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红色基因,承国脉担当,播未来希望。2023年7月,南京邮电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23名成员先后奔赴四川大竹、青海西宁、新疆石河子、贵州沿河、甘肃两当五地六校开展支教服务。他们始终牢记加入研支团的初心,践行“用一年不长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青春誓言,积极投身教学一线,竭尽全力转变角色、了解学生、适应节奏,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南邮研支团的奉献与担当,立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今天,让我们和四川分队常晶老师一起,走进她的支教故事。
常晶,女,汉族,中共党员,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2019级本科毕业生,南京邮电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服务于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二中学。大学期间曾获南京邮电大学“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
22岁这年
我来到了大竹
这里与我从小生长的盐城截然不同,家乡那边地势平坦,无山可望。但在大竹,我每天都能从窗户眺望到不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那种壮丽与辽阔,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让我每一天都仿佛置身于一幅壮美的画卷之中。
更令我新奇的是,我从学生变为了老师,肩负起了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每天,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赶在晨光熹微之前到达学校,开始一天忙碌而充满挑战的教学工作,当夜幕降临,又披着温柔的月光回到住处。
初到大竹时,我便与队友们携手来到了大竹县石河镇新华村的童伴之家,为村里的留守儿童们带去了一个不一样的假期。这成为我在大竹这片土地上,所完成的第一件充满意义的事情。
每日清晨,我与队友们一同乘坐大巴,穿越蜿蜒曲折的山路,抵达石河镇。在童伴之家的教室里,我首次与大竹的孩子们相遇,他们的天真可爱、纯真朴实深深地触动了我。每当提问时,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高高举起小手,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而在剪纸画画时,他们则全神贯注,用心描绘着每一个细节。那一刻,我虽尚未真正踏上教育的讲台,但心中却已悄然滋生出对支教工作的热爱。
作为一名新手老师,我缺乏丰富的经验,在教育这片广袤的领域中仍显得稚嫩,但这并未成为我前进的绊脚石,反而化作了我前行的动力。我深知,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对每一堂课都倾注心血,让课堂内容既充实又引人入胜。
因此,我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备课和课堂设计上。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深入研究教材,细细品味每一个知识点,并思考如何将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们。我还时常翻阅各类资料,汲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
尽管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但我坚信,只要我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和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逐渐成长和进步。我想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引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顾大半年来的支教生活,我欣喜地感受到自己的蜕变与成长。在一堂堂的课程的锻炼下,我逐渐褪去了初为人师的紧张与不安,变得更加从容与自信。课本是平面的,而世界立体生动;文字是无声的,而生活五彩斑斓。作为一名生物老师,我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生物学知识,更要走进生活,走进实践,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在博万物中广其识,在涉世道中明其理,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成为有思考力和创新力的人。
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里,我在给他们传授知识,他们也在温暖着我。上课时专注的目光,思索的神情;课间雀跃的身影,嬉戏的恣意,在大竹,在我的年少时光里,我遇见了一群温暖的少年。
他们会在课间休息时偷偷溜进我的办公室,在我的办公桌上放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神秘礼物,也会在遇见我的时候,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果,羞涩地递到我手中,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纯真。礼物和糖果承载了孩子们对我这位远方来客的深厚情谊,每当我品尝着这些甜蜜的滋味,一股暖流便悄然涌上心头,让我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感动。这份特殊的关怀与欢迎,让我深感被接纳与珍视,也使我更加珍惜这份难得的师生情谊与温暖。
他们还会一遍遍地纠正我的“四川话”发音,虽然我的口音常常让他们笑得前仰后合,但他们从不嫌弃,总是耐心地帮助我改进。他们会重复正确的发音,一遍遍地示范给我听,直到我能够发出标准的四川话为止。
一点一滴的温暖,让我感受到了支教生活的美好和意义。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归属感和幸福感。
支教路上的小美好
与学生一同上下学,是我每日最期待的时刻。我喜欢他们的欢声笑语、青春活力,我喜欢听他们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趣事、小秘密,都让我觉得生活充满了趣味。我更喜欢看到他们因为学到新知识而露出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满足,那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在孩子们的陪伴下,我仿佛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年少时光。那些原本在记忆中已经有些模糊的画面,如今又变得清晰起来,重新焕发出斑斓的色彩。这份幸福和满足,都是这片土地和这些孩子们赐予我的最珍贵的礼物。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
幸福时光
我想
许多年后
我依然会记得
22岁这年
我来过大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