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布《“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蒲县“优化养护服务供给 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案例成功入选,为推动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典范。本报组织记者深入蒲县,采访蒲县在农村公路养护方面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效,以飨读者。
近年来,蒲县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养护市场化改革,不断优化农村公路养护服务供给模式,构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发展体系,走出了一条——
这是一组真实客观的数据:农村公路列养率持续保持100%,路况水平逐年提升,PQI优良路率从2021年的68.14%提升到2023年的80.57%; 这是一次成效显著的尝试:优化养护服务供给,通过“三支队伍”实现养护专业化市场化,其案例入选“国字号”名单; 这是一幅产业兴旺的图景:“公路+产业”的发展模式,串联起工矿企业和特色产业经济廊带,推动农产品、煤炭、铸造、物流、旅游等产业持续扩规增效…… 2020年9月,蒲县被确定为全国115个深化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县级试点单位之一,试点主题包括路长制推行、资金保障、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蒲县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以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为牵引,不断完善管养体制、增强管理效能、提升路况路貌、助力乡村振兴,各项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水平实现了大跃升,走出了一条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蒲县路径”。
初冬时节,蒲县罗克公路两侧层峦叠嶂、五彩斑斓,行走在这条纵贯南北的公路上,满载煤炭的重型货车一辆接着一辆,交通状况异常繁忙。
川流不息的车辆中,一支综合性公路养护队伍的身影十分醒目:专业的大型清扫车缓缓前行,所过之处焕然一新;大型洒水车鸣响欢快的音乐,洒水抑尘;安装着专业设备的路况检测车在进行自动化检测,评定道路的技术状况;身着反光背心的工人师傅相互配合,正在对一处新出现的杂物进行清理…… 这是蒲县探索公路养护市场化模式,统筹的“三支队伍”之一。 蒲县农村公路总里程971.447公里,其中县道138.627公里、乡道389.052公里、村道443.768公里,公路网面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64.31公里。作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山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地,蒲县的公路运输繁忙、重载交通量多、气温偏低且昼夜温差大,如何破解公路管养难度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按照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发展水平和市场发展基础,针对不同路段养护特点,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划分为三种类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推向市场’模式,分级分类实施专业化养护。”蒲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强介绍。 一是引进专业养护企业组成综合性养护队伍,对克罗线、北引线等138公里重载车辆多、养护任务重的县道进行重点路段重点养护;二是引进省内公路养护资深企业组成专业专项养护队伍,采用“路保姆”模式,提供全天候24小时快速养护服务,有效解决过去被动性养护工程造成的养护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审批周期长等问题;三是确定了9支日常保洁养护队伍,由99名养护人员对833公里乡村道进行路况巡查、路面保洁、边坡路肩修整、排水设施疏通等基础性养护,实现“无死角、全覆盖”。 “这三支队伍专业性强,特点鲜明。”张强介绍,“比如综合性养护队伍,机械配备比较全,洒水车、清扫车、除雪车等设备都有,仅罗克路40公里的路段就有养护人员30人,力量比较强;再比如专业专项养护队伍,无论是路面沉陷、塌方,他们都能第一时间到位,进行专业处理。” 公路养护资金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难题。蒲县积极探索多渠道保障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基本形成了足额落实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辅助、探索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应急这“三个渠道”的保障格局,有力推动了养护需求和养护供给的动态平衡。
“我只需要点一下‘开始巡查’这个键,随后的巡路工作就能实施形成巡查轨迹,在巡路过程中发现公路问题隐患后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反馈功能在线反馈,系统会自动记录问题隐患路段的具体桩号。”站在县道古午线的起始点,蒲县交通运输局养护中心主任鲁杰拿出手机展示“智慧交通平台”APP的用法。
