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砖,美在鲜活,令人穿越!

文摘   2025-01-08 10:18   河北  


汉画像砖在我国分布广范,存世量甚多,题材丰富,艺术造诣高妙。其所表达内容多来源于生活,诸如“车马出行”“杂技”“宴饮”“乐舞”“日神”“月神”“凤阙”等。从制作工艺来看,阴刻与阳刻俱全,或浅浮雕,或高浮雕,或简约或繁缛,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了汉代特有的文化内涵。

月神画像砖
东汉(25—220)
25.3cm × 44.3cm
一九八五年四川彭州市义和乡搜集,羽人怀抱一轮明月,在三颗光芒四射的星辰拥戴之下凌空飞翔。原砖现藏四川博物院,近拓。

月神画像砖局部


斜索戏车画像砖
东汉(25—220)
33cm × 61cm
河南新野李湖出土。再现了汉代“戏车高橦,驰骋百马;连翩九仞,离合上下”(李尤《平乐观赋》)的热闹场面。原砖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拓。


斜索戏车画像砖局部


斜索戏车画像砖局部

斜索戏车画像砖局部


升鼎画像砖
东汉(25—220)
24.5cm × 41.5cm
一九八六年四川彭州市义和乡搜集,图中人物利用了滑轮原理。原砖现藏四川博物院,近拓。


升鼎画像砖局部

升鼎画像砖局部


盘舞杂技画像砖
东汉(25—220)
28.5cm x×48.0cm
一九五六年四川彭州市太平乡出土。原砖现藏四川博物院,近拓。


盘舞杂技画像砖局部


棚车画像残砖
东汉(25—220)
26cm × 36cm
一九八七年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新民乡出土。原砖现藏四川博物院,近拓。


双阙迎谒画像砖
东汉(25—220)
28.0cm × 48.5cm
四川彭州市太平乡出土。原砖现藏四川博物院,近拓。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大成期。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语出《书林藻鉴》,马宗霍辑)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裴李岗文化,在裴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演变历史

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大成期。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喜欢 请点 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 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  The more we have










启溟碑帖
癸卯秋月 启航搜罗碑帖,以餮书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