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1.病原体
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是有包膜分节段的负链 RNA 病毒。目前已知至少有 20 多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病毒在致病性、临床表现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2.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的典型临床表现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期。
二、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人体。
2.消化道传播
进食被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等,经口腔或消化道黏膜而感染。
3.接触传播
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血液等而感染。
4.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汉坦病毒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三、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
1.季节分布
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一般在春季和秋冬季发病较多,与鼠类的活动和繁殖季节有关。
2.人群分布
人群普遍易感,但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较高。这与他们的职业特点和接触鼠类的机会较多有关。
四、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措施
1.控制传染源
▲灭鼠:灭鼠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关键措施。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灭鼠。物理方法如放置鼠夹、鼠笼、粘鼠板等;化学方法如使用灭鼠药;生物方法如利用天敌灭鼠。在灭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人畜中毒。
▲管理鼠类栖息地: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草,堵塞鼠洞,减少鼠类的栖息场所。对垃圾、粪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鼠类滋生。
2. 切断传播途径
▲食品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不吃被鼠类污染的食物和水。食品应储存在密封容器中,防止鼠类接触。
▲个人防护:在野外作业或活动时,要穿好防护服、戴手套、口罩等,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如果被鼠咬伤或接触到鼠类排泄物,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
▲消毒:对被鼠类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进行喷洒、擦拭消毒。3. 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接种: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措施。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进行,重点人群如农民、野外作业人员、从事粮食加工等行业的人员等应优先接种。目前我国使用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主要有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和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
▲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宣传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知识,让公众了解该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公众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加强自我防护,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积极参与灭鼠等防控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整洁,注意食品卫生,加强个人防护,远离鼠类及其排泄物。如果被鼠咬伤或接触到鼠类排泄物后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和活动情况,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贡献。
编辑:于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