不能从烦恼障、所知障出发,要破除二障,不要让二障在修行过程中,导致信心不专一,誓愿不专一。


要修“波罗蜜多”行,必须具备此七种最胜方便。而我们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让我们痛苦的,也许是那个人、那件事,但你不是被动地承受,你完全可以决定,能否不受其影响。


从现在起,何不向自己发起一个挑战,让自己尝试一下冒险,完全不用原来的感受和思维对待这件事。不要把自己当作被伤害者,你可以主动地去爱自己、爱他人,爱比恨更温柔,不是吗?


这就像是《心经》中不可言说的秘密语言:“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去试试看,相信你自己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如果你此刻超越了烦恼,那么你此刻就是在彼岸。


一直以来有善信后台留言想聆听佛音合集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永杰师父

 一起加入佛歌大家庭,护生功德无量




国学精粹馆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品味国学智慧人生!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