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前的今天
沈阳人撕开了黑暗,拥抱了曙光!
1948年11月2日
下午5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向全国发布新华社快讯:
“人民解放军于11月2日解放沈阳。”
经过东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
沈阳迎来了解放
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市民夹道欢迎入城部队
▼▼▼
0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9月,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随后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
1948年5月,中共辽宁省委发出关于成立沈阳市工委的决定,决定成立中共沈阳市工作委员会,直属省委领导。
1948年9月,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正式打响……到1948年11月2日,这场战役,共历时52天。
解放沈阳之战是辽沈战役的最后一战,也是解放东北全境的最后一战。
▲1948年8月,中共地下工作者与进步人士为使沈阳和平解放,在沈阳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开展策反工作。图为国民党起义部队与东北人民解放军会师。
▲图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通过新民县巨流河大桥向沈阳挺进。
▲时任东野12纵司令员钟伟(前左二)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
02
1948年11月2日16时许,攻克沈阳的战斗全部结束,共歼敌一个“剿总”司令部、1个兵团部、2个军部、7个步兵师(旅)、3个骑兵旅等,总计13.45万人,其中将官106名。攻克沈阳战斗即将结束时,几架敌机虚晃一枪,匆忙扔下几颗炸弹,仓皇而去……▲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接管了沈阳市邮电、交通等公用机构。图为军队正在接管沈阳火车站。
▲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部队集体向东北人民解放军投降(摄于1948年11月)
▲入城许可证。
03
11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队伍浩浩荡荡开进沈阳城。市民们纷纷走向街头,迎接日夜盼望的解放军战士。下午5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发布新华社快讯:“人民解放军于11月2日解放沈阳。”
▲东北人民解放军进入沈阳后,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了不打扰市民,宁愿在大街上(现中华路)休息。
▲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沈阳缴获的美制运输卡车(摄于1948年11月)
▲东北人民解放军某部政委(前一)察看在沈阳缴获的敌装甲车(摄于1948年11月)04
沈城沸腾了。现在的中山路、中华路、中街、太原街等几条主要街路上,聚集着如潮的游行队伍。11月6日,到东北书店(现马路湾新华书店)买书的市民将近千人。人们已经步入日常生活,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战争阴影的城市了。沈阳复活了。
▲1948年11月成立之初的东北书店(1949年更名为东北新华书店)▲图为沈阳解放时我军使用的“通行证”“证章”“身份证”及“介绍信”。
从沈阳市政协文史顾问、
历史文献收藏家詹洪阁公开的
一批珍贵文史资料
以及搜集到的口述资料中
再度还原“沈阳解放那一天”
解放前,李麟童在北市场共益舞台(即北市剧场,现已拆除)戏班当学徒,时年19岁。1998年,他在一次有关沈阳解放50周年纪念征文中讲述了自己1948年11月2日的见闻。当日早晨7点多钟,他出门给师傅取苞米面,目睹了一名解放军战士缴了一队国民党军枪的过程:
我出门时满街静静的,店铺都关门闭户,行人寥寥。我背着小面袋从小西门往回走,在路上看见电线杆上贴有红红绿绿的标语,上写“热烈庆祝沈阳解放!”“毛主席万岁!”。
我顺着小西街穿过市政府后边的鸡鸭市小胡同,就到了共益舞台的那条小街。当时在对门“新味斋”饭店一面街上住着大批国民党士兵,他们见我走过来,问道:“小孩从哪过来?”我说:“从城里过来。”他们又问:“看见解放军没有?”我说没看见,看见解放军贴的标语了。他们大喊大叫:“叫他们来吧!一个也活不了。”
