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8月15日,是小日子宣布终战诏书的纪念日,亲自跑到卢沟桥邮政所,做了一组邮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明明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已经通过广播发布了无条件投降的终战诏书,而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却是9月3日呢?原来这里面是有故事的。第一,日本确实是在1945年8月15日通过广播宣布了终战诏书,同盟国也都广播告知了本国国民日本鬼子投降了。但是同盟国发现小鬼子的终战诏书的广播文本里全篇没有一个“投降”字眼,仅仅是“终战”。日本人在玩文字游戏,所以同盟国担心日本政府是诈降,发出最后通牒,提出异议。日本收到同盟国的压力,在9月2日又重新发布了《投降书》。第二就是信息差,当时社会没有现在怎么信息发达,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就是报纸和书信。通过8月15日,同盟国各地都还没有普遍得到确认的日本人投降信息,到了9月2日,日本重新发布了投降书之后,各大报纸见报也是9月3日了。这时中国大陆才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大型庆祝活动,9月3日成为抗战胜利日也就延续了下来。
二、2024年,8月16日,燕墩。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西罗园邮政支局启用燕墩文化日戳一枚,因为首日没有赶上,所以做了一个随日的邮品。
燕墩又称“烟墩”,是一座上窄下宽、平面呈正方形的墩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铁路桥南侧。始建于元代,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燕墩上竖有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燕墩的砖台下宽上窄,平面呈正方形,台底边长约15米,台顶长约14米,台高约9米。台顶正中是一座正方形石台,台上立一正方石碑,高约8米。
碑座束腰部分用高浮雕持法雕出水神像24尊,均袒胸裸足跌座于海水之上,须弥座四面各雕花纹5层,分别为龙、云、菩提珠、菩提叶、牛头马面及佛像,四角也各刻佛像1尊。
碑身每面宽1.58米,高7.5米,南、北碑面四周刻以云状花纹。南面刻有《御制皇都篇》,北面刻有《御制帝都篇》,均为清乾隆十八年(1753)御笔,汉、满文对照。每面汉字8行,阴文楷书。碑文记述北京幽燕之地的徽记。碑顶有石檐,檐下有石雕3层,碑顶为四角攒尖顶,四脊各有一龙。
三、2024年8月17日,望京邮政支局,启用潮体育邮资机戳1枚,通过体育消费刺激搞活社会经济,同时也宣传了体育文化,可惜只使用1天,未免有些草率。
如果你也对邮品实寄感兴趣,可以加我个人微信,随时随地交流实寄心得:13611020228;如果你对实寄邮品有需求,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我的微店了解最新的代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