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卖了房子买保险

文摘   2024-02-29 22:04   匈牙利  







"保险经纪人杨遇到了一个独具慧眼的单身客户,她毅然卖掉了繁华一线城市的房产,一部分资金投入了增额终身寿险,另一部分则回到温馨的老家购置了一套心仪的房子。这名客户坦然告诉杨:“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和稳定的现金流,她计划在两年后开始享受生活,不再为生计奔波。”这样的智慧和前瞻性让人不禁为她的明智选择点赞。"

难道,对很多中产家庭来说,保险正在成为接棒房产的一种资产?










"你是否曾经想过卖掉承载全家回忆的房子,将这笔钱投入一份保险中?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然而,去年年初,尼尔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决策背后的沉重与艰难。"
房子、股票与基金,不再是首选
大学毕业后,尼尔在地产行业打拼了五年。他原本专注于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后来转行做起了营销和销售。他经历了房地产行业的繁华与衰败,亲眼目睹了需求的下滑、竞争的加剧和大规模裁员。幸运的是,他所在的商业地产行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即便离开了地产行业,他仍然时刻关注着这个领域的最新动态。









在疫情尚未肆虐的年代,尼尔就大胆地向父母提出了卖房的想法。这一提议立刻遭到了全家人的质疑和不解,毕竟这所房子依靠出租也能带来稳定的收入,而且家人们对这所房子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尼尔深知这所房子的资产价格已经不再上涨,甚至有很大的可能性会下跌。他明白,租金收入无法弥补资产价格的下滑。接下来的几年里,尼尔不断地向父母科普楼市的最新动态,而媒体对楼市的报道也愈发铺天盖地。

在尼尔的耐心解释和外界信息的双重影响下,父母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尼尔也越发坚定了自己的判断。终于在2022年底,经过深思熟虑,全家人达成了一致意见:是时候卖掉这所房子了。


**尼尔家在2023年初的楼市小阳春成功脱手老破小,眼光独到备受称赞!**

就在今年初的那波楼市“小阳春”,尼尔家的老破小房子,竟然卖出了相当可观的价格。每每谈及此事,身边亲友都夸赞他有先见之明。那么,这笔不小的收益究竟何去何从呢?除了存入银行定期和作为日常开销储备外,尼尔为父母精心挑选了一款储蓄型保险。

这款保险可谓是结合了储蓄与保障双重优势的人寿保险产品。简单地说,只要按时缴纳保险费,不仅能在这段时间内获得风险保障,更能通过退保或领取年金的方式,享受资金增值的回报。当小奇好奇地问及为何选择这样的置换方式时,尼尔解释道:“卖房后的资金,既要考虑稳定,又要有长期增值的空间。储蓄型保险恰好满足了这两点需求。”

看来,尼尔这次不仅在房产上做出了明智之举,对家庭财务的长远规划也相当用心!










**曾经的冒险狂人,尼尔的投资哲学是如何转变的?** 

如果谈起稳健的资产管理,尼尔绝对是行家中的行家。但少有人知的是,这位如今的理财大师,曾经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股市冒险者。还在大学时,他就一头扎进了炒股的世界。“那个时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尼尔笑着回忆,“满脑子都是赚大钱的想法,股票、期权,什么都敢碰。” 那些日子,虽然没让尼尔一夜暴富,但也确实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学费交了不少,但都是值得的。”他说。而如今,虽然他仍然在股市中游走,但早已不再是那个只身闯荡江湖的少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投资策略。

如今的尼尔,绝不会让股市资金占据自己储蓄的过多比例。“最多30%,这是我的原则。”相比于以前对某几只个股的过度关注,他现在更倾向于选择指数基金。“这样的投资更为分散,不会因为某一只股票的大幅波动而影响整体收益。” 股市中的收益,尼尔也聪明地将其用于投资保险。“这样既可以确保未来的稳定收入,又能为家人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从激进到稳健,尼尔的投资哲学完美诠释了一个真理:只有经历过风浪,才能更好地把握稳健前行。


