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贾充妻郭槐柩记》

文摘   2025-01-09 08:00   河北  


西晋《贾充妻郭槐柩记》


【錄文】夫人宜成宣君郭氏之柩。諱槐,字媛韶,太原陽曲人也。其先胤自宗周,王季之穆,建國東虢,因而氏焉。父城陽大守,諱記,字仲南,德邁當時。青龍五年,應期誕生,黃中通理,高明柔克,聰識知機,鑒來臧往。廿有一,嬪于武公。虔恭粢盛,輯寧邦家。武公旣薨,親秉國政,敦風教,明襃貶,導德齊禮。十有餘載,饗玆二邦,仍援妃后,而縞服素裳,顏不加飾。遭家不造,遇世多難,不曰堅乎?弘濟厥艱。春秋六十,元康六年,薨于第寢。附葬于皇夫之兆。禮制依于武公。(錄文來源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郭槐,字媛韶,太原阳曲人,是西晋贾充的妻子,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的母亲。她出生于青龙五年,聪明机智,品德高尚,二十一岁时嫁给贾充。贾充逝世后,她亲自秉持国政,敦风化教,明辨褒贬,引导德行,齐整礼制。郭槐在元康六年逝世,享年六十岁,附葬于贾充的墓地,葬礼规格依照贾充的礼制‌。
 ‌艺术特点‌
 墓志的笔法具有隶书特点,章法齐整,各字间距离紧凑均匀,展现了西晋时期的书法风格‌。 ‌
历史价值‌
 《贾充妻郭槐柩记》作为西晋时期的墓志铭,为研究西晋历史、文化、书法以及贾充家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墓志中详细记载了郭槐的生平事迹和家族背景,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贵族家庭的生活情况。

《贾充妻郭槐柩记》局部放大
隶书/西晋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大成期。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语出《书林藻鉴》,马宗霍辑)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裴李岗文化,在裴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演变历史

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大成期。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喜欢 请点 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 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  The more we have










启溟碑帖
癸卯秋月 启航搜罗碑帖,以餮书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