他们正在耀武扬威时,突然从街东头新光电影院的电线杆后边闪出一人,穿着一身军装,左胳膊上扎着一条白毛巾,手握着美式铁柄冲锋枪,大喊:“缴枪不杀,我是解放军!”只见这群刚オ还耀武扬威的蒋军,连忙喊:“别开枪!我们缴枪啊!”他们把枪支弹药往马路中间一扔,举着双手乖乖地站在道旁。这位解放军端着枪雄赳赳地走过来。正在这时,一个国民党军官开着一辆中型卡车过来,这位解放军上前缴了他的枪,让俘虏把枪支弹药装上车,押着那个军官开车走了。剩下这群有百多人的国民党兵,垂头丧气。有个人说:“怎么就一个解放军咱们就都缴枪了!”有一人顶他一句:“别放马后炮了。”接着,有的披着毯子,有的夹着棉被,向四处散去。
下午,在这条不宽的小街上来了大批威武雄壮、队伍整齐的解放军大部队,向沈阳南站(今沈阳站)方向进发。这时老百姓走出家门,欢呼解放,我也跟在人群中……
收沈阳
沈阳解放时,韩明顺在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作战处当缮写员。在《辽宁文史资料》辽宁解放纪实专辑,他有一篇口述史文章《跟随陈云、伍修权等首长接收沈阳》,记述了接收沈阳的过程:11月1日晚8时左右,我们到达沈阳北文官屯附近的榆林堡。11月2日早饭后,伍参谋长(伍修权)乘车到沈阳市内,找陶铸同志研究城市接管的卫戍事宜。当时,沈阳市内战斗仍在进行。时近中午,伍参谋长从市里回来了。这时,我们的盖印工作还在继续,又大干了一上午。参谋长兴致勃勃地朝我们走过来,笑着对我们说:“同志们,快干啊!咱们午后就要进城喽!沈阳的敌人已大部被解决,只剩铁西二0七青年师还在作最后的抵抗。”听说马上要进城,我们都很激动,进一步加快了手头的工作。当日午后3时许,我们乘车进城了。这时,铁西仍响着战斗的枪声!我们乘坐的汽车经由二台子、大北关,很快进入市区。车队进入市区,各个系统和单位便分别行动了。我们乘坐的大卡车穿过中街,随同首长的小轿车继续向西开,来到中山广场拐了个弯,一直开进大和旅馆(今辽宁宾馆)的后院。这时,铁西方向虽仍响着枪声,战斗已接近了尾声。在大和旅馆,后院里整齐地排列着30多辆轿车,旅馆的经理已不知逃往何处,有部分服务人员还在。陈云、伍修权首长,就临时住在这里,坐镇指挥沈阳市的接收工作。首长住在3楼,我们机关人员住在2楼。刚安顿住下后,我们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首先,是通知各部队、各单位立即派人来领取汽车通行证(即用厚纸壳印制的车牌子)。同时,我还要抓紧时间,继续完成布告(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第1号布告和沈阳特别市卫戍司令部第1号布告)的盖印任务。直到晚上7点多钟,我们才吃上晚饭。我们进城的当日,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便宣告成立了,陈云任军管会主任,伍修权、陶铸为副主任。军管会就设在大和旅馆,11月5日换到别地儿。 学生欢迎解放军
慰问品是白开水
刘华丰,沈阳解放时他正在沈阳北陵青年中学读书,20岁。刘华丰曾撰写一篇回忆文章《沈阳解放那一天》,记录了学生迎接解放军入城的过程:
沈阳解放的头天晚上,学校要我们明早欢迎解放军入城,晚上饥肠辘辘的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心想:明天,在饥寒交迫中煎熬的老百姓将重见天日,我们这些每天只能吃半饱的学生,也不会再挨饿了。
早饭后,我们把课桌搬到马路边,桌上摆了饭碗,准备了白开水。这就是我们迎接解放军的慰劳品。同学们沿着马路边排好队等候解放军的到来。
大约上午9点左右,就见远处的北陵方向人群蠕动,隐约看见路中央人头闪动,渐渐显现出身着黄军装、步伐整齐的队伍由远而近,看清了雄赳赳气昂昂的姿势。他们就是驰骋在东北解放战场上的劲旅——李红光的先头部队。欢迎人群立时热烈鼓掌,口号声此起彼伏。随着解放军的前进步伐,一个上午就解放了沈阳。曾逞凶一时的国民党军投降部队,像绵羊似的,一群群聚集在市区马路上。解放军入城后,由于纪律严明,不扰民不害民,赢得了沈阳人民的拥护,全市秩序井然。
午饭后,同学们在议论国民党的腐败:解放前两天,沈阳市首脑大员们狼狈逃窜,丑态百出,北陵机场一片混乱。他们不顾性命地抢上飞机,超载飞机不能升空,大官们的金银财宝,整箱整箱往下扔……同学们正热烈谈论着,不知是谁在外面大声喊:“同学们!快下防空壕啊!国民党飞机来轰炸了!”大家立即钻进防空壕里。躺在里边,仰望天空,见好几架B29型轰炸机在空中像鬼魂一样上下穿梭在投弹。飞机的轰鸣和炸弹的爆炸声,使人心惊胆战。大家无不咒骂国民党军不甘心失败,在作垂死挣扎。
欢庆人群中找姐妹
王利群在新民高级中学工作,沈阳解放时他的母亲遇洁仁才21岁。遇洁仁写了“解放日记”,后来不慎遗失,但王利群还记得日记里母亲写的内容:
在沈阳顺条胡同,有五个自小玩大的姐妹,学着男孩拜了把子,其中就有母亲。后来,五姐妹萌发了投奔延安的念头。一个晚上,五姐妹商定半夜在顺条胡同聚齐,一起走。结果,那晚姥爷突发脑溢血,母亲没走成。
