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的光芒照亮每个角落——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送教剪影

2024-12-19 15:30   内蒙古  

      2014年1月27日召开的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提升计划》)。《提升计划》中,关于“送教上门”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此外,《提升计划》还强调了送教上门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从而提高送教上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至此,我校组建了巴彦淖尔市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送教教师队伍,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送教工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送教上门工作,不仅定期前往特殊儿童家庭进行慰问,给予他们关怀与温暖,而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展开沟通协作,齐心协力为特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入力量。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并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大力支持,为送教教师提供了必要的评估工具、教辅用书以及辅助工具等技术支持。

      经过多年的磨砺,我校送教教师队伍已经打造成为一支专业知识丰富、个别化教学技能过硬、爱心满怀、富有创造力、沟通与协调能力良好、团结协作的精英团队。

精心雕琢·尽显匠心

      为了让小瑞(化名)获得更多、更系统的知识。彭芳老师认真对待每一次备课,悉心研究送教教材,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难易调整,精心挑选教具。在一对一的教学过程中耐心细致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有更多的思考和参与的体验。为孩子的每一次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媒体助力 · 教学更精彩

      高慧老师是一位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教师。她巧妙地将知识融入趣味的多媒体互动活动,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又一个丰富多样的情境,提供了生动而有趣的教学内容。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不仅提高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而且增强了孩子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蒙氏探索 · 自由成长

      2003年冬天,学校引进了蒙氏教学。这一举措,为我校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为送教老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小赵同学是一名自闭症儿童,注意力时间短,没有主动语言,不受约束。王鸿灏老师尝试使用蒙氏三阶法对他进行了数字认识的教学,帮助孩子建立知识基础,同时增加注意力时长、发展语言能力。

因材施教 · 寓教于乐

      王玉英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观察细致入微的教师。她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耐心地引导学生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她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反应,灵活地调整训练方案,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兴趣使然 · 循循善诱

      冯海燕老师是一位富有耐心、充满智慧的教师。她能够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她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兴趣,通过洪恩识字和数字镶嵌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有教无类 · 不拘一格

      常晓荟老师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思维灵活的教师。她深知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不会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时光不语 · 静待花开

      每逢周末,李谦老师和拓涵老师早早进入教学状态,两位老师用生动的讲解和有效的互动为婷婷(化名)送上一场丰富的教学体验。然而周末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每天两位老师还会为婷婷布置家庭作业,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之下,学生孜孜不倦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如同一棵小树苗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全心的付出,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十年寒暑,默默耕耘;春去秋来,更迭不息,我们的送教工作也未曾有过片刻的停歇。学校送教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与关怀下稳步推进,送教队伍在校领导的引领与鼓舞下,团结协作、创新实践,用爱心和耐心浇灌着每一朵小花。愿我们的送教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图文/编辑:王鸿灏

校对:刘园园

初审:彭   芳

复审:张   莉

终审:王   称


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是为全市残疾儿童、少年、青壮年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而设立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我校把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纳入学校的办学模式。学校将秉承“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育残成才、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办人民群众满意的特殊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