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被性侵的女孩,曾发出过三次呼救

健康   2024-08-22 18:09   北京  
关注身边热点 | 我们有话说
育学园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8月5日下午3时,一名14岁的少女从家中夺门而出,飞奔至6楼与5楼间的楼道,在家人的惊呼和绝望中,攀上窗户,飞身跳下。

当晚9点10分,她被宣布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少女小杜短暂一生的结束,也是侵害她的恶魔被抓走的第二天。

一个花季少女生命的陨落让人惋惜不已。

错的不是她,偏偏她承受了最痛苦的代价。

而她的噩梦,从父母将她送进全封闭式训练营就开始了。


01


今年7月6日,小杜被妈妈陈芸(化名)送进一家训练营,全封闭,为期20天,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体能训练和感恩教育。

陈芸是江西安远县人,她的女儿小杜(化名)今年14岁。

两年前,她发现女儿情绪易怒,在医院心理检测后,被告知孩子患有重度抑郁。

她说,从那时开始,女儿一直有治疗。

2024年3月,考虑到姜睿中考后会迎来一个漫长的假期,陈芸便想给孩子报名一个训练营。

“这家训练营在我们县城比较有名,我征询孩子意见,孩子很开心,表示愿意去,称想锻炼一下自己的意志力。当时,朋友也想给自己的孩子报名,但其女儿不愿意,为此我孩子还劝了她女儿。”

一开始,小杜还会正常参加活动,但很快,妈妈就发现了各种不对劲。

在家长群发的各种训练照片里,常常看不到女儿的身影。

一问教官王某,对方就指责小杜不服管教。

训练进程进行到一半,小杜托王某告诉妈妈,将家中抽屉里的胃药送到训练营。

妈妈当时就感觉到异样,家里根本没有胃药,孩子为什么要这样说?

但王某拒绝让母女俩通电话。家里老人买了胃药送过去,也没有见到孩子。

胃药事件刚过去几天,生活老师告诉小杜妈妈:孩子来例假了。

明明上一次例假才过去半个月,为什么又来了?

生活老师只是说可能是天气原因。

20天的训练营结束回家,陈芸发现女儿变了,

她沉默寡言、也不爱吃饭,回家只睡沙发。

意识到问题之后,她询问了一同参加训练营的朋友的女儿,却从对方口中听到最残酷的现实:小杜在训练营里,遭遇了教官王某3次侵犯。

陈芸不敢置信,在对小杜进行询问之后,沉默了很久的女儿,才慢慢讲出整个过程。

恶魔王某被抓进去了,小杜的伤痛却没有因此停止。

她将自己整整锁在房间两天,不吃不喝,没人知道她内心经历了怎样的震荡。

8月4日凌晨1点的那条动态,泄露了孩子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她发了两个哭泣的表情。

可现实生活中,无论父母怎么劝慰,孩子都没有流泪。

直到奶奶来到家中和她聊天,她才终于哭出来。

然而就在一个小时后,她夺门而出,在家人的眼皮子底下纵身一跃,结束了如花一般的生命。


02

恶魔尚未付出代价,少女的生命却已凋零,这个新闻令我十分悲愤。

我试图在这个事件里,找到避免小杜悲剧发生的可能性。

小杜说,7月11日至15日,先后3次遭遇王某侵犯,王某让女儿吃避孕药。

这意味着什么,成年人都懂。

痛苦不堪的小杜多次尝试逃出训练营报警,但每一次都被教官等人追回。

她还说起一个细节,对于自己的遭遇,她毫无保留地向生活老师讲述并求助,但对方根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甚至向小杜妈妈撒谎,一切正常,也完全没提到小杜多次晚间没回宿舍的事。

禽兽不如的教官王某,助纣为虐的生活老师,没有引起警惕的家长,一步步将小杜逼上了绝路。

我难以想象她在那地狱度过20天的场景,向生活老师求助无果,假装胃痛向家长求助无果,逃跑被抓,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她用尽一切办法,却发现根本无法自救,我想这才是她对这个世界绝望的原因。


03

小杜的悲剧已经发生,可这类的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事已至此,相信小杜父母的悲痛,外人无法体会,悲剧的发生,也足以让做父母的悔恨终身。

但事实上,还有很多类似的机构和训练营,打着“感恩教育、锻炼意志力、还你一个听话孩子”的旗号,令无数家长心向往之。

家长们一定要警惕。

小杜参加的这个“伍兵特训营”,据知情人士透露,里面的教官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在人员素质和培训方面可想而知。

今年暑假,我孩子的一个朋友被家长送进了一个“军事化训练基地”,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他说起里面的教官对不服管教的孩子,动辄打骂。

那些崇尚暴力的所谓教官,根本不是正规组织出来的,而是由社会闲散人员、各种盲流组合成的草台班子。

试问,这样的乌合之众,有什么能力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用什么方式引导走偏的孩子回到正轨?