随着2022年新生命的到来,尼尔的家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与挑战。原本稳定的家庭经济因新生儿而变得紧张,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尼尔深知自己肩负着保障家庭财务安全的重任。为了应对突增的开销,他决定采取行动,为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投保之路:尼尔的明智选择** 

在这一年里,尼尔走上了投保之路。他深入研究各种保险产品,只为了给家人一个安全的未来。

从寿险、医疗险到意外险,尼尔精心挑选,逐步为自己和家人配置了各种必要的保险。据他统计,目前个人已有12份保单,整个家庭更是高达20份。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尼尔的心声** 

“二十几岁时,总觉得生活是无尽的美好与可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意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未知的风险。现在的我,更懂得为自己和家人铺设一个安全垫,确保未来的路即使不那么平坦,我们也能安然前行。”

如今,尼尔的故事成为了邻里间传颂的佳话,他的决断与担当成为了许多家庭学习的榜样。在变幻莫测的人生中,尼尔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家人的幸福与安宁。











杨和她的丈夫,如今正在云南享受他们的旅居生活。他们正考虑卖掉在成都的房子,以实现他们的养老规划。

他们计划用卖房的三分之一收益,为丈夫增加商业养老年金,而剩下的钱则计划在他们喜欢的城市购买一套养老房。

杨表示,她从30岁开始就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了。她和丈夫都为自己购买了为期20年的商业养老年金,每年各自缴纳三万元保费。

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自己的老年生活能够过得舒适和安逸。杨介绍,现在就在为养老做准备,主要还是基于当前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大背景,加之她和丈夫的工作原因,两人缴纳社保的薪水基数并不高,退休时所能拿到的退休金远不足以维持当下的生活水平。

杨的担忧不无道理。在1994年,世界银行首次在《养老金的养护》报告中揭晓了养老金运营的"三大支柱"。

这三大支柱分别代表着强制性的公共养老金(第一支柱)、强制性的个人储蓄账户(第二支柱),以及自愿性的个人储蓄和企业退休计划(第三支柱)。

如今,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采纳这一模式,为其养老保障体系构建了坚实的框架。你是否知道,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养老保障现状竟然高度依赖第一支柱?而且,让人担忧的是,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竟然不平衡!更让人吃惊的是,那个支柱一居然也面临着发展可持续性的问题!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话题,共同为我们的养老保障出谋划策!国家统计局年初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4%。

不仅如此,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数据显示,预计203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超过80岁。换句话说,等待领取公共养老金的人预计越来越多,能够缴纳公共养老金的人却可能越来越少。考虑到未来养老的不确定性,孟雯雯也给自己配置了商业养老年金。

每年15000元的保费,缴纳10年,从她60岁起,每年可以领取21000元左右。这意味着,若她活到了85岁,可以拿回超52万,而实际缴纳的保费只有15万。孟雯雯说:“我比较担心自己的退休金在以后会打折,我也不知道这2万多,在几十年后还能值多少,即便无法作为养老补充,作为专项旅游基金也很好。”

在杨看来,商业养老年金,实际上就是“现在栽一棵树,等老了用它来乘凉”。

这样想的人,远不只是杨。据最新公开数据,2023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年度原保费收入站上5万亿元平台。商业养老年金从2023年1月起在十省(市)启动试点以来,已累计开户超过59万个。


年轻人买保险,不用劝,在这个令人不安的时代,杨深感咨询者们所承受的健康、金钱和养老压力。保险不再是中产家庭的专属,而是成为了年轻人眼中的必需品。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重大疾病险,甚至是养老年金险,无一不是他们急于保障自己未来的选择。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保险成为了他们寻求安心和稳定的港湾。可以说,保险不再仅仅是一个金融产品,更成为年轻人面对生活不确定性的心理支柱。“‘90后’和‘00后’大部分都是来咨询意外险、医疗险和重疾险的。”杨说道。她所经手的年轻客户,有不少身体状况复杂的群体,“甲状腺癌、乳腺结节这些病,都很常见”。

