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发行市盈率已成往事,中签难度却增加10倍……

财富   财经   2024-09-03 16:47   上海  

星标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股民苦“三高”久矣!

注册制以来,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格、高超募的“三高”频频引发市场关注。不过,今年IPO的“三高”病,尤其是高发行市盈率和高发行价问题,已大有改善。
2024年以来,截至8月30日,有59家公司实现首发上市,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3.02倍,2023年同期平均为44.39倍,2022年同期平均为55.70倍。可以看出,平均发行市盈率连续三年持续明显下滑。
与往年大不相同的是,截至目前,新股发行市盈率最高的尚未超过50倍,绝大多数新股发行市盈率分布在10倍—30倍;首日破发的也极少,破发率仅为1.69%。
打新“稳赚不赔”的春天要回来了吗?
然而中签不易,去年的中签率均值竟然是今年的十倍!

来源:张力


1
不超过50倍

根据IPO日报统计,截至8月30日,今年共有59只新股上市,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3.02倍。回顾前两年同期新股表现,2023年同期首发上市的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4.39倍,2022年同期为55.70倍。可以看出,同期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持续明显下滑。
其实从全年来看,下滑趋势也是一致且明显的。
2023年共计有313只新股上市,扣除未实现盈利的公司等,可统计的302只新股平均市盈率为42.99倍。而2022年,可统计的新发个股平均市盈率为49.89倍。
今年以来,新股发行市盈率最高的是科创板公司中创股份,发行市盈率为49.01倍;最低的是艾罗能源的7.95倍,同样来自科创板。此外,艾罗能源比去年全年发行市盈率最低的锦江航运还要低约0.3个百分点,也是今年发行市盈率低于10倍的唯一一家公司。
发行市盈率超过40倍的有4家,分别为中创股份、珂玛科技、上海合晶和欧莱新材。其中珂玛科技来自创业板,在8月上市,另外三家均来自科创板,分别在2月、3月、5月上市。
整体来看,今年首发上市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主要集中在30倍以下。
科创板公司成都华微的发行市盈率达到了37.04倍,龙图光罩(8月上市)、贝隆精密、西典新能这三家公司仅30倍出头,分别为30.20倍、30.35倍和30.55倍。
余下的51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一半分布在20倍—30倍,另一半分布在10倍—20倍。
这和以往存在巨大的差别。
按个股来说,2023年发行市盈率最高的为康希通信,达到了441.18倍!排在第二的为索辰科技,发行市盈率为368.92倍。2023年发行市盈率最低的为锦江航运,仅为8.24倍,虽远不及行业平均市盈率,但也超过了今年的最低值。
从整体分布来看,2023年发行市盈率低于30倍的有132家,但高于100倍的有15家,50倍—100倍区间的有61家之巨。
再看2022年,发行市盈率高于400倍的有三家,东微半导居首位,为429.30倍。发行市盈率最低的为中国移动,也有12.02倍,同样也高于今年和2023年的最低值。

2
“国九条”的影响

如果按板块来观察,从各个板块来看,科创板公司的发行市盈率普遍较高,而北交所的发行市盈率较低,与往年规律一致。
由于今年新股发行市盈率的两极都“花落”科创板,剔除这两个极端值后,科创板其余6家的发行市盈率平均值为32.99倍。创业板上市22家,发行市盈率平均值为22.38倍;主板上市17家,发行市盈率平均值为20.95倍;北交所上市12家,发行市盈率平均值为16.21倍。
对比2023年,去年科创板的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了89.81倍,是所有板块中最高的。其次为创业板,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3.47倍。主板为29.3倍,最低的为北交所,仅有16.86倍。顺便一提,2023年与2022年相比,唯北交所发行市盈率降幅最大,今年的表现则与上年变化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12日,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在监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因如此,反映到市场上,发行市盈率也有了细微变化。
在国九条出台之前,今年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平均值为25.17倍,中位数为23.14倍;出台后,新股发行市盈率平均值为21.55倍,中位数为19.55倍,略有下降。

