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破壁人 | 同是顾景舟的作品,为何差距高达6000万!浅谈“官造”的价值

文化   2024-10-10 20:20   山东  


文末有彩蛋,也不一定总是有


今日处处学

白话二十四史与白话资治通鉴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Tri7hneJVqn7sPeJ0vZlQ

提取码:k03e



2014年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套顾景舟的紫砂壶以2875万元成交,创下了当时的拍卖纪录。

时隔一年,同样在北京,同样是一顾景舟的紫砂套壶以9200万元价格成交。

一年之间,同样是顾景舟的紫砂套壶因为什么原因出现了6000多万的价格差?

有人说是价高的是10件套,之前的是9件套。就差一件差6000多万?显然这个原因不成立。

有人说2015年是顾老的100周年诞辰,这个确实会对价格有影响,但绝对不会影响那么大。

还有人说是因为拍卖公司不同,导致了拍卖结果的不同。从这点上来说的话更加牵强,都是专业买家,任何的拍卖公司名头也不会对拍品的价格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要说几千的东西翻几倍到上万我相信,但是上千万的东西翻几倍这种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

难道问题出在了其他的地方?

答案是肯定的,在对比了这两套壶无数的细节后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9200万的那套壶唯一的款识在壶盖内侧的釉下,如果不仔细找的话啊根本找不到款识。这是第一套通过X光读款识的紫砂套壶。

这时肯定有人说了,不就是一个暗款么?这就值6000多万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在这里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这个暗款的话这套壶有可能轻松上亿。

要说为什么,接下来为大家揭秘,为什么堂堂正正著名的顾景舟套壶卖不过肉眼见不到款识的顾景舟套壶。

纵观历史,要看什么样的器物上是没有作者款识的?

第一种,是日常用的生活器具,这种属于日常消耗品。

第二种,是官造器,专供皇室和官僚阶层使用赏玩的器物。

很明显我要说的就是第二种。看看成壶年代和出身,我们可以了解到在50年代以顾景舟为代表的紫砂七老同时任职于宜兴紫砂工艺厂。在那个时期紫砂厂的订单基本都是来自于国家订制,也就是官造任务。

作为造办处传人的老艺人,还是坚守不在官造器上落人名款的传统,并且器物的创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参与完成的产物。也就是说那套9200万的紫砂套壶应该是一套官造紫砂!

得出这个结论的佐证主要有四点。

第一点,据新闻报道这套壶是当时用于招待重要外宾使用的器具。

第二点,通过流传的照片,这套壶有朱可心等老艺人参与制作。

第三点,根据能够查到的资料,顾景舟所制作的所有作品里只有这套壶是没有底款的,唯一的款识是在壶盖内壁的釉下留下的暗款。是作为这套壶的主要制作者的佐证。

第四点,据顾景舟传人的回忆,顾老再也没有制作出和这套壶类似的作品。有可能是顾老出于敬畏不再制作同类作品,也有可能是某些细节并非出于顾老制作,即使是顾老也难以这些细节的制作。

以上推论大家可以细细品味,6000万的价格差应该就是落在了“官造”两个字上

说起宜兴紫砂工艺厂,老藏家可以说是如数家珍,这里是新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紫砂造办机构,顾景舟、朱可心、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等七大紫砂老艺人是最早在这里工作老艺人,并从这里扬名世界,中国重要的紫砂国礼和出口创汇紫砂器均与这里有关。

在艺术品市场上,器物类收藏的黄金法则就是“有官造选官造”,御制洋彩「百鸟朝凤」转心瓶2.6亿成交,大明成化鸡缸杯2.8亿成交,这些都是历代的官造器的代表作。

官造器是市场的宠儿,官造紫砂更是凤毛麟角。在博物馆里的有一件算一件都是镇馆之宝,在民间流传的藏家都舍不得拿出来交易。

直到2018年,在文化自信,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倡议下,宜兴紫砂工艺厂主导、中管院工美中心参与,联合各界专家学者共同打造了百年来首个紫砂官造工程,因为该工程使用了1972年建井的黄龙山四号井泥料,所以这项紫砂官造工程被命名为【紫砂1972】。

欢迎关注收藏级顽主圈儿

以上

..














收藏级顽主圈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