“00后”王悦,在本科读书时期,就已经为自己精心挑选了多份保单,包括医疗险、意外险、重疾险等,她坦言,“那时觉得自己身体状况不太理想,所以决定购买保险。

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风险水平相对较低,保费很低但保额较高,确实是一个非常划算的选择。” 进入职场后,王悦并未停止为家人提供保障,她为父母也精心挑选了百万医疗险,“主要就是为了心安。”她的保险配置观念充满了理性与智慧,不仅为自己,也为家人撑起了一把牢固的“保险伞”。

受疫情影响,接连错过秋招和春招的孟在2022年阴差阳错来到保险行业。没入行前,她总觉得保险常和“骗人”绑定在一起。“家里有亲戚做保险代理人,总会拉着我爸妈买保险或是去产销会上听讲座,我就觉得,这个东西如果好的话,为什么得这样让别人去买?”

在入行后,孟对保险的观念完全变了,在现在的她看来,对于几款保障性强且保费低的保险,每个人最好都要配置。

孟深知工作保障的重要性,除了公司提供的团体保险,她还为自己精心挑选了额外的重疾险。但当她离职时,公司保险的庇护将不复存在。

为了给自己更持久的保障,她选择了不退保的策略,确保这份重疾险能陪伴她一生。

若不幸患病,这份保险将成为她收入的有力补充;若无病无灾,她更可在保险期满后取回全部保费。"她补充道:“用利息来保障身体状况,我觉得比较值。”孔在两年前也为自己加保了重疾险。



上一次投保,是在2016年,当时她接了个保险推销电话,“稀里糊涂”地就决定投保了,每月只需交几百元保费,交十年保障二十年,保额16万元。选择加保的重要原因,是孔决定离职。秉持着“可以裸辞,但不能让未来的人生裸奔”的信念,像孔一样的年轻人,甚至已经开始自己通过各类社交平台研究起了保险。

无论是现在,还是十多年前,早早为自己配置保险的年轻人,多是怕“万一”的到来。

杨的故事告诉我们,早些为自己购买保险是明智之举。

在20多岁的年纪,杨就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并果断购买了第一份保险。然而,命运的捉弄却让杨的母亲在2012年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化疗的费用一次就要5000元。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杨来说,这份费用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幸运的是,杨之前为自己购买的保险在这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她的家庭减轻了经济压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是保障未来安全的重要一环。早些规划,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加上一份保障,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未知和挑战。同一病房里,只有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患者时常唉声叹气,而有商业保险的另外三位患者,由于经济压力小,心态也都比较好。

也是在那时,杨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但当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投保的事情搁置了。在经济条件好转后,杨相继为自己和家人加保了各类险种,共计超过十份保单,每年需缴纳近10万元的保费。

李第一次给自己购置保险时间要更早些。

2009年,他给自己选购了一款每年需缴纳7000多元保费的重疾险,那时每月到手工资也不过才2000多。

问及原因,李回答说,就是“怕”,“那时经常会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有人身患疾病,治疗费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我那时一个月工资才2000多,根本不可能应对”。

再往回溯,这种“怕”在很早之前就埋下了。李来自农村,上高中时,哥哥骑摩托车摔了,需要三四万医药费,但是借遍亲戚也凑不够,最终只能通过贷款凑钱。

2005年,他刚参加工作,每月工资1200元,但到手只有300元,老板说其余会在年底统一发放。工作不到半年,小姨有天打来电话,想要借2000元给小儿子看病,但他拿不出来,无奈前去老板预支工资。“我是农村的,我父母都是农民,他们好不容易把我供到大学毕业,在城里工作,万一我自己得了什么比较重大的病,那就又一下子打回原形了,保险相当于有了个托底。”李感叹道。







保险业务请咨询:

Sophia 

MDRT会员

十年以上保险从业经验

资深保险经纪人

Tel:18810216682

Email:hk_sophia@163.com



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                  --------罗马书 12:12 

睿安信移民
睿安信自02年起,提供出国相关项目的专业办理服务,在上海、南京、盐城、温州、广州、西安、北京、丹东、牡丹江等二十多个城市设有公司,并在匈牙利、希腊、韩国、加拿大等设有办公室。 欢迎对出国感兴趣的朋友就近咨询或与传递给您此信息的朋友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