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赵逸凡从没有想过,自己和父亲能在上海千里之外的日喀则,有了这样的新缘分。
作为一名援藏医生,他已经在日喀则人民医院工作了快一年时间。门诊期间,他接到了这样一位病人——“大夫,我最近一直心脏不舒服,能不能帮我看看。”
经过检查,赵逸凡发现病人的心脏房间隔存在缺损,需要尽快开展手术进行封堵。
“你这个需要尽快手术,咱们尽早开展吧。”赵逸凡这样告诉病人。
对赵逸凡来说,最近确实是开展手术治疗的好时机。正值日喀则第九届珠峰心血管病论坛,医院里心血管的专家很多,如果真遇到什么困难,他可以就近请教专家。而这些专家中,还有一名特殊的人选,那就是赵逸凡的父亲,上海市长海医院心内科教授赵仙先。
赵逸凡和父亲说了情况,赵仙先决定和儿子一起走进手术室,两人合作开展这一台日喀则首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赵仙先和赵逸凡在为病人开展守护
手术开始后,赵逸凡主刀,赵仙先在一旁观察,并不时给儿子提供一些技术建议和指导。
“你这个器材选的尺寸有点小,我建议你换一个稍微大一些的。”看着儿子的操作,赵仙先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给出了自己的操作意见。
赵逸凡仔细一观察,发现确如父亲所说,自己一开始选择的用来封堵缺损的设备尺寸稍小,未必能达到最好的恢复效果。他立马听从父亲的建议,赶紧换了一个尺寸更加合适的器材。
一台手术,也是一个课堂,赵逸凡和跟着一起做手术的本地医生都在赵仙先的指导下开展。最终,整台手术顺利完成,参与者都觉得在专家指导下,自己受益良多。
这不是父子俩第一次在日喀则开展合作。2023年9月28日,第八届珠峰论坛心血管病分论坛期间,赵逸凡就和父亲赵仙先联袂指导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本地医生,成功实施了日喀则首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
选择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赵逸凡就是受到了父亲影响。小时候,他也对父亲职业一知半解,只知道父亲经常需要“加班”,经常是很晚很晚才能回家。年幼的赵逸凡对此有些怨言,家人却都告诉赵逸凡,父亲是在“救人命”。
“随着进入医学院学习,我对父亲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逐渐爱上了这个专业。”他说,“2017年,我正式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决心将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在此后的手术中,我经常与父亲共同讨论术前评估、术中策略及术后管理,不断精进医术。”
在日喀则工作期间,赵逸凡对自己工作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和父亲一同为病人开展手术后,他多次为病人开展随访复诊。他和父亲一同为之开展介入封堵术的那位患者,曾多次拉着赵逸凡,关切地询问自己的回复情况。这位年轻的患者特别关心自己今后能否生育,当得到赵逸凡肯定的回答后,她的高兴给赵逸凡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都分外在意自己的‘心’,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更多人‘放心’。”他说。
2023年7月,赵逸凡作为上海市第9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一员来到了日喀则。他很快意识到,尽管西藏地区的先心病发病率远高于上海,但当地却缺乏相应的介入治疗能力。于是,赵逸凡开始筹划在日喀则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从病人筛选到耗材准备,从术前谈话到手术实施,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赵逸凡在开展义诊
扎西,是赵逸凡在日喀则的“老熟人”。早在援藏之前,他就认识这个藏族的汉子。
扎西因患冠心病,曾在上一批上海援藏医疗队的支持下,前往上海求医问药。而为他开展治疗的,正是彼时还在上海工作的赵逸凡。
刚到日喀则,赵逸凡就想起了这个前不久刚做过手术的病人。他请科室里的工作人员找到病人的联系方式,主动联系扎西。而当扎西听说“上海给你做手术的医生来日喀则了”的消息,他也喜出望外,急忙来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既是复查,也是对医生表示感谢。
经过多次复诊和随访,赵逸凡发现扎西的病情已经完全痊愈,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也分外为他将来拥抱新生活而高兴。
“赵仙先教授与赵逸凡医生,这对父子兵,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雪域高原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为很多日喀则的先心病患者带来了新生。他们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的医者,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不懈奋斗。”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同志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关注十院党建 获取最新信息