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就把他们送到这种集中营式的地狱,企图通过“感恩教育”、“服从性教育”解决问题,将教育的责任外包,看似是“对孩子好”,实际上,是把他们往火坑里送。

 

04

这样的魔鬼训练中心还有很多。

争议不断的杨永信和他的电击疗法,曾被无数家长奉为“让孩子变好的法宝”。

一个叫张旭同的“网瘾少年”,被父母强行送进了网戒中心,在那里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刚进去时,他心想“就这”?一个穿白大褂的人说要检查他有没有网瘾,

随后8个人将他按住,往嘴里塞牙套,有人拿着两根电击棒放在他两边太阳穴。

在一瞬间,他的太阳穴如遭小锤重击。

叫骂声还没出口,下一波电击又来了,他脑中闪电交织,头痛欲裂,身体却完全无法动弹。

直到他完全承认自己有错,对不起父母,电击才停止。

他说出门见到父母时,很自然地跪下,抱住父母失声痛哭。

那一瞬,哭泣的母亲对机构只剩感恩,好像他们拯救了儿子。

但只有身处电击恐惧下的孩子才明白,那不是悔改,而是屈从。

在网戒中心,每一句话都可能引发风波。

你会时时被监视,说一句“我累了”就会被举报,送去电击。

有人在窗边站了一会儿,就被认为“要出逃”,遭受电击。

甚至上课不举手发言,也会被认为态度消极而送去电击。

殴打、虐待、互相怀疑与监视,这不是个教导孩子变好的基地,而是个不折不扣的魔窟,把人异化成魔鬼。

更可怕的是,尝到了甜头的家长,也成了杨永信的帮凶。

张旭同说,自己偷跑进网戒中心电脑室给朋友留言,被发现并举报,即将遭受电击,他在黑夜中看不到母亲的脸,却听到一句令他无比绝望的话:“加大剂量,电死他”。

 

05

曾被央视曝光的豫章书院,打着国学的幌子,却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人间地狱,虐待、性侵、殴打等手段层出不穷。

仍有无数家长把孩子送去改造,希望把自己教不了的“坏孩子”变好。

一个女生被母亲骗上飞机,送进豫章书院,随后她被强行扒去衣服关进“静心室”,实际上是一间阴暗潮湿,蚊虫满屋飞的密闭房间,吃喝拉撒全在里面。

她绝食三天,却被学校主任轻飘飘的一句话击垮:“随时能给你打营养针,不怕你饿死。”

另一名女孩因为不够温顺听话,被父母送进豫章书院。

她曾被几个朝夕相处的女生按在地上,脱下裤子用戒尺殴打。

男教官甚至伸手摸她的臀部,确认有没有垫东西逃避惩罚。

在这个封闭的世界,教官、主任就是天,没有任何人敢忤逆他们,否则就是屈辱与折磨。

有新闻报道,一名女生因为整理散掉的头发,被认定勾引男生。

女校长用最恶毒的方式羞辱她:把男生穿过的臭袜子串成“项链”戴在这名女生脖子上游街示众,吃饭也不能摘,否则就是一顿毒打。

尊严荡然无存,可孩子们连哭泣都不敢大声,因为被举报后又是非人的折磨。

家长们只看到回家后“温顺”的孩子,暗自窃喜自己做对了决定,在孩子再次顶嘴、不听话时狠狠威胁:“再闹,又把你送进豫章学院!

他们将豫章书院当成挽救孩子的菩萨,在这个魔窟被举报后,甚至激动愤怒不已。

其实,他们也应该反思,能挽救孩子的,到底是谁?


06


看了这一系列案例,我忍不住想说几句话。

第一,父母病了,别让孩子吃药。

很多父母或许很难接受这个说法,但你不得不承认,大多数孩子的悲剧背后,往往有“生病”的父母。

曾看过一张图片,孩子的表现,其实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就拿小杜事件中的父母来说,明知道女儿有重度抑郁,这种病根本不是心理脆弱、意志力不强引起的,父母却还是将女儿送进了封闭式训练营。

进行所谓感恩教育,意志教育。

在女儿多次表现异常,并且求助的情况下,母亲也只是“觉得奇怪”,并没有读懂女儿的求助,可想而知,在以往的相处过程中,他们并未过多关注女儿的心理动态。

这也导致,小杜在回家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告知父母自己的遭遇。

在小杜父母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中国式父母的影子。

热衷于让孩子听话、懂事、感恩父母,孩子稍有不如他们的愿,就是叛逆,无可救药,明明是亲子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却不愿花时间去反省自己,不愿意陪伴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生病的是父母,吃药的却是孩子。

第二,教育不能假手于人。

很多父母以为,训练营能帮自己管教孩子,

实际上,那只会让亲子鸿沟越来越大。

那些被羞辱、尊严被击溃的瞬间,都让孩子的心灵遭遇重创,也让孩子更加怨恨父母。

教育的责任,永远无法假手他人,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一位遭受过电击的女孩说:“那些电击治疗仪就是代替父母教育的恶魔,因为父母只想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哪怕就是电,也要电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遇到问题,就借助外界机构对孩子进行驯化,这是无能,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决定他后来往哪走。” 

父母不是生下孩子那刻就成了父母,而是要在养育的过程中,与孩子一同成长,才配称之为真正的父母。

暴力、人为施加的感恩教育,养不出他们真正想要的孩子,唯有爱与呵护,才能抵御万难。

点亮【赞】+【在看】,希望每个父母都能用正确的方式,引领孩子健康长大。


- END -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拾遗(ID:shiyi201633),一个有态度的人,过着有态度的生活。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你都不晚,这里总有一束光,能够穿透你生命中的黑暗。

今日话题:


关于这件事,我有三问:

第一,十几岁的孩子,机构是否有权利切断孩子和家长的联系?

第二,老师知情不报,是否也要担责?

第三,类似“惩戒”性质的机构屡屡出事,为何依然存在?

你有什么想说的?留言说说吧。

育学园
育学园为你提供专业的家庭健康管理服务,传递靠谱、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