这是蒲县在用好“山西省路长制管理平台”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起蒲县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又依托该平台开发应用了“蒲县农村道路管养平台”微信小程序,大幅提高了各级路长工作效率。 “数字公路综合管理应用示范平台能够实现公路管养、路网运行、 服务能力、行业治理于一体。”鲁杰介绍,“蒲县农村道路管养平台”微信小程序能够对农村公路管养事件从发现(反馈)问题、分析(分派)问题、解决(处理)问题、验收(回访)问题到总结(评估)问题五个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化闭环管理。 在发现(反馈)问题环节,平台能够通过固定视频监控、自动化路况检测、移动视频监控、“路长制”APP及其他反馈信息等方式采集路况路政信息,全面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分派)问题、解决(处理)问题、验收(回访)问题环节,能够派发电子工单,实现事件处置信息共享、办理环节无缝对接、实施过程精准管控,全面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总结(评估)问题环节,可以建立农村公路管养事件电子档案,并根据数据信息评估分析,查找短板不足,提升农村公路管养精细化水平。 “收到在线反馈后,平台后台能及时将问题交办至相关管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按照相应流程安排人员进行处置,处置完成后拍摄现场照片上传至系统销号。”鲁杰介绍,若超过时间节点未能完成处置,平台将会向县级路长办发出警告提示,县级路长办再进行跟踪督办,确保尽快整改到位,这个高效共享、实时反馈的智慧体系,让农村公路管养“可视”“可测”“可控”。 为加强农村公路安全运行,蒲县还在县乡道路30处易发生滑坡、塌方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安装固定视频监控,接入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全天24小时实时监控,确保全面、及时了解各高危路段的运行情况,出现突发事件后及时响应、及时高效处置。 依托智慧平台的力量,蒲县进行农村公路全要素数字化采集,全面采集包括地理信息、线形指标、桥隧设施、安全设施、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等信息,形成数据信息近万条,并建立了动态更新数据库。
湛蓝的天空下,平坦的农村公路向前延伸,不时有巡查的护路人员行走在路边,或是清理落叶杂物,或是上传路况信息。
蒲县在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基础上,出台了《蒲县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成立由县长任组长、11个部门和各乡镇政府为成员的“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面领导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全县设置了77名路长,县级总路长由县长担任,统筹推进全县“路长制”工作,县级路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乡级路长由乡(镇)长担任,村级路长由村委会主任担任,负责所辖县道、乡道和村道管养及路域环境治理等工作,共同保障“路长制”实行。 “我们在每个乡镇都建起标准化公路管护站,实行县、乡两级路长双重管理,全面负责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成立‘县有监督员、乡有巡查员、村有护路员’三级公路管理队伍,将爱路护路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蒲县交通运输局二级主任科员张蒲生说,这支三级联动、人人参与的高素质农村公路管理队伍在公路管护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个高位推进、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基本解决了“谁来管、管什么”的问题,实现了农村公路管养以交通部门为主向多部门全领域联动转变。如今,全县的5条县道、44条乡道、204条村道全部实现了“路路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管理”。 为保证“路长制”的规范运行,蒲县“路长办”结合实际,先后配套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上下贯通、衔接紧密、规范高效的保障制度体系。 日常工作机制,明确了路长制巡查、处置、督查、考评四项工作的实施流程和责任单位、责任人,保证全过程工作闭环;定期召开路长制联席会议、路长制会议,有效协调解决农村公路建管养运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跟踪路长制实施进展,定期对乡村级路长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将路长制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对成绩突出的路长和责任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失职之责的严肃问责。 一条条农村公路有人查、有人管,公路病害、安全隐患、路况信息都会第一时间进行上报处理,曾经因缺少人手、无人巡查导致农村公路管护不足、隐患突出的场景,在蒲县已经彻底走进了历史。 如今,在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上,每天都会出现身着反光背心的身影,他们巡查公路情况,悉心守卫着一条条交通动脉。全县农村公路环境“整洁度”得到明显改善、交通“安全感”得到明显提升、广大群众“认同感”得到明显增强。 张强说:“下一步, 我们将持续在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方面下功夫,全面推进综合治理、长效治理、智慧治理,进一步提升全县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和质量,实现‘以路带农、以路兴业’,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保障。”文/图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柴云祥
编辑 荀丹薇
校对 张晶 侯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