1948年11月2日这一天,母亲冲进欢庆的人群,穿梭在入城的解放军中间,呼唤四位姐妹的名字。母亲的举动引起一位首长的注意,她让母亲去解放军驻地寻找。在驻地,除了拥军慰问的,其余全是来寻找从前参军的亲属的。找到亲属的笑逐颜开,没找见的愁眉苦脸。有位叫“老革命”的小战士管这事儿。他虽然只有十八九岁,却军龄长,所以都叫他“老革命”。他在名册上没找到四位姐妹的名字,对母亲说:“别急,入城的部队驻扎在很多地方,我再帮你查查,过几天你再来。”母亲没待两天就又跑去,遇到了一件事。“老革命”正向老乡们讲话时,一名敌特分子掏出一颗手榴弹,要投向人群。“老革命”立即扑上去同他厮打拼抢起来。而这名敌特分子还有同伙,拿匕首刺向“老革命”。待战士和乡亲们冲上去制服这帮家伙,而“老革命”却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母亲没找到四位姐妹,还不知道“老革命”后来的情况。 取个新名叫“解放”
还有一篇由杨宗桂撰写的《我大哥的名字叫“解放”》,讲述自己家庭的一次经历,表达了“改天换日迎来新生”的感恩之情:
大哥1946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在1947年的一天逃回来。因为当时逃兵被抓回去是要被枪毙的,所以每当查户口时,妈就把他藏在西屋的大木柜里,他从此成了“黑人”。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了。这一天,我们兄弟姐妹随着欢呼的人群,东奔西跑地忙了一天,非常高兴,因为我们知道:“好日子要来了。”到了晚上六七点钟,天已大黑,我们正要睡觉,突然有人敲门,并喊:“老乡,开门查户口!”妈忙叫大哥躲进西屋大木柜里。几位解放军拿着枪走进来,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他们又指着西屋问:“那屋有人吗?”妈说:“没人,是空的。”这时,突然听到西屋有声音(大哥在柜里很害怕,碰了柜盖),几位解放军直奔西屋,举枪喊道:“什么人?快出来!”
在昏暗中,我见到大哥举着双手跨出了柜子……
大哥、爸和妈被带到离我们家不远的临时办事处,我们兄妹也跟了去。屋里还有几位解放军,当时我们都吓坏了。其中一位解放军问我爸:“他是你什么人?为什么躲起来?”爸就把整个事情说了一遍,又找来几位邻居作证。几位解放军听后小声商量一会儿,面对面地笑了。
一位解放军对我爸说:“我们查户口是怕有坏人。你儿子不愿当国民党兵是对的,逃回来是好事!”同时抓起大哥的手说:“小兄弟,今天沈阳解放了!你也彻底‘解放’了!赶明儿把户口上了,再也不用当‘黑人’了!”
爸妈听后就要给解放军下跪,忙被解放军拦住了。
大哥举手给解放军敬了一个礼……
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全家人高兴极了,再也不用为大哥担心受怕了。我们兄妹几个人“解放、解放”地喊了一道以后,“解放”竟成了大哥的另一个名字。 沈阳是完整的沈阳
詹洪阁光收藏刘白羽的《光明照耀着沈阳》就有5个版本。他说,随军记者刘白羽参加了解放沈阳的战斗,亲身感受了人民群众欢庆解放的喜悦,所以刘白羽撰写的通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光明照耀着沈阳》中,刘白羽写道:
沈阳的人民更是清醒,他们不是等待着,而是英勇地迎接光明。当10月29日蒋军战车还在街头巡逻时,“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救星”的标语,就动人地出现在街头了。1日敌机虽轮番轰炸,但沈阳市民们涌上街头,争着看解放军缴敌人的枪。职工们保护了机关、工厂、银行,全体人民站在各自的岗位上,迎接人民军队的到来。沈阳是完整的沈阳,这是我们第一个强烈的印象。战争结束的早晨,人们便在路上走来走去。《中央日报》的工役在擦地板,字架上一个铅字也没乱。市政府里有人说服了卫兵,取过钥匙,锁好门窗。很多机关没打破一块玻璃,没丢一个灯泡。2日沈阳解放,4日工人职员等陆续登记报到,第一周就有19万人。……
当然,在沈阳解放中,最动人的还是工人的行动。
他们在战斗还在进行时,在敌机还在疯狂轰炸时,就奋不顾身地为人民的沈阳放置下第一块基石。工人们除了把每座工厂完整保存下来之外,2日夜,在密集的轰炸下,工人为完成恢复交通等工作而展开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片漆黑之下,上有炸弹,下有地雷,哈尔滨铁路工人的忠诚英勇与沈阳工人的澎湃热情相结合,忘我地在一个夜晚完成了意想不到的任务。一个哈尔滨铁路劳动英雄一连紧张工作了26小时。沈阳工人蔡立清在战前战后的两日两夜,机警保护人民的财产,侦察谁放信号,监视特务。在这汹涌的人民力量之下,沈阳市从战争里迅速恢复过来,第二天电就来了。
……
一个市民抢着说:“解放军是1号进城,又赶上礼拜一,真是巧,一切是重新开始了。”
未来,沈阳会更好!
来源:沈报全媒体记者 周贤忠、赫明、沈阳发布客户端编辑:崔扶尧
校对:兰鸿翔
责编: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