3
首日破发的极少

市盈率回归理性的同时,新股破发情况也大有好转。
IPO日报统计,截至8月30日,首发上市的59只新股中,仅有科创板公司上海合晶首日破发,破发率为1.69%。
上海合晶属电子行业,上市首日较发行价跌6.31%,8月30日以13.43元/股收盘,较发行价跌40.73%。
回顾往年,2023年313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有52只,破发率为16.61%。2022年428家公司上市,其中122家公司首日破发,破发率为28.50%。对比发现,近三年新股上市数量和破发率都有大幅度降低,而今年降幅尤为明显。
在发行价格方面,今年新股有8只发行价格低于10元,最低的为4.6元的许昌智能。
首发价格超百元的为创业板新股诺瓦星云,126.89元。超过50元的有四家,分别为科创板的达梦数据、主板的博隆技术、创业板的骏鼎达和科创板的艾罗能源。价格在“40元+”和“30元+”的各有3只,16只在20元—30元区间,26只在10元—20元区间。
首日跌破发行价的少了,那么新股上涨的情况怎么样呢?
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59只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的平均值为135.44%,去年同期为51.05%。2023年全年,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的平均值为66.45%,2022年则为30.20%。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平均值在近三年持续上涨。
今年以来,上市首日相对发行价涨幅最大的是深交所创业板新股汇成真空,实现了752.95%的涨幅;而后这样的高涨幅就出现了断层,珂玛科技以368.25%涨幅位居第二;第三名是利安科技,涨幅348.76%。
整体来看,有35只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在100%以上,14只新股涨幅在50%—100%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涨幅前十名中,除了第八名万达轴承来自北交所,其他全部为深交所创业板新股。
与去年大涨的盟固利、读客文化的情况相似,汇成真空也是发行价格相对较低。汇成真空的发行价格为12.20元,首发市盈率16.31倍;另一家首日大涨的珂玛科技首发价格为8元,市盈率为44.90倍。
汇成真空主要产品或服务为真空镀膜设备以及配套的工艺服务支持。在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包括苹果公司、富士康、比亚迪、捷普、沃格光电、日久光电、宏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
上市当日,汇成真空以最高价收盘,收报104.06元暴涨753%。以此计算,中签汇成真空,单签盈利可达4.59万元。

3
打新稳赚的日子回来了?

去年8月27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至今已满一年。以此“827新政”为时间节点回顾这一年,沪深北交易所共有484家企业IPO终止(481家因撤回材料终止)。其中,今年以来IPO撤单企业达352家。
全面注册制下,IPO坚持“申报即担责”,而今年国九条更是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
今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共9个部分,简称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这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又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专门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
在发行上市方面,新“国九条”从完善发行上市制度,强化发行上市全链条责任,加大发行承销监管力度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更严格的要求。
推行注册制以来,高发行价格、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频频引发市场关注,天下苦“三高”久矣。
有极端者如2020年上市的孚能科技,以1737.49倍发行市盈率创下了历史之最。如果能保持当时的盈利水平,回本至少要1737年。
可惜这个“如果”恐怕不可能实现了,承载厚望的孚能科技上市当年就“翻脸不认人”,2020年—2023年,四年持续亏损……
此前有投资人士举例表示,保荐费用与融资额挂钩是“三高”现象的根因之一,发行制度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最近8月1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又传递出新信号。一方面明确地方人民政府不得为公司上市发放奖励,另一方面要求保荐机构、审计机构收费与否或者收费多少不得以股票公开发行上市结果作为条件,同时禁止通过签订补充协议或者另行约定等方式规避监管收取费用;并且要求发行人招股书或者其他相关信息披露文件中,详细列明各类中介服务合同收费标准、金额、付费安排等信息。
这对企业意味着,上市成功的奖励不再,而失败相比以往要额外承担大量成本。某些“带病”闯关、冒险闯关的企业就要慎重考虑IPO了。多管齐下,IPO野蛮增长的时代或将告一段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IPO申报企业的数量锐减。一年来,沪深北交易所新增受理IPO申请135单,同比下滑74.67%。其中,今年以来新增受理IPO申请32单。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变化具有IPO节奏调降之下的阶段性特征,但也并非短期现象,此前一年动辄三四百家的IPO高速度恐难再现,更为重视质量、调控速度的IPO新时代或已开启。
话说回来,数百倍市盈率的狂热趋于冷静,破发率创新低,这样来看赚钱效应或许变强,打新“稳赚不赔”的日子或将重现。但随着IPO节奏收紧,监管严把关,企业主动撤,新股之于市场终究是僧多粥少,打新中签也不是件易事。
IPO日报统计,今年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0486%,最高为0.23%,最低为0.0169%。
另有一个惊人的数字,2023年的新股网上中签率平均值为0.4867%,约是今年均值的10倍!中签率最高为18.48%,最低为0.0132%。
至于2022年,新股网上中签率平均值0.6689%,最高为23.41%,最低为0.0114%。从这个角度看,平均中签率也是向下走的……
业内人士指出,打新稳赚不赔尽管能为打新投资者带来更为优厚的收益,但容易导致“无脑打新”,尤其是致使网下机构投资者报价随意,继而导致新股发行价合理性欠佳。而发行定价一旦过高,则会为企业上市首日大涨、一段时间后股价持续跌破发行价埋下隐患,股价大跌的损失难免由投资者买单。
还是那句老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发行制度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丰富完善,与此同时,投资者也需擦亮眼睛,理智入局。
END

记者 褚念颖

校对 佘诗婕

编辑 吴鸣洲

更多精彩

1

千亿巨头没落路

2

退休后创业!66岁冲IPO!曹德旺妹妹舞动资本市场!

3

太罕见!IPO募资全部用来还债!

4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全球IPO最活跃的竟是它!

IPO日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IPO日报是《国际金融报》旗下新媒体,对平台刊载内容享有著作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按下“分享”,给我一点动力吧

别急,点个“在看”再走

IPO日报
财经记者、财务专家、法律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专注检验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质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