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敏子,一个专注终身成长,打造人生护城河的北漂90后,点击上方“蓝字”或下方卡片关注我,并标注“星标”,每天进步一点点~
偶然看到一个说法,“儿女有出息,去了国外,等于没有生;儿女去了大城市,等于生了半个;留在身边的,虽然穷一点,但起码有个依靠”。
这话听起来有些荒唐,但细细品味,却又觉得有几分道理。
我就想起了我们村里的王大伯。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北京开公司,小儿子留在村里种地。我妈跟我说,每次王大伯提起儿子,总是一脸复杂的表情。
“大儿子啊”,他总是这么说,“在北京混得还不错。可是啊,那北京太大了,一年到头忙得连个影子都看不到。过年回来,匆匆忙忙的,才住两天就走了,连村口那棵老槐树都没来得及看一眼”。
说到小儿子,王大伯的眼睛总会亮起来:“小儿子虽然没出息,可是天天在眼前晃悠。种地挣不了多少钱,但是每天都能看到他,听到他叫我爹。这感觉,你们是不会懂的”。
王大伯的话,让我不由得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故乡的野草,花,乃至于恶臭的粪,都可以引起思想和回忆”。
那些离乡的游子,或许在异国他乡功成名就,但他们的根,永远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里。
村里的李婶子也有类似的感慨。她的女儿嫁到了上海,每次提起,李婶子都是又骄傲又心酸。
“我闺女啊,在上海买了房子,开着汽车。可是啊,我这把老骨头,连上海在哪儿都不知道。她说要接我去,我哪里敢去?那么大的地方,我怕是连门都找不到”。
想起了沈从文的一句话:“故乡的人是很可怜的,他们的眼光永远被故乡的风景所限制”。
可是,这种限制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我常常想,我们这些离家的人,是不是就像那些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种子?
飞得再远,根系却永远连接着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每次回家,我都能感受到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村子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没有变,但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还会选择离开吗?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无论我走得多远,我的心永远都会牵挂着那个小小的村庄,牵挂着爸妈的白发。
就像莫言先生写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都有自己的使命”。
或许,我的使命就是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把这些经历带回家乡,让那片土地也能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无论我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我永远都是家乡的游子。
我的根,永远深深地扎在那片土地里,汲取着家乡的养分,支撑着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继续前行,漂泊。
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希望你右下角点“赞和在看”给我大大的鼓励哦~
都看到这里了,你不关注一下嘛👇 我每天都更新哇~~
让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打造